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爸爸,你為什么不會說英語?要不然,你就可以娶個外國媳婦了!”
小維尼突如其來的問話讓她爸比一臉懵,你們要知道,現在小孩的問話里,大有深意,回答的不好,感情的天平就會有傾斜。
記得有一次早晨,剛起床她就一本正經的問爸爸,“如果我和媽媽,你只能喜歡一個,你喜歡誰?”
他爸爸狡猾的說,“都喜歡!”
“不行!只能說一個!”
小小年紀就問這么有深度情感哲理的難題!
他爸爸看看我,說,“當然喜歡媽媽呀!沒有媽媽哪有你……”
小姑娘根本不聽后面的話,立馬顯出失落感。
“媽媽,你呢?我和爸爸,你最喜歡誰?”
我直接抱著她,“當然是你!媽媽什么時候都最愛你!”說完還響響的親一個!
“還是媽媽最愛我!爸爸,哼!”
后來我們分析,她只是心血來潮的想確定一下來自父母的愛吧。
由于這樣的前車之鑒,這次她爸爸立馬回答,
“我就想娶個中國媳婦,不然我怎么會有這么漂亮這么可愛的小維尼呢?我可不要外國小孩!”
看看!通俗易懂不露痕跡無縫鏈接到愛她的主題,完美!
“那媽媽的英語怎么那么好?”
“嗯,我就想著咱們去國外玩的時候,可以很順利的給你們買到東西吃,所以就好好學英語了!”
實際上,不當老師以后,我的那點英語也只有這么點用處。
“可是媽媽,我為什么要學英語呢?”
2.
繞這么一大圈,梗在這里!
今天學習的英語單詞,她花費的時間有點長,dance 和write一直記不住,盡管為了記住dance,我們一邊群魔亂舞一邊大聲重復,為了記住write,我們還聊了會兒她的作家夢想呢,然并卵。
所以,沮喪時,她就拐彎抹角的問了這樣的問題。
我記得自己當英語老師時,也有學生問我,“中國人為什么要學英語?中國的學生為什么非得考英語?”
通常這么問的學生都是學習英語有困難的學生,或者是在學習過程中有點小挫敗感的時候。
我們大人不也一樣,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就會思考做某件事的意義,甚至質疑這有沒有用?為自己找一些逃避的借口。好像質疑、否定就有幫助一樣。
我沒有辦法給維尼講為什么學英語的大道理,因為長大以后,在她的工作和生活中,英語或許真的沒有什么用處。也不能簡單粗暴的說,“因為這是學校安排的課程呀,要考試呀,所以你必須得學!”因為那對她來說并沒有什么用處,此刻她想知道的不過是學習的真正樂趣,心里要確定的是學英語的所謂滿意“意義”。或許以后,她可能會因為要考試而不得不努力,也會學的很好,但過程一定會很痛苦。
上幼兒園時,她曾經為了想去國外看袋鼠、跳草裙舞、買冰淇淋而很認真的讓我教過她一段英語,可后來,去過一次國外之后,因為感覺外國人長的很恐怖而再也不想去!顯然,你再用這樣“實用主義”的方法去“引誘”她,就沒用。
3.
我沒有立馬回答她的問題,在沒有合適的答案之前,不能解決的問題就放一放!這是我的一貫主張,說不定生活會給我們點啟示!
好在她現在還是個一定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的“聽話”學生,不會因為這樣的疑問沒解決就逃避學習,我們留有時間慢慢思索學習的意義。
日子波瀾不驚,平時的生活學習時間慢慢固定,午飯后必須要午睡,晚飯前一定要完成作業,睡覺前總要看會兒書……形成習慣,少了很多以前的娛樂項目:和小朋友聚會,約游樂場等等,日子多少變的無趣。
有時候,我會帶她去圖書館,允許她有一天中午不午睡,算是我們“偷懶放松”的小秘密。
有一次在圖書館,她讓我幫她寫一個字,我說你等一下,媽媽寫完這一句!(我們總是各自拿筆記本寫字,因為她會寫的字還不多,總是問我。)
她以為要等很長時間,誰知我寫的很快,她便伸脖子過來看,
“媽媽,你寫的英語呀?”
“是呀,這樣子這一句話很快就寫完了,如果我寫漢字,要寫這么長呢!”指給她看我要記筆記的那句話。
“媽媽你好牛!我也好想會寫英語呀!”眼神里全是羨慕向往,真誠的語氣讓我一下子有點不好意思,畢竟,我也不是每一句都可以這么“漢譯英”的!
“會的!現在你們學英語只是讓說,等到說的熟練了就可以學著寫了!不要急!你一定比媽媽厲害!”
周末的晚上,我在補自己的英語學習任務,維尼在看電視,去睡覺時,我還在不停的背,她翻看我的筆記本,上面用紅筆標注的很多,她好奇的問,
“媽媽,這是什么?是你不會的嗎?”
“嗯,也不是不會,就是覺得發音不太準,要多練習才行。”
“是你的老師布置的作業嗎?”
“不是,媽媽現在沒有老師,只是覺得說英語還挺好玩呢,而且我買的那本全部英語的小說還沒看,我想每天學一點,以后,我就可以看一些有意思的英語故事了。”
有時候,她在我錄語音時故意搗亂,有時候,我也會讓她用我練口語的APP和我一起錄音玩,有的簡單的卡通片對話,她發音很標準,而且更顯童稚感情色彩,這讓她喜形于色,還讓我趕緊發給她爸爸,炫耀一下。
因為家里有不會說英語的爸爸,她有時在學校學了新的句子,就回家一句句教爸爸,還給爸爸起了英語名字Nick,她當然是Judy,《瘋狂動物城》里溫暖的cp組合呀,弄的我也很想當Judy 呢。
小孩子的口語能力還是很強的,聽錄音如果是連讀,那她學的就是標準的連讀,這讓受了這么多年應試教育現在還在練習口語的我很是羨慕,我會時不時的把這些真誠的夸獎說給她,說我真的很希望能和她說的一樣好!
老師也用了新的作業形式——網上練習并提交語音作業,孩子們都喜歡的不得了,說的好的可以推薦當“小學霸”,維尼被推薦過呢,這樣的肯定讓她再一次練習時更加追求完美,直到可以說到三顆星才滿意。
4.
她這一段沒再提“為什么要學英語”這樣的問題,沒有“因難而退”的情緒,因為她正對這種語言學習樂此不疲。
我真為她高興!
有了孩子之后,很多時候,我都很希望自己是一個知識淵博、足智多謀、有三十六計、會七十二變的超人媽媽,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我能立馬沖出來“開山劈路”、“降妖除魔”!可在現實中,面對她提出的那些問題,我常常不知道怎么回答,她面對的那些學習難題,我也會手足無措。
也許正因為自己的這點小自卑和不自信,我不會給她高談闊論那些大目標,而只能說一些生活中學習中的小樂趣,或者干脆不說,就自己試一試,看能不能從那些她質疑的事情中找出一些快樂的想堅持下去的意義。
有時,我在想,我才是個狡猾的媽媽吧!我在不知道合適的答案時就選擇交給時間。
有時,我也會欣喜,我在追尋內心努力做自己時,無意中給維尼了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