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 (4/22/2013) Mon.
K?ln - Koblenz
萊茵河畔美麗的古堡小鎮們。
[Braubach - St. Goarshausen - St. Goar - Rüdesheim]
這是可以用Rheinland-Pfalz-Ticket州票的一天,不用糾結火車票價錢的日子真爽。事先查到Rheinland-Pfalz-Ticket州票可以對州外進行適當延伸,比如對于科隆所在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我們的這張州票就可以延伸到波恩,于是只需要另外買一張科隆到波恩的車票就行了,接下來就全都可以用州票了,超級合算啊。
從科隆到波恩的火車居然晚點了5分鐘。一開始不知道,當我們驚慌失措地看著到點而來卻不是波恩方向的列車緩緩開走時,一旁的德國老頭兒在得知我們的目的地后慢悠悠地跟我們說不用急,去波恩的火車五分鐘后到。我很意外于傳說中超級準點的德國鐵路的誤點,但我更意外于任何一個德國人居然能夠精確地表述遲來的火車具體遲到幾分鐘,因為通常而言作為一個路人甲,我最多能告訴別人這班車晚點了,至于具體晚點多少,如果不是我也坐這趟車,應該不會有這么明確的回答吧,而嚴謹的德國人卻讓我看到了他們的不一樣。
這一天出發得比較早,又是周一,正好趕上德國人民的上班早高峰,車廂爆擠,好不容易找到個位置放我們的大箱子。在這么擠的車廂里,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件事。一是即便這么前胸貼后背的車廂還是很安靜,安靜地發呆的,安靜地聽音樂的,安靜地看書的,就連上下車也如此安靜。二是即便在這么擁擠的車廂里,還是有人會給不方便的殘疾人讓座,也會有人挪開一部分空間給殘障人士放他們巨大無比的輪椅,毫無怨言。
終于,過了波恩之后車立馬空了。這么多人從科隆到波恩上班?找了個位子坐下,靜靜欣賞窗外漸顯的萊茵河。很快,Koblenz就到了。
因為當天是住在Koblenz,所以我們的計劃是先到旅館B&B Hotel Koblenz把行李放好,再出來玩萊茵河沿岸的古堡小鎮們。出了Koblenz Stadtmitte火車站,從站臺就能遠遠望見我們的B&B。可是,望山跑死馬啊。Google Map只告訴我旅館很近,卻沒有告訴我要到達需要上上下下地穿過一條很寬的馬路,那個巨大無比環形上下的立交再一次把拖著拉桿箱的我們累個半死。好在這個旅館是有電梯的,Thank God!
卸下行李輕松上陣。第一站就是口碑極佳的Braubach,那里有著名的唯一一個從來都沒有被破壞過的古堡Marksburg。從火車站下來,在站臺就能望見遠遠的矗立在山坡上的Marksburg,我不由感嘆了下,尼瑪又要爬山了……
出了火車站,典型歐洲小鎮氣息撲面而來,紅白格子的小房子,每座小鎮都會有的小教堂。找到Information Center,沿著路標穿越在小房子間拾階而上,家家戶戶有著自己的小院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怕自家的花兒開得沒有別家的鮮艷。
通往林道的最后一戶人家格外美麗,應該也是可以租借的吧,黃色的墻壁,各種雕塑各種小玩意兒點綴著院子,一個優雅的老太太正在擺弄她的花花草草,見我們經過,既不熱情也不冷淡,平靜地回應我們對于她的院子的贊美,寵辱不驚,一切都是那么平和。
走上林道,坡度開始大起來,進入了叢林地界。每當我累了的時候,總有一張長椅適時出現,見椅子必坐也成了我爬山的固定動作之一,無奈體力暴好的L在前面手舞足蹈催促我快走,哈哈。
到了古堡腳下才發現,原來大家都是開車上來的啊,已經有一輛大巴停在那兒了。
