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聽母親說我小時候上學的那個小學現在所有的年級在一起只有十幾人,中學早就停掉了。現在家里稍微有點條件的的都去了縣里和鎮里去讀中小學了,鎮里學校的學生人數也是在逐年的減少。也就是在20年前,我那會讀小學時,加上學前班,小學一共有六個年級,每個年級都有四五十人,我們鄉一共有7個村,就有七個小學。合計的人數在1600人左右,而現在七個小學應該只剩下了2個,一起只有了30來個小學生。初中更是消失了,都去了鎮里和縣里讀初中,可見鄉村人口流失的嚴重。
? ? ? 我家的門口以前是鄉政府所在地,后來鄉政府拆了,變成了村政府,后來兩個村合并,現在變成了以前兩個村的村政府。除了過年以外,平時在家的都是50歲以上的人,當然還有父母在外打工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小孩。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常能在門前看到民兵訓練,門前的馬路上都是人來人往,有擺攤賣豆腐和吆喝著賣吃的的。每天早上家里都能聽到初中傳來的廣播體操聲音,還有兩家塑料廠,一家窯廠,有信用社,兩家醫療診所,現在這些都沒有了。那會也是有人在外打工的,但一到了農忙季節,便都回來幫忙了,我們上學也有著春忙、秋忙的假期。
? ? ? 我們家是開商店的,80年代初,聽說個人可以開店了,爺爺便讓老爸回來開了商店,在這之前只有合作社,是屬于國家的。我印象很深的便是那會有好多人在我家等著打電話,都是打BB機等在外打工的人回電話過來。當然也有很多人是約好了每周什么時候打電話,那個時間點便在我家等電話了。
? ? ? ? 村里已經很多年沒有再建新的房子,除了少數人,大多都在縣城里買了房。多半是年輕人在外打工,老人在家帶小孩上學。也有不少舉家都搬到大城市的。在縣城里買了房子的,平日里沒事也會經?;叵吕霞?,畢竟在他們心中那才是家,一到過年會都回到老家過年,所以過年是我們那現在最熱鬧的時候,過了正月初八大家拜完了年,人們又陸陸續續的出去了。
? ? ? ? 村莊的衰落的30年也正是改革開放開始的30年,人們確實富裕了很多,那會人們絕大部分的收入都是種田,后來聽說外面打工賺錢更多,一個帶一個的全出去了。現在農田大多被承包了,據說承包農田的人靠種田是賺不到錢的,靠的是國家的補貼。也沒有私人愿意去種田了,最多是種些菜自己吃。
? ? ? 生活富裕了,人們樂意或者不樂意的都在背井離鄉。這存在了成百上千年的村莊有多少都在漸漸消亡,現在每年過年大家都會回家,但再過20年呢,那些老人離去了,這會的年輕人那會還會回老家嗎?
? ? ? 村里去外地打工的人去的城市都是一二線城市,少數有錢的在所在的城市買了房,多數是在縣城里買了房,都說一二線城市房價貴,如果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低些,小孩能在那里上學,估計縣城也該逐漸消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