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道可致而不可求,在我有限的經歷里,也知曉認知提升的途徑必須是歷經世事,有所得失然后才能悟道,也許是被事故逼迫著走,也許是自然而然的去經歷。但如果能提前洞察世事規律,了解真相,就能在前進的路上做出正確的判斷,規避風險,少受波折,活得通透,自在安然,何樂而不為呢。
1. 對自己經歷中情緒、事項的起伏規律嘗試著去記錄。我理解的做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了解自己,是什么讓自己“起伏變化”,最終的目的是總結規律,獲得平靜自在。
2. 三法印:諸行無常的價值觀、諸法無我的人生觀、涅槃寂靜的世界觀。
3. 法的普遍性、可靠性和必然性。普遍性代表真理在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必然性強調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4. 什么是無我,明白無我,就需要逆向思維什么是有我。用結論反推出結論的反面是錯誤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經》從時間流上面反復論證“無我”, “ 心”=“我心”=“我”
5. 什么是無常:無常=變化=成、住、壞、空。與緣起法相結合,此點非一日能領悟得到的,待日后時時精進。
6. 什么是佛法,在未接觸佛法前,自己的認知里,佛法就是虛無縹緲,與己無關的宗教思想,和其他教派的思想于己無區別。接觸佛法后,明白佛法是真正切切能給予人生以指導的世間法則,是放之四海而皆知的準則(包含明規則和按規則),是經得起檢驗的真理。
7. 修習佛法的目的是什么:知曉真理,了悟人性,看到世事的規律,為自己的行為提供指導。老師說:自知者明,自勝者強。與之前聽過老師講課提到的“改命”的觀點結合。自知者明,知道自己的優缺點,痛點嗨點在哪里才能活得明白;而改變(轉變)對自己影響的點(目標),提前預知,逐步積累,創造條件。才能超越原來的人生格局,獲得更精彩的人生。
8. 案例分析: “冰山一角” A和B之間有糾紛,結果F因為這件糾紛與A也產生了聯系。常人可能看不到A與B、和A與F這兩件事情有什么聯系。但是其實在表層下有諸多錯綜復雜的聯系在影響著人與人的行為。如果了悟了這層規律,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加以利用,穿透現象看到本質。許多疑惑也能隨之解開,諸多風險也能適時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