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清晨7:00,一陣清脆的鬧鐘鈴聲在城市的某個角落響起,一對80后小夫妻睡得正酣,“叮鈴鈴”鬧鐘10分鐘后再次響起,夫妻倆第一時間找各自的手機,房間依然很安靜,各自在床上刷刷朋友圈幾分鐘之后,小夫妻的一天就此開始了。
老婆:“老公,我起床了哦。”
老公:“嗯。”
過了10分鐘,老婆再次進來,“老公,快起床了,不然遲到了。”
“幾點了?”老公迷迷糊糊地問道。
“快七點半了。”
老公扔下手機,連滾帶爬起床了。
老婆:“老公,今天你送我吧,起晚了。”
老公:“可以,請到滴滴上下單。”(老公在滴滴上注冊了專車,空余賺點外快。)
老婆拿出手機,下了單,接單車就是自家的藍牌車,老公是專車司機,
老公:“老婆,你先幫我到樓下的早餐店買點豆漿油條吧。”
老婆:“請上一品威客發布任務。”
于是老公掏出手機發布了任務。
車內,老公:“老婆,我們的紙巾好像用完了,剛才找不著,你買點吧。”
老婆:“請上淘寶網。”
半小時后之后,老婆到公司樓下,用微信支付了滴滴專車費用,老公的微信錢包收入25元。
老公:“老婆,你今天晚上有空嗎?”
老婆:“請上分答提問。”老婆拿出手機,回答了提問,于是錢包入賬5元。
中午,老公發來一張美團上團購的電影票圖片,今晚電影《海底總動員》,票價120元。
老婆拿出手機,給老公轉了60元的微信紅包,他們互相經濟獨立,共同支出,平均分擔。
晚上,老公和老婆在在大眾網上團購了晚餐,一起享用晚餐之后就開始看電影。
電影看完,剛好21:00,“時間還早,我們去公園散散步吧。”老公提議,于是夫妻倆又各自拿出手機打開了平安好醫生計步器,開始走路。
散步中,老公:“老公,今天的電影好看嗎?”
老婆:“請上分答提問。”
老公:“你是不是有點像多莉一樣健忘?”
老婆:“請上分答。”
老公:“現在走了多少步了?”
老婆:“分答。”
老公:“幾點回家?。”
老婆:“分答。”
老公沉默了。
22:00,老公老婆又照早上的方式共同坐車回家。
洗完澡,回房間,老公一臉狡黠地:“老婆,今天晚上我可以抱你睡覺嗎?”
老婆:“請上分答。”老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老公陷入了更深的沉默。。。。。。
互聯網便捷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毀了我們的生活。它就像細菌,無處不在,蔓延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成為了夫妻之間的“第三者”,破壞了原本親密不間的夫妻感情;它像一道屏障,將父母和孩子分隔在各自的世界里,互相難以溝通;它像一個無形的隧道,讓親人之間的距離如此接近,又如此遙遠。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應該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們身處異鄉,而是你并不知道在你文章下面匿名點贊的人就是每天跟你同床共枕、耳鬢廝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