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小村子里長大的女孩。
在我的記憶里,過去是被分割為兩個片段:初中以前和以后。一個是和不安全感相關的童年,另一個是和自我抗爭的青春期。
兩個似乎用的都不算是特別好的詞,因為當我們追溯往事時,偏偏就會記得那些不好的回憶。
先來說說我的童年。
五歲算是一個孩子記事的年齡,而那時候我所有的記憶都圍繞著家庭和學業(yè)的不穩(wěn)定。
那時父母趕上村子里年輕人出省拼事業(yè)的浪潮,我媽在生完我后沒多久就跟著我爸去了上海,做的是茶葉買賣的生意。我是奶奶帶大的,五歲開始在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學上幼稚園。
每年過年時父母都會回來一次,所有的重逢就只會發(fā)生在那一刻。
這也包括對父母的認識和理解,知道了原來天底下除了奶奶外,還有人看到我就會抱住我哭。但小時候并不依賴他們,只是覺得他們回來了就會有禮物和驚喜。
七歲那年,父母因為工作相對穩(wěn)定,把我接去了上海。
我對上海獨有的好感就是在這時候產(chǎn)生的。包括后來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想去那個眾人眼中并不美好的魔都,也是從這里開始的。
可記憶是會有偏差的。
小孩子只會記得所有的好,而不忘記掉那些不懷好意的眼光。這其中當然是指那時看起來開放實則封閉排外的上海,包括上海人說一句句“儂個外地人”時那些鄙夷的神色,終會覺得自己的可笑。
那段時光總歸是幸福的,因為一家三口人在一起。
我在上海的幼稚園上了一年的大班教育。那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精英教育的時刻:三餐豐盛,每人都有單獨的午休床,還有音樂室、舞蹈室和運動室,德智體美似乎都會備全。
一九九八年的秋天,我在上海讀幼稚園,沒有朋友,只有一個“咪咪數(shù)學寶”和一臺老式電視機陪伴我。
還有那一道道的鐵柵欄,伴著清晨最早的陽光,鉆出去用一元買到一大把糖果的幸福。也會開心地笑成一條縫。
一年后,我從上海跟隨著父母回到了老家。小我八歲的妹妹即將出生,父母在鎮(zhèn)上買了地基,建了房子,開了一家煙酒店。我開始在鎮(zhèn)上的小學讀書。
小學一年級的時光,記憶是被新家和老家隔斷的。
店鋪剛開張,老爸忙著顧生意,老媽懷了妹妹也不方便照顧我。于是,前半年睡在姥姥家里,每天坐著她的老式自行車去上學,半個小時的路程,很遠。而后半年的時間里卻是姑姑來新家照顧我,每天清晨省掉了上學路途的奔波,睡了很多懶覺。
那時在學校交了一個很好的朋友,叫安琪,天使的意思。人長得很漂亮,性格也很好。
可一年后,我又轉學了。
這次是又回到了起點,去村子里的小學上課。那時候我雖然不理解為什么明明有新家,卻還是要回到奶奶家生活。但父母總是有他們的顧慮,也有他們的理由。
比如說,不是鎮(zhèn)上的小孩如果想在鎮(zhèn)上小學讀書,要交一筆高額的借讀費。
又比如,父母要撫養(yǎng)剛出生的妹妹,再加上我一個上學的孩子,就更難做生意了。
于是我在奶奶家度過了最美好的五年,和堂妹一起。
現(xiàn)在想起來,那些年真的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我奶奶特別寵我,只要是我想要的,她總是會盡量滿足我。不過,也養(yǎng)成了所有調(diào)皮小孩會有的挑食病。
電視里會出現(xiàn)的那個要讓爺爺奶奶追著喂飯的小孩,就是那時我最真實的寫照。
不吃早餐,吃大把零食充饑,不愛吃蔬菜,特別愛吃肉和雞翅,作業(yè)總是拖到半夜做,喜歡踢皮筋和搗亂,不喜歡讀書。明眼人一看,都會覺得這個孩子啊,以后鐵定沒出息,隨便找個老公就嫁了吧。
可偏偏是這放縱玩耍的五年,讓我的童年豐富多彩起來。
六年級結束后,那個暑假我還是像往常那樣收拾行李去父母家過,奶奶突然就一個人坐在閣樓的木板凳上偷偷抹眼淚。她從抽屜里掏出一張照片說,這個給我留下吧,以后我想你的時候能看看。
然后我才有點懂得,所有經(jīng)歷過的一切雖然都有可能會忘記,但感覺不會忘。愛過、心疼和想念的感覺不會忘。
以至于我每次回家,一定會去奶奶家,給她個大大的擁抱,然后像兒時那樣撒嬌,跟個長不大的孩子似的。
初中時卻很少這樣跟父母撒嬌。
也不知道為什么,初中開始想要學習了。那時我們只有鎮(zhèn)上一個初中,所以我自然而然能夠住在鎮(zhèn)上了。跟父母住在一起后,拼了命地想表現(xiàn)自己,于是都把時間花在了讀書上。
