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路過一家奶茶店,被徹底嚇到了。
傳說中的網紅奶茶,排隊排了100多米,出動了保安來維持秩序,這還沒完,還有黃牛!
在我興致勃勃觀看了隊伍后,剛要走,一個黃牛走上前來,問我,要不要買奶茶,在他這買可以不用排隊。
原價28元1杯的奶茶,在他這可以100元買到,就不用再等兩個小時的隊伍了,這個時間就是金錢的年代,聽起來挺劃算的呢!
然而,買奶茶需要通過黃牛,真是聞所未聞!
據說這家店之前還實行過,實名制購買茶、一人最多買兩杯,這種手段都擋不住黃牛。
真是活久見啊……
各種陰謀論
隨著奶茶店大熱,對于他的種種說法也開始起來。比如這家店是通過買人排隊,來制造排隊的效果。
甚至有可能,黃牛都是他們安排的。
各種文章還總結了以往網紅食品的套路:
1、取一個看起來上了年紀點的店名
2、用高顏值的原材料(這個倒是無可厚非啦)
3、雇人排隊
4、饑餓營銷
5、找大v宣傳
還別說,這五條,除了雇人排隊無法證實,其他四條倒是可以對得上號的。
這些也可以說是營銷的一種手段。
在排隊的人群中,年輕人占了很大的比例。
偶有老人,在問起他們排隊的時候,更多的說法也是為子女排隊的。
也就是說年輕人是主要的消費群體(這不廢話嗎?)
這就不僅僅是奶茶了
奶茶是否真的這么好喝?
雖然我沒有喝到,但是從親身體驗過的消費者的反饋來看,其實也沒什么特別啊!
身邊有很多朋友喝過,但是沒出現上癮的情況。
就假設,這家店并沒有買人去排隊,因為這個畢竟沒有切實的證據。而且也確實是有人真的是排隊買奶茶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驅動這些年輕人去買呢?
1、從眾心理
這個其實也是銷售環節里面常用的銷售模式。
銷售里常用的一個話術,就是“你看那個誰是誰,和誰誰都買了呢。”利用的就是這個心理。別人有我也要有,看見大家都有了,這也就更想有了。人是群居動物,怕被孤立。
同時,人在選擇的時候,有時候為了省時間又想找到好東西,看見大家都選擇的一個東西,就自然覺得它是好的,因為大家都覺得好呀!
只要形成了排隊,只要形成的人流,就具備了吸引更多人來的條件。因為人有從眾心理。
2、買的并不是奶茶,只是一個社交貨幣。
社交貨幣是社交媒體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簡單的說就是談資,你了解的越多,玩的東西多,那么你跟,對方可以交流的東西就越多,而人與人的歸屬感和聯系感,是通過交流得到的。社交貨幣多的人,與別人交談的機會也就更多,也就更能與他人建立聯系。
對于這種形成了網絡熱點的事件,如果你能沾一點邊,那就可以說你擁有了,這么一個社交貨幣,你就可以在小伙伴面前有交流機會。“那個很紅的奶茶你還沒喝過嗎?我喝過哦。”
相信對于排的長隊買到奶茶的同學,首先要做的應該就是,跟它合個影,然后發朋友圈。至于奶茶的味道,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它所帶來的給你的亮相機會,還有跟別人社交的時候你擁有的社交貨幣。
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來講,奶茶已經不僅僅是奶茶。排隊也不只是為了一個味道。
未來的商業市場,更多的,也將會是社交貨幣的競爭。
無戒日更訓練營第十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