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寫一個短篇,故事場景已經鋪好,角色背景和要諷刺的社會現象也已經安置好,結果最重要的女主心里我沒有摸透,只好止筆,先探討一下長相和氣質的問題。
氣質、長相,兩者一般很難全,既漂亮又有氣質的人是存在的。但是對于大眾來講,遇到兩全的人我們只能面前夸獎一番,背后畫個圈圈詛咒人家(這個很正常,至今除了一些修行之人外,我不曾見過沒有嫉妒心的人)。
我時常問自己,長相和氣質哪一個重要。以自身的優劣的來看自然想要說氣質更重要,但是這個看臉的社會天天會發生那些打臉的事件,讓我不得不信服我一定哪里錯了。仔細考慮后,其實我確實錯了,但并非完全錯在自己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錯在了問題本身。
道德經說道: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一個人本身就是有身體和思想構成的,這是兩種東西,那就應該當成兩個事情來看。
你看,我們是不是經常見到很漂亮的東北妹子或者川妹子,冰清玉潔,讓人不敢染指,唯恐褻玩了這份單純的美感。但等到她一開口說話,你馬上就感覺自己進入了音畫不同步的畫面,之后就放下自己的顧慮,和人家嘻嘻哈哈起來了。
存在即是合理的,這種事情哪哪都有,等適應了,也就感覺到,長得好不一定就能讓你從心里喜歡。那這個看臉的社會為什么到哪都“看臉”。我趕腳吧,這是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弊端,人和人交際的少了,到哪都是用屏幕看東西來交流思想,所以“看臉”這個事情就被各大平臺當成了重要的流量渠道和媒體手段。這個東東吧,其實是病,得治,但我沒有要給這篇小文附上這么重的包袱,咱就先不討論怎么治了(這就是我表達不知道時慣用的手段)。
那么有長相的人豈不是有更多的機會變的既有氣質又有長相?畢竟長相這個東西,只要你不下決心動自己的臉,那除了意外(是福是禍?),變動的可能性比較小。
那這還是指有長相的有更好的機會和機遇變得完美嘛!?恩,沒錯,就是這么回事。
我有一個學妹,長相極佳,愛慕者無窮盡,也算是讓我大開眼界的人了。但是每每聊起來就感覺缺少點靈性,她不希望得罪任何人,也不愿放棄任何機會,所以也就給人一種雜亂的印象。
借李宗盛的歌詞“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沒幾個人能把機遇都變成現實。氣質這個東西主要是通過歷練,思考得到的。長得好的遇到的雜念也就更多,人嘛,只要給他絕對的自由和更多選擇的權利,就變得“道義放兩旁,利字擺中間”了。
你看,我們也經常見到第一次見面的聚會,大家都往長得好的那看,但是聚會開始一段時間后你就會被思維最活躍的人吸引。最后這兩種人都會對你留下或多或少的印象。
劇科學統計(我是拿來主義,真實性有待探究),男性對女性產生真正的第一印象實在看對方13次之后,而女性由于天生觀察細微,看11次就會留下第一印象。說實話,你自認為好看,讓你自己對著鏡子連續抬頭低頭看個11次你也煩(長得像劉德華,每天看鏡子都驚訝自己為什么這么帥的請回避),所以你的氣質是能真真切切的表現出來的(雖然講“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我們讀書人還是有那么一點意義的)。
由此觀之,這兩樣東西都是存在的,沒有必要否定其中一個。也就沒有哪個更重要的說法。講來講去,一篇文章的內容就是否定掉自己題目的意義,也是有趣。
話說自己這份資質,真希望有生之年能成為一個有魅力的流氓大叔啊。
////////////////////////////////////////////////////////////////////////
既然大家提起,那我就補充兩句
其實私以為個人氣質更重要,比如馬云,各位作證,不是拿業界大佬開涮啊。
就像底下的留言,“氣質是外在形象非常重要的部分”,總結的就很到位。
我這篇小文,主要是給自己理清小說主角形象的一個隨筆,題目起大了,各位看看就好。
——3.23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