小學時對愛情有很多期待,喜歡過隔壁鄰座的男生,也被其他男生表白過。但年紀太小,哪里懂得什么愛情,也就只是當作無聊時刻的消遣。
上了初中,明明是青春期,卻患上了男性勿擾癥。當然,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覺得自己給自己下蠱:談戀愛成機會下滑,別跟男生走太近。
當時的自己真是想成績想入魔了。真是白白可惜了少女懷春的最好時期。
不過,還是有成效的。毫不起眼的丑小鴨,因為成績上升到班級前幾名,不僅受到了老師的關注,還交到了很多尖子生朋友。雖然不是成為漂亮的白天鵝,但至少進化成了一只灰天鵝。
后來就是勵志婊的崛起時刻,從全班二三十名到前幾,再到最后的班級第一,成功保送到了縣里最好的高中,進了理科實驗班。
但如果成長能夠如此簡單就好了。
初中那時是我最辛苦的幾年,因為在初二那年我患上了抑郁癥。理由現(xiàn)在想來很簡單,一是沒有可以傾訴煩惱的朋友,二是逼自己太緊。
可那時候的我哪里懂得那么多,每天不是做作業(yè)就是看名著,周末不是做作業(yè)就是看名著。不能去奶奶家玩,不能去朋友家玩,不能出去逛街。
現(xiàn)在翻開那時候的日記,除了灰暗,就是不開心。
生活就是那么反轉,你以為你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和榮耀,但背后的那些晦暗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包括我自己。
你的開心似乎并不是別人來定義的,而是你感受到的最真實的態(tài)度??芍旅氖牵覀兺雎宰约鹤钫鎸嵉膽B(tài)度,轉而追求那些看起來很美好實則漏洞百出的人生。
別試圖抓住很多東西,太慌亂的時刻總會有紕漏,太著急的時刻反而會傷害自己,不動聲色地慢慢成長,也會變成我喜歡的模樣。
這就是成長帶給我最大的體驗。
因為人生處處是反轉。
我的高中和很多人一樣,學理科,住校,有一群死黨閨蜜。除了學習之外,小說、八卦和電影成了最大的消遣娛樂。
沒有太大的麻煩,只有學習是煩惱。
唯一發(fā)生的大事不是死去活來的愛情糾紛,而是活去死來的閨蜜糾紛。這里先不過多展開,總之一點也不比偶像劇狗血。其他的似乎就沒了。
連自己的未來都懶得思考的高中生,沒什么大腦用來思考高考以外的事情。
當然,結局很倉促。一場大病,無數(shù)部小說和電影毀了一個當初拼了命想要往上爬的女孩。去了中國最西邊的小城上大學。
今天剛聽到有高考生自殺的消息,才覺得當初的自己還算是堅強。有次和朋友聊起浙江高中學校排名,他說你們學校好強啊,怎么就能排名前十?
然后你又在你們學校理科實驗班,突然發(fā)現(xiàn)你原來真的是尖子生??!
我那時自黑說,對啊,所以你知道我當時的落差感了吧?從剛進校的班級二十名,到最后高考的班級倒數(shù),佩服我的承受能力,哈哈哈!
忘了說,我們班當時高考二十幾名左右都是浙大的水平。
現(xiàn)在想想,真想回到十年前提醒自己,以后千萬別買MP4看小說。你會后悔的。你一定會后悔的。
可現(xiàn)實沒有后悔藥。
我還是需要接受這個事實,然后自生自滅地成長。
去了大學后的第一個月都是在眼淚里度過的。接下來就又是勵志婊的環(huán)節(jié)了。參加七個社團學生會組織,舉辦各種大大小小的活動,擔任班級學習委員,轉專業(yè)后成績一直領先,年年拿獎學金,后來就順理成章地保研了。
所以說,如果有什么話需要我告訴給現(xiàn)在的高考生的,那就是一句:人生處處是反轉。
有落總會有起,有起時也千萬別懈怠成落。終點是死亡的那一刻,而不是你失敗的那一刻。
就好比對很多考研人來說,能夠去一所985大學讀研是夢寐以求的事情,可對于我又是另一個夢魘的開始。只是這一次我至少能夠心平氣和地去對待成長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迷茫和無措。
因為問題總是會存在的,只要你在呼吸,問題就不會消失。
所以,再著急,再慌亂,再渴望,都比不上你靜下心來好好想想,這個問題我要怎么解決,成長這條路,我該怎么走。
沒有人會一直陪你走,成長的路需要你一步步摸索。
而我寫的這本《不動聲色地成長》,希望能夠在你成長的道路上為你帶去些微溫暖和感動,讓你的成長之路,不會走的像我一樣那么辛苦。也希望你能夠成為那個不動聲色的大人,和幼稚的自己說再見。
最后,感謝簡書讓我能夠有機會出版這本書籍,期待未來簡書有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