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美好的摘句
下面請試著跳出自我的框框,把意識轉移到屋子的某個角落,然后用心客觀地審視自己,你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嗎?(P103)
傷害我們的并非悲慘遭遇本身,而是我們對于悲慘遭遇的回應。(P109)
推卸責任的言語往往會強化宿命論。說著一遍遍被自己洗腦,變得更加自怨自艾,怪罪別人和環境,甚至把星座也扯了進去。(P114)
在所有進步的社會中,愛都是代表動作,但消極被動的人卻把愛當作一種感覺。好萊塢式的電影就常灌輸這種不必為愛負責的觀念——因為愛只是感覺,沒有感覺,便沒有愛。事實上,任由感覺左右行為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積極主動的人則以實際行動來表現愛。就像母親忍受痛苦,把新生命帶至人世,愛是犧牲奉獻,不求回報。又好像父母愛護子女,無微不至,愛必須通過行動來實現,愛的感覺因此而生。(P115)
積極的做法應該是“由內而外”地改變,即先改變個人行為,讓自己變得更充實,更具創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響,改變環境。(P120)
但是人人都應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應該為自己營造有利環境,而不是坐等好運或厄運的降臨。(P121)
原則制約我們的行為,順之則產生積極效果,逆之則導致消極后果。所以說我們在享有選擇的自由的同時,也必須承擔隨之而來的后果,就好像“拾起手杖的一頭,也就拾起了手杖的另一頭”。(P121)
實際上傷我們最深的,既不是別人的所作所為,也不是自己所犯的錯誤,而是我們對錯誤的回應。就仿佛被毒蛇咬后,一心忙著抓蛇只會讓毒性發作更快,倒不如盡快設法排出毒液。(P122)
二 ? ?我的感受
埃莉諾羅斯福曾說:“除非你愿意,否則沒人能傷害你”。這句話曾經出現在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W.E.》里面,女主人公說,nobady can hurt you , unless you let them 。在生活中,屢屢出現各種奇葩的讓人抓狂的事情,很多時候我們急躁,怒氣沖天,不停抱怨,說教式分享……由此分析,是我們對于消極的事務有了回應。然而,“關注圈和影響圈”這一小節,我反復思考了很多遍。我個人的興趣非常廣泛,精力總是分散在各個行業領域,這山望那山高,這其實養成一種三分鐘熱度的,或者龍頭蛇尾的不良習慣。當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和人脈圈子的時候,充實和提升非常重要,與此同時也要以身作則,注意一言一行給他人帶來的影響。
三 ? ?付諸行動
1、如果你能開發自己的一項新才能,你希望是什么?
我希望自己是一名優秀的銷售人員,無論任何行業,都能夠將自己推銷出去獲得他人的信服和認同。
2、如果你能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去旅行,你想去哪里?
歐洲。感受當地的氣候和歷史人文。
3、如果你能改變自己生活中的某件事情,你想改變哪一件?
術業有專攻。希望自己有一技之長,在某一個領域里面出類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