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理解
1、為什么要做人生戰略?
1.人生目標得以實現。
當我們制定了人生戰略之后,我們制定的計劃都要圍繞著人生戰略展開,我們實施的行動都是朝著人生目標的方向。可以說,我們在窮其一生去完成人生目標,投入所有的時間、精力和資源盡全力去做,這也是我們能最大限度接近或達到目標最好的方式。就好比拿著一張藏寶圖在海面上航行,無論怎樣都朝著寶藏的方向去,經歷大風和大浪都不能阻止尋寶的腳步。如果沒有目標的海上航行就會被海上的風浪所左右,可能在原地打轉,可能被吹到礁石上撞的粉碎,還可能為了安全就停靠在海灘上不曾遠航。
2.面對復雜的環境和狀況知道如何抉擇。
社會變化的非常快,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生活體驗。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總是會遇見以前未曾遇見過的狀況,讓人一時間不知如何選擇。但是如果有了人生戰略,那情況就變成了判斷題——這件事/這個機會有助于我達到人生目標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去做。反之,則不做。有了明確的判斷標準,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會更輕松更篤定。當面對報名參加的學習班晚上要上課和老公晚上想跟我一起看一集美劇出現的沖突時,如果有了人生戰略,就可以依次做出篤定的決定而不會因為錯過了其中一個而感覺到愧疚。
3.心理更健康幸福。
一旦明確了人生戰略之后,與別人比較的沖動就會減少許多。每個人的人生目標都是不一樣的,與他人的比較與達成自己的目標沒什么關系,許多人便會因此而放棄比較,因而比較帶來的痛苦就會大大減少。如果沒有人生目標,就會想要通過比較來獲得成就感,因此一定會看到有比自己更強、擁有更多的人,于是無論怎樣都不會感到十分幸福。有了人生戰略之后的行動和專注都在目標的實現上,每一次與目標的靠近都會帶來成就感和幸福感,只跟自己比較,只關注自己的成長和不足,而自己必定是不斷成長的,所以內心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是持續產生的,因而更幸福。中國人長于比較,比成績比大學比工作比對象比收入比孩子,整個人生階段都充斥著比較,而我也是深受比較的毒害,認為自己只有比別人好才有價值。倘若我有了人生戰略,比較就無從談起,因為每個人的人生戰略都是不同的,沒有衡量的標準,比較就沒有了基礎,從而會有更平和的心態。
2、人生戰略是什么?
1、持續整個生命周期。
貫穿整個人生,陪你度過人生的各個階段。
2、目標規劃。
站個整個人生的高度來看想要達成的目標,發揮一生的能量去完成去實現的目標。只有知道了目的地征途才讓人內心充滿向往和力量。
3、以終為始。
根據人生的終極目標來指導一生中大大小小的決定和行為,來倒推各個階段目標的制定與任務的執行。Be-Do-Have的富人思維。
3、如何制定人生戰略?
1、探索常見領域的定位(通用:價值線定位+專業定位工具)
根據價值線理論,我大概處于負價值和價值積累階段的交替搖擺階段。
這個階段的負價值階段策略:推遲滿足感,直面現實,承擔責任,落實行動
負價值階段跳離條件:積極主動,承擔責任,遵守紀律
價值積累階段策略:激發熱情,緊跟導師,設定目標
價值階段跳離條件:熱情、人脈
根據成長階段定位,我大概處于過了B的階段,目前準備直接趨D,避開過于焦慮的趨C階段情況。
階段策略:為道日損
成長方式:系統化提升,目標導向,刻意訓練,導師力量。
根據最大價值場景定位:我是準備換職業的職場新人。
2、確定該領域發展方向(通常需要導師指導,這樣更精準)
根據能力+行業進行過職位信息的搜索,還沒有確定未來的職業方向,急需導師指導。
3、分析形成抓手方向(可以以一帶多的方向)
迷茫中,需要導師指導。
4、形成資源投放原則。
迷茫中,需要導師指導。
二、圣誕樹模型
四個收獲
1、我學習了人生戰略的重要性。
沒有人生戰略的人生是飄忽不定、被環境的改變和周圍人的影響所左右的。面對事情的時候糾結不知該如何選擇,站在人生一次次的岔路口搖擺不定,抑或無法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發展的方向。曾經生命中出現過很多次選擇,選擇專業,選擇是否做交換生,選擇男朋友,選擇職業等等。沒有人生戰略的人生,每一次選擇就會讓自己糾結不已,無論做哪個選擇都會覺得后悔,每一次的決定都像是環境、周圍人的言行、心情、閱歷等因素共同作用的隨機結果。人生短暫,盲目的試錯不可取,站在整個人生的高度去看當下,站的更高,所以看的更遠。
2、我學習了確定個人使命的方法。
使命的確認流程為身份——使用價值——使命。小王子給出了常見的身份列表供我們參考,以在這個身份下能提供給別人的價值作為過渡,最終設想出我成為怎樣的人或者因為有了在這個身份下我的存在,而讓別人成為怎樣的狀態。如果無法找到使用價值,就想想在該身份下,有哪個人是你覺得特別棒的,然后去想他哪里做的好(使用價值),由此便可以確定。
3、我學習了個人戰略制定的方法
個人戰略制定的三要素是現狀定位——方向選擇——投放資源,現狀定位需要使用工具在主要場景和最大價值領域對自己進行定位;方向選擇包括對領域內的方向選擇以及方向選擇后的抓手方向;最后把自己的時間、精力、金錢、人脈等資源投放在抓手方向上。
4、我學習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終為始
其實是第一節課的內容——管理者思維模式,PORT模型重視目的和目標,要求描述清楚要達到的成果,并以成果導向去做,對于個人成長我們需要關注過程,因為過程的正確才能保證成長的高效,但是在職場上企業和客戶都是只關注結果,所以圍繞“請給我結果”去做事,更能量化自己的工作成果。我最近幾個月處于焦慮迷茫期,只是感覺技能有用,就去報名學習,這是沒有跟自己人生的目標結合去考慮目的。同時如果明確了自己的目的可能就會發現當下最該學的是什么,而不去學一些在器層面支離破碎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不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的主動性自然不強,學習效果也不好。GROW模型更重視目標的分解和任務的推進。
三個感受
1、我感受到自己對制定一個人生戰略的強烈愿望。
活了二十多年,我覺得自己總是容易被環境和其他人影響改變自己的決定和人生軌跡。就像自己因為學了理科就一定要選個理工科的專業,因為懂點程序就找份程序員的工作一樣。一路走來,只是覺得到了某個階段就做該階段的事,但是做成什么樣應該如何做都是迷茫的。我只想心中有光,不斷指引我前行。
2、我感受到使命對于個人能量的激發。
之前老師在課上講動機的八大類中就包含了使命,當時只能理解為責任感,沒有太多感觸。但是這次老師通過讓我們寫出身份、使用價值最終推出使命的剎那,我感覺到渾身充滿了力量,想要去大干一場,完成使命。當人生處在低谷和逆流之中難免會有想要退縮和放棄的時候,但是如果想到自己的使命,便又會重新燃起戰斗的激情逆流而上!
3、我感受到自己對個人戰略制定的迷茫。
老師講了個人戰略制定的四步法,然而我除了能利用價值線理論和成長階段工具來判斷我的定位以外,剩下的三個步驟我都不知該如何去做,認知處于理解或許是知曉而達不到使用的階段。
兩個改變
1、決定要認真去制定我的人生戰略,避免盲目、隨波逐流的人生。
2、不懂就要問,做個愛問踐行反饋的學生!
一個行動
1、向老大提出如何制定個人戰略的問題,尋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