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后宮的三本書我是同一時期看的。《羋月傳》《甄嬛傳》《后宮如懿》。然后,當然我的朋友圈子里自然也有和我一樣讀完這些書的。
F:
唉呀媽呀這個如懿傳大結局簡直看的我要憋死了
且不說男人薄情吧
把如懿寫的跟個魚眼睛似的真是夠了夠了!!!那么一副皇后婦女的架勢,
我要是男的我也不寵幸她!
我不禁莞爾。讀者這么有趣的情緒,真是小說的成功。
F:“你快寫個公眾號吧,我要評論!心里有好多話要說,可是我寫原創不行,寫評論很擅長。”
我其實是偶然看到《羋月傳》,一讀居然放不下,幾天內就讀完。覺得很有意思,才發現自己以前對這類型書有偏見,于是找根據網紅消息找到《甄嬛傳》。
先讀羋月傳再讀甄嬛,就覺得不太對了。顯然,甄嬛這個書內涵層次比較羋月傳是下坡路下來了。
《甄嬛傳》前面幾部還是宮斗老套路中,我不覺得不舒服,只是開著眼界,知道后宮是這么一回事。后面故事發展到甄嬛以為六王爺死了,她為了腹中孩子選擇設計了回宮,從這開始,我這個現代女性感覺故事很不對味道。這明明是強求角色完美好不好?還不如直接說女主還貪戀榮華富貴!
我個人覺得女主甄嬛此時做選擇更像是她原本就放不下世俗地位,恰好有了一個懷孕了不得不找出路這樣適合的理由。她回宮,顯然不是為了保全孩子和自己最適合的選擇什么的。而且,我內心暗黑的判斷即使六王爺同學沒死,其實女主甄嬛也已經不那么死心塌地。遲早是要和他分飛的。
讀完《甄嬛》這套厚書,我還不算勉強,畢竟故事情節也吸引我。但是《后宮如懿》,開篇我就已經咬努力才能讀。如果不是為了比較這個后宮,為了了解同一背景下女性的歷史故事,為了,,,,,,我讀如懿開始是要用點毅力堅持讀下去的,還好讀完一本,有了故事吸引,好歹都想知道結局不是,我就算不是愛不釋手,至少我無事打發時間也讀下去,讀完了這套。
F插話:“我覺得甄嬛如懿跟羋月傳不是一個路數。如懿這套書,我是相當于被綁架了,已經都看了五部了,必須看完大結局才算完事。”
哦,如懿,甄嬛,羋月我放一起比較,我是指都是一個男人為天地最大,然后多個社會認可的合法女人們的一起生活,都屬于后宮戲。
看完這三套,我算是理解我的家庭愛情的情感基礎基調。
如果是一男多女的家庭生活,我完全無法代入理解他們怎么過日子。我只好,選擇把這個場景到工作,職場來思考。而不是情感關系的理解。
F:“哈哈,你看我的分析,也是站在工作的角度上分析的。”
對啊。愛情和敬業職業操守不是用同一個倫理。
F:“若是當感情,就不計后果不計得失地去愛,像年輕時一樣。偏偏又做不到,那就冷靜克制地以職場心態去盤算吧。
恩恩,我因為自己是一夫一妻時代的長大的人,所以,我很難替他們著想,或是共鳴他們的情感訴求。我無法代入。也不好評價對錯是非,也沒有能力去設計一個合理舒適的適合一男多女的生活模式。。畢竟當事人那個關系我沒有研究,也無體驗,內心還很反感。
F:"我最受不了的,是如YI 在前面,又想要愛,又計較得失,又想盤算。”
這里啊,我倒是很理解如懿,哈哈,,這不,就是和職場一樣啊,情懷,,興趣愛好,和利益,利潤之間互相串線。
F:"但是,她本來也不是真愛,憑什么要求對方愛她啊。以職場狀態投入,想得到情場收獲,可能么”
艾,同學啊,職場多少人就是和如懿一樣啊!多少人根本做事三不靠,還憤恨為何沒有他加薪升職。
如懿這個完全可以理解,對方是大BOSS,下面就都是員工。
皇后這個二把手,還只是限于后宮這個BU。
后宮這個BU,是沒有業績的,屬于家庭范疇,干好了不給大BOSS 惹麻煩,是理所當然,太平靜沒眼球注意,就沒有前途了。無風無浪不顯示責任人能力,也沒有了升職各種激勵機會。時不時出亂子,惹點大事不沖擊底線,有眼球有費用有活兒,,,亂世現英雄,渾水多機會,各色人階級層級洗牌,才是這些人們活著的意義和價值。
所以,,看了3套后,我覺得,這個體系,一定是要灰色模糊,,要不時洗牌換血,,然后這些故事無所謂對錯是非,,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包括羋月也是沒有跳出體系的。羋月要是生活在現代,她是可以跳出體系的。但是她生活在哪個時代,她自己一個人理解和可以解脫,卻得不到老公或是情人,弟弟,自己孩子們的理解和認同。她的跳出是要很強大的內心孤獨為自己撐起的。
時代才是大規則,與時俱進也是這么洗牌混亂這造就的。
要是一定要抓一個點去評價其中的女人們,是對還是錯,是本分還是過分,是沒有人性還是良善,,這個本末倒置了。。。。畢竟人不是要口飯吃活著就夠。。。在宮里,有了名分的,哪里沒有口飯的活路。。
那些爭寵那些打壓,要求的就不是馬斯洛需求第一層次生理需求。而是第二層次安全感需求和第三層次。
