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一下【整理課業(yè)】的【思維導圖】,它的用途很廣泛,還在琢磨,時間也有限,你懂的。
先來一個同一章節(jié)的日常線性排列的框架羅列?!?】【2】是同一章節(jié)的內容,【3】是思維導圖整理后的內容。簡單閱讀一下再寫之后的內容咯~
這里先說一下我的個人體驗,再介紹如何制作自己的思維導圖。
關于個人體驗:
首先,從機械線性抄寫,到利用柔軟線條和剪頭自主安排,多了主動性。一頁紙的版面,由我來掌控每一個段落占據多少空間,處于什么位置。一旦加入了“自主性”,學習就會是一件快樂的事。
其次,版面問題。直觀性。按照橫線版面,我的一章節(jié)內容可能割裂為若干頁,而思維導圖要求我控制在我手頭的這一張紙上,不管A5或者A4,都一目了然。
再次,關于添加知識點,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在線性排列版面中,由于每一個段落空間距離無差,填充時也是便利貼蠅頭小字一堆堆砌,這對于“多次復習補充式”學習來說,并不便利。(前后介紹多次復習補充式這個我自己編的概念………(⌒⌒))而思維導圖很好就在于,它可以為“未知”留足空間,初次框架,再次細節(jié)知識點,再再次知識點聯(lián)系,什么心得體會,我都可以自主的添加。
最后,強調學習自主性這個問題。對于一個學習者,尤其沒入門的初學者,站在巨人的肩膀是很棒的途徑。思維導圖既可以讓我們尊重還原一本書的整體脈絡框架,又可以根據自我的認知與理解,為自己內心的寶塔搭建添磚加瓦,也可以擴充新東西,實現與作者無聲內心的交流。
接下來,是制作方法:
說一下前面提到的學習方法。
“多次復習補充式學習”:應該可以用來描述脫離小學中學十二年之后所有技能、知識的學習吧。自己做自己的指導者,確定學習目標,指定書籍,制訂學習計劃,然后執(zhí)行,調整~而對于【新東西】的學習,?可能不是一次吃透,那要多來幾次?不能盡信書,只聽一家之言,需要橫縱向對比噠!所以【留白式思維導圖】就很重要啦!
第一遍,我把目前我最喜歡的【新東西】領路書框架搭出來,(比如,一章節(jié)有幾個小節(jié)?每一節(jié)下幾個次級標題?…)邊搭框架邊啃,有不懂的地方很正常,有印象跳過去都可以,以后你還是會遇到,不著急。
第二遍,在我的框架下,邊整理書中知識點。而我不必謄寫出所有東西,只要書里面做好標記即可。然后,我把它寥寥數語概括起來,搭在本章節(jié)框架相應位置~
如【4】,是“技能”章節(jié)課本對應位置。個人喜歡五顏六色,現在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含義,這個自己適合就行??梢钥匆?,我用淺粉色寫出的【1.定義2.區(qū)別知識點 3.分類】,就是圖【3】中右上角熒光色便利貼中的內容~
第N遍,就是,不管再讀這本書這個章節(jié),還是從其他地方找到了相關的東西,只要你覺得好,都可以添加下來。
最后,有幾個小原則…
?你覺得好就好。
?利用好色彩,給自己設定特別的顏色特別的含義。
?自己把握,不斷調整。
《完》
新浪微博@瑪莉海--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