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向朋友圈征集推薦一本自己覺得不錯的書。
原于今年除了一本《社會動物》外,沒有再看過一本紙質書籍,突然覺得自己好墮落。
靜下來時就會想閱讀,于是就來了興致,看看朋友圈都在讀些什么?讓他們推薦一下覺得不錯的值得讀的書?微信朋友100左右,大概一半的朋友有了回復和推薦,于是作了記錄,感謝!
仔細看了這些推薦的書籍,專業類,小說類,成長類……
應該說各個年齡段和行業的人所看的書籍不一致,各其所好,他們的推薦不一定是符合自己情況和所需,但是通過他們推薦的書籍可以看出他們的關注點是什么?人都是尋求進步的,自己覺得不錯和推薦的書籍肯定就是對自己有幫助和帶來感悟和收獲比較大的,如果這種收獲也能給他人帶去福報,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饋贈。
越急于讀倒還不知道怎么去讀。
比如我,如果一下子買了幾本書,按照之前的慣例,剛開始會很積極翻閱,后面就會不緊不慢被落下。倒還不如手機訂閱有緊迫感,看得及時。買了書而不及時讀閱,累積多了到后面看著書,反而有種愧疚感。
以前,相對于電子書讀閱,我比較偏向紙質書籍,因為可以反復翻閱,復習,摘錄,作記號。
而現在我也比較贊同和傾向于購買電子書和付費訂閱。
電子書,既沒有紙質書籍笨重,何時何地也都方便閱讀,可以標書簽,做筆記,摘錄的話可以直接復制粘貼,儲存的話還可以截屏。
互聯網的便捷和分享,現在出現了很多免費訂閱,不用花錢就可以看到質量好的文章;但是也正是這種便捷,出現很多不尊重原創者版權和勞動成果而肆意傳播和使用的行為,更有偏激的人對作者隨便辱罵、惡意口水和差評。
好質量的文章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而寫好文章的原創者也應得到讀者的理解。當你吃到媽媽做的一份可口的飯菜時,你都會由衷的贊揚;當你看到一篇好的文章,產生共鳴,收獲巨大,你也會由衷地感激作者。你可以毫不吝嗇的對媽媽說聲謝謝,那為什么不能用言語或行動表達對作者的支持呢?雖然現在文章后面都有留言和評論動能,卻也有很多不和諧的對作者毫不客氣的語言,很多人把戾氣發泄在對作者的人身攻擊上,有時候看著這種留言都會為作者抱不平。
我覺得現在微信訂閱號里文章后面出現的贊賞功能就比較好,如果你認同作者,可以打賞,費用的多少可以直接表達出你對原創的價值認同,但不管打賞的多與少,表達的都是對原創的支持及辛勞的肯定!
信息冗雜的時代,得主動去篩選自己愿意了解和關注的信息,而不是被動被信息轟炸,付費訂閱正是一種雙贏的選擇。我還沒有去贊賞過任何文章,但為了支持作者和原創我付費訂閱和買文章,但這又跟買書籍讀閱的形式又不一樣,雖然同樣是付費支持作者,但書籍是實體,讀和不讀就在那里,但是付費訂閱是有期限且是及時更新,也正是因為付費的心理,一有更新就會提醒自己及時去閱讀。付費訂閱和購買文章就跟在網上購買培訓產品一樣,得自己積極主動去行動和消化,才能對得起初衷;如果也只是三天篩網兩天打漁,得不償失。
“讀書帶給人的福報,莫過于一個堅定而不飄忽的眼神,一個強大也更加寬容的內心。讀書讓自己和整個人類建立起息息相通的聯系,而不至于淪陷于生活的桎梏,也因此多一些對生命的理解,少一些偏執和狹隘。”(摘抄)
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