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以前的觀念里,我一直認為興趣就是興趣,孩子愿意學什么就學什么,之前也知道等孩子年齡大了要做減法,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引起重視。上周公司開會,領導說了一句話“把興趣培養成特長”,我印象深刻。但真正有所感悟還是這次軒軒的升段賽的經歷。
2017.11.25-11.26,軒軒第二次參加升段賽,很可以再次沖二段失敗,失望之余,也在意料之中。軒軒自己在這次比賽中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而我在與家長溝通時也發現了我作為家長的不足。
先說軒軒的感觸。第五局結束后,軒軒出賽場,整個人都不好了,非常沮喪,第六局結束更是一副要下哭的樣子,這是學棋兩年以來,第一次輸了以后這么難受的。好生安慰以后,才知道他這次遇到一個棋路很奇特的對手,完全無法招架。事后我推測可能是軒軒的節奏感完全被打亂了,全程被牽著走的感覺想想也是挺痛苦的。比賽結束后我們進行了深刻的溝通,得出結論是學習時間太少,平時缺乏練習和思考,痛定思痛,決定從現在開始增加每周課時,圍棋需要足夠的時間累積。
對于我來說,這次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不少很厲害的家長,跟她們溝通下來,才發現自之前的思路就不對。之前參加定段賽,大家的棋力水平都不怎么高,而且跟升段賽分開的,沒有機會遇到2-3段的家長,那時候覺得軒軒的水平和進度還是非常合理的。這次參加段位賽才知道,現在成都的圍棋水平提升太快了,1年升2段,1年半升3段都不算個例;9-10歲的五段孩子比比皆是。對比下來軒軒跟這些孩子的差距太大了。
或許親們會說,這些孩子天分太高了,我們都是普娃,渣娃。其實還真不是,首先我們得承認有很有天賦的孩子,但那是極少數,我想我運氣沒有那么好,全部給遇上了,對吧?大部分的孩子其實智商和能力都差不多,差在哪?差就差在付出上。大部分進步快的孩子,每周至少有6個小時在上圍棋課,還不包括回家練棋,做死活題。有些可以達到10個小時。而軒軒從9月份課調成了一周2個小時,你說說,這種付出差距,就算你家是天才,能拼的過嗎?
再說了,真的是圍棋天才,估計對圍棋肯定是真愛,對圍棋也是各種癡迷,每天花的時間應該比普通孩子高很多吧。
我也有過擔心,如果圍棋上課上的太多,會不會把孩子弄得太累,以至于破壞他的興趣。我是這么想的,圍棋一段是一個坎,一道坎會把一大部分不怎么喜歡圍棋的孩子給篩除掉。一段繼續學的孩子應該都是對圍棋感興趣的孩子,多加練習和學習讓孩子的棋力提升,他會在過程中感受到收獲和進步的快樂;而且會慢慢的贏得越多,他也能更好的體驗勝利的喜悅。
所以我也在反思。
1.圍棋軒目前在軒軒興趣排行榜排名第二,我原來一直就想著當興趣學學就好,從來沒有想過要培養成他的特長。現在想想真的就是因為我自己的思想禁錮,導致軒軒在學棋過程中浪費了一些時間,時間花在哪兒,就在哪兒開花。需要付出足夠的時間,才有可能更全面系統的學習到更多的東西。想想我繼續按照現在的節奏走,若干年以后,軒軒問我,為什么當時沒有讓他多上圍棋課,我不知道那時我會如何應對。幸好現在還不晚,還有時間。
2.目前小學功課壓力慢慢在加大,等到高年級可能沒有這么多時間可以讓孩子們這么大精力投入到圍棋上面了,幸好我們現在才3年級,至少還有半年多時間可以花大量時間去“折騰”圍棋,這半年的課程會比原來多N唄,相信軒軒應該會在這段時間取得不錯的成績。
3.如果要把興趣培養成特長,那在這個項目肯定花費的時間會很長,那相應的其它興趣班就得減少,要做減法,這就要家長和孩子學會取舍,不能什么都想要,那樣可能效果不會太好,而且也很累。所以這次比賽結束后,果斷和朋友一起去試聽,果斷決定放棄某雅的奧數免費班的學習(4千多塊錢呀,想想都覺得心有點痛),3年級就主攻圍棋了。
以上就是我這次的感受了,現在的孩子各個都身懷絕技,如果沒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很難和同學有共同語言,所以我們得有把興趣培養成特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