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講,我是“自卑”的。而且在23歲以前,我都是活在別人的光環之下,默默地隱藏著自己的“自卑”,仿佛它是個可怕的小丑,不能坦然于光天化日之下。
小時候,看見有錢的孩子我“自卑”。因為兒時,家里的確很窮,而且家里姊妹眾多。爸媽每日為生計而操勞,更別說想買一些精神享受的物品了。記得那時,過年媽媽給買了一件新衣服,我都不舍得穿,必須等到大年初一才可穿上;看見小朋友們拿著2毛錢的冰磚吃,我都好羨慕;當別人在談論自己家有房有車,他們花錢闊綽時我只有在一旁躲得遠遠的,凡是“富人”的活動我都不想參與;小時候怕開家長會,因為我怕別人看見“穿著普通,有些寒酸”的父母會嘲笑我……
等到長大了,又有新的自卑出現了。我常常在想:“如果我的皮膚像她一樣白皙,一樣光滑該多好;如果我的個子像她一樣高,腿像她一樣長,那穿衣服會不會很漂亮;如果我現在像她一樣有錢,我就可以買名牌衣服或者到處旅游了……”但是在比較當中,我更加意識到了自己的卑微。
最近流行一句話“生活不止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可是擺在我眼前的,除了茍且別無其他。我需要獨自生活,我需要掙錢來生存,但是我一直未放棄“詩和遠方”。
正是因為自卑,我過早知道了現實,也看到了差距,明白了沒有所謂的公平,我必須為自己“有尊嚴的活著”而奮斗,我需要及早開始積累,為了進入我想進的圈層,結識我想認識的人。
有位心理學家說過:“自卑是推動人類進步的一大動力”。當我想明白,接受我的“自卑”,我的一切時,我開始感謝自卑。如果沒有自卑,我不會成為別人眼里獨特的我,我也不會有強烈的目標感和企圖心以及渴望改變現狀的決心;我也不會過早地認識現實并采取行動,相反,我要比同齡人更早熟,更有計劃,更自律。
感謝自卑,讓我有更多的決心去奮斗;感謝自卑,讓我一直都奔跑在“詩和遠方”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