有一種知音叫伯牙子期
01奉主之命,故國重游
我叫伯牙,楚國人氏,官至晉國上大夫之位。一年我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心想順便還可以回鄉看看,當真是個美差。我從陸路到了郢都拜見了楚王,轉達了晉王的命令。楚王待我如上賓,設宴款待。離開楚國12年了,重回故國,心情異常激動,想從水路回去,再一攬故國的江山美景。于是我跟楚王說:“大王,臣一路車馬勞頓有所不適,懇請大王賜我幾只船,能讓我從水路回去。”楚王同意了,給我撥了兩只大船幾個仆人,我們在江頭分別。
幾日后我們到了漢陽江口,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忽然天氣大變,狂風暴雨而來,我們把船停在了山崖之下。過了一會兒雨停了,天空中出現了一輪明月,甚是好看。我獨坐在船艙中倍感無聊,就撫琴一曲。一曲還沒彈完,只聽指下蹦的一聲,琴弦斷了一根。我心想在這荒山野嶺,哪里有聽琴之人?不會是仇家來行刺或是盜賊來偷竊吧。
02 一問一答,漸生好感
忽然岸上有人回答:“大人不必驚慌,我是一名樵夫,因為打柴晚歸又遇到狂風暴雨,所以就在這躲雨,正好聽到了您的琴聲。” 我大笑道:“你一個打柴之人,也敢說聽琴二字?”他答:“大人若嘲笑山野中沒有聽琴之人,那這夜深人靜的時候,荒崖下面也不該有撫琴的客人了。 ”? ? ? ? ? ? ? ? ? ? ? ? ? ? ?
我說:“既然是聽琴,可知我剛才彈的是何曲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他說:“我如果不知道也不來聽琴了,剛才大人談的正是孔子嘆顏回之曲……”
我又驚又喜,命下人請他上船入座。我又問:“你可知我這琴是何人所造?”他答:“此琴又名瑤琴,乃是伏羲氏所造,取梧桐樹中斷而成……”
我見他對答如流,但又怕他是死記硬背,又決心再試他一試。我說:“如果我彈琴,你能知道我的琴聲何意嗎?”他答:“愿意試一試。”于是我將斷琴重新整理,彈奏了一番,他說到:“大人之意,在高山也!”我不答,又彈奏了一段,他說:“志在流水。”我大驚而起,以前彈琴沒有人知道何意,沒想到在這山崖之下竟遇到了知音,連忙施禮到:“失敬失敬,敢問先生高姓大名?”他回禮答道:“在下姓鐘名徽字子期。”相互告知了姓名之后,我二人又坐下暢飲了一番,聊得甚是投機,便結拜成了異姓兄弟。我為兄長他為弟。
03今日分別,何日相見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天快亮了,子期起身告辭,我嘆道:“賢弟,我與你相見太遲,奈何分別太早,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能相見?”子期滴下淚來,杯中之酒一飲而盡,說道:“弟尚有高堂,年事已高,‘父母在,不遠游’ ”。我說:“那等你回去稟告過雙親,再到晉陽來看我,就是‘游必有方’了。”我倆都不忍分別,你一言我一語,終于約好來年中秋江邊再相見。
04那日一別,竟成永訣
時光如梭,想著中秋節快到了,我向晉王告假還鄉,答應了。我乘船來到江邊,左等右等卻不見子期身影,難道他爽約了不成?忽然想到我今天所乘的船并不是去年的那條船,賢弟急忙忙來怎么能認得,待我撫琴一曲,賢弟聽到自然來相見。我剛撥動琴弦,只聽見琴聲哀怨凄涼,我心想,賢弟家莫不是出了什么變故,明天我一定要去看看。
我一夜沒睡,待天明就出發去子期家。路遇一老者,向其打探到:“老伯,鐘家莊在哪個方向?”那老者聽到鐘家莊三字竟掉下淚來,“先生到鐘家莊,是要拜訪何人?”我答:“拜訪子期”他放聲大哭,“子期是我的兒子,已經亡故了”我聽到這話,猶如五雷轟頂,悲痛欲絕。
05知音不在,為誰而彈
來到子期墳前,我放聲大哭,拜道:“賢弟,你我那日一別,竟成了永訣,你走了以后我這琴音有誰可知……”已泣不成聲,我取出瑤琴,“賢弟,愚兄再為你彈奏一曲”琴音凄絕。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一曲彈罷,我把瑤琴用力一摔,摔個粉碎。嘆到: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