情感歸屬的需要。后宮特殊在于是人治而非規則治理,所以,這個安全感在于一個人的喜惡,在于互相之間的博弈拼搶,,到達第二層次,立即就會產生要爭奪主動權,而突破人性底線的拼搶機會就是這個體系下運作必然的。
第三層次的情感歸屬,因為后宮的大BOSS是唯一KPI,所以,這個到達,每個人都有機會,但是都是暫時的。除BOSS為對象的其他所有人,皇后,妃子們等等女人們之間心理戰中,真實的情感歸屬是不可得的,也無法長久的,她們能夠求得表面的架勢和假象更容易,這就是宮斗的心理基礎。
我看著這些書,只是慶幸時代變化了,,大格局不一樣了,,所以,其中心理和環境的基礎都已經變化,,,我們現代生活,比如亦舒瓊瑤她們寫的大家族那些類似宮斗的故事,原理也是基于一個男人為天地多個女人為依附的結構而來的。。
好在,當年的是時代如此,現在是這個格局已經不是主流,而是部分人的強求,,所以,當代女人們除了按BOSS規則玩下去,還可以跳出局勢。自己不必和羋月那么強大,那么孤獨的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社會主流本來就支持和支撐起一夫一妻,二單身生活模式。。
現代社會的家庭關系倒是羋月所追求的,但是她那時候是另類而且超過了時代運行允許的,即使是符合人性,沒有損害他人利益,對于她而言,這樣的做,她付出的代價還是讓她內心其實是惴惴不安,難以安心享有,她也明白自己得不到家人祝福的。
至于甄嬛還沒有到羋月的格局,她還是局限在那后
宮一地求生活,,,完全沒有想過突破這個關系結構。如懿和甄嬛是一個類型的。所以我說她們和羋月完全不在一個認識層次。如懿和甄嬛倒是500步100步的關系,,都在局里。
F:"我覺得如懿還不如甄嬛呢,”
哈,,恩。如懿當然不如甄嬛。但是他們的層級是同一級。還是在宮斗局內。羋月是完成了宮斗的跳出的。
F:"羋月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有這個能力。”
故事好就好看在,我們可以看到羋月是如何從一個如懿這個格局逐步成長而來,她如何突破自我局限,如何為自己構建超過社會運行的倫理許可。
所以,看羋月是對現代女人意識有啟發意義。看甄嬛和如懿,則只是打發時間。
不過,羋月傳是吃飽肚子的第六個餅。
對于現在的女生,不看甄嬛不看如懿他們沒有經驗積累和產出對這些人物共性的分析。這些是墊底的前5個餅。
基于認識成長的必要,我是給我女兒要推薦書籍的話,還珠格格,步步驚心,如懿傳,甄嬛,羋月都在書目內。都是可以給她慢慢看,值得她花時間。
這個世道靠渣男積累的情愛觀,還不如看劇集參考然后指導實踐。
F:"只有兩個人不合適,最后沒走到一起。不能因為睡了沒成就叫人家渣男啊。“
哦,抱歉,渣男我是指男性心理健康。,man很難成長。
沒有足夠健康成年男人為基數,,大部分女人注定要先做媽媽,然后才有希望做妻子。
我是對我女兒現在看愛情小說,內心認為是必的,,青春期讀愛情,這樣也是一個成長路線。
思考自己的價值觀,理解自己的感情發展,適齡早早遇到適合的男孩子。
這個早字,是真諦。。比如我和我先生,要不是他還沒成氣候我們就確定了關系,到后來,我和他就不太可能成了,而他有了更多經驗故事后也未必會和現在這么簡單,
好了。結束。這個讀后感,就聊出來了這些。能讀完嗎?留言給個回信吧。
我都想給讀得完這篇的人打賞
格林:“我發現你的一個特點,你會默認社會規則是合理的,無需質疑的。”
F:"也不是無需質疑吧,而是“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呲牙]”
格林:“但是,這個前提本身就比如會導致人性黑暗啊。人,都是生而必然為自己追求最大利益的。”
F:"你說如果我老公就喜歡雙眼皮的,我干嘛跟他過不去,非要講單眼皮好看呢。我努力保持雙眼皮就好了[呲牙]我支持和感謝其他女人去抗爭,[呲牙],我自己呢,就是給自己爭取小空間就夠了。”
格林:“恩恩。。所以,你和甄嬛,如懿的思維模式沒有區別啊。羋月是不一樣的戰斗者,”
F:"對,她是體制的挑戰者”
電視劇一般有改編,所以我不好談啊,只是對文字版的說說而已。這三套書,嚴格說,不是好的女生情感成長書籍,反而是女性職場成長書籍。對于工作關系大有啟迪
內心有原則,是讓自己精神安全的。不管這個原則具體為什么,無所謂高明愚蠢。突破或是改變自己內心原則,需要破壞力。是危險,不安的集中發力。你還在判斷你或是你認識的人內心的原則,為內容是否好人而思考感受嗎?其實,每人內心信自己,他是沒有錯的。對自己懷疑了,一切才開始有了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