轉了一圈沒找到入口,只見已經在古堡城墻上的人招呼我們說讓我們快點有一批導覽要開始了。終于找到入口,買票的時候售票的小姑娘問我們要什么語言,我說中文行不行,她笑笑說中文只有一份介紹沒有導覽,那就只能英文了唄。結果我們還是跟錯了隊伍,跟了一個德語團,汗……原來這個古堡是不可以自己隨便游覽的,一定要跟著一個導覽,而導覽會有不同語言的團,售票的小姑娘跟我們說有一個12點的英文團會在樓下的入口處等待出發,出了售票處,看到一群人浩浩蕩蕩往下走,也沒多想,就跟著下去了,看到一個老頭兒招呼大家進入古堡入口,就跟著進去了。老頭兒說了一通德語,我還以為會有雙語,沒想到他說完就走了……這時看看表才發現已經12點過了5分鐘,德國人是有多準時……將錯就錯,我們只能跟著德語團走了。團里有一隊非常友好的德國夫婦發現了我們完全不懂德語,于是自告奮勇來幫我們做翻譯,雖然他們的英語也不太好,但總比一句都聽不懂好多了。
這座古堡完整保存了中世紀后期防御性城堡的原型。進入的時候需要經過一座吊橋城門還有一個地道,再進入第二道狐門才算是真正進入了城堡,可見其防御性。
城堡外圍有各種防御的措施,比如大炮啊,投擲懸樓啊等等,里面主樓主要用來居住,所以可以看到酒窖、廚房、起居室、大廳、臥室、廁所、還有一個小教堂和一個小型植物園,儼然一個大戶人家做派。里面居然還有軍械庫,行刑室等。
仗著手中的一張簡單的中文介紹和德國夫婦片段式的翻譯,我們愣是跟著參觀了這座城堡的角角落落。無奈地形太過錯綜復雜,一眨眼,居然跟丟了德語團,身為路癡的倆人傻眼了,只能細聽古堡中傳來的人聲,循聲而去,居然發現了前面12點出發的那個英語團,如獲救兵。跟英語團團長說明緣由后,她笑著說那你們跟著我們的,只是我們可能有些地方已經去過了不會再去,你們要錯過了,但這里按規定一定要跟著一個團,不能自己瞎走。我們說沒事,只是擔心德語團會來找我們。她說放心沒事。就這樣,我們跟著英語團逛了剩下的幾個地點就出去了。末了我來到售票處,跟售票員說了我們的情況,讓她和德語團說一聲我們已經跟著個英語團出來了。只是那對德國夫婦,還沒來得及感謝他們,就與他們走散了。
在古堡門口曬了會兒太陽,買了紀念品,寄了明信片,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原路返回到小鎮,為了趕下一班火車去St. Goarshausen,只能對小鎮匆匆一瞥,買了幾塊蛋糕做午餐,就踏上了去St. Goarshausen的火車。
之所以選擇到St. Goarshausen是因為貓堡和鼠堡都在這個小鎮,加上對面就是St. Goar,有萊茵河岸最大的古堡遺址Rheinfels,想著遠眺一下也不錯。
火車時間倒是不長,半小時就到了。
火車站離 Information Center 有點距離,走了15分鐘才到。
問詢之下了解到貓堡和鼠堡都已成為私人領地,不對外開放參觀,所以也只能遠遠地看一下。我倒沒有覺得遺憾,因為貓堡和鼠堡就是因為遠看像貓和像鼠而得名,所以,能夠遠遠看一下也足夠了。
貓堡離我們不遠,沿著萊茵河畔向南走走就能看到高高的山坡上矗立著的酷似一只貓造型的古堡,很是有趣。而鼠堡就遠了,和貓堡是完全兩個方向,而且離小鎮很遠。我們放棄了走近鼠堡,而是選擇沿著萊茵河走走,看看小鎮,到可以觀賞到最像貓咪的角度的地方拍個照。
在 St. Goarshausen 待的有些膩,正巧看到河邊有好幾個碼頭都有船到對岸去,對岸就是St. Goar,除了那座古堡遺址外,遠遠看到小鎮的建筑也很美麗。
之前在研究攻略的時候只知道有KD游船,看了下價格,如果只是一站渡河的話也不便宜,全程的話我們又沒那么多時間,所以就放棄了左岸的小鎮,只選擇右岸的游玩。在St. Goarshausen岸邊百無聊賴地曬太陽的時候,看到來來去去的船只,發現并不全是KD,再看到岸邊有一對老夫妻也在曬太陽,于是上前搭訕。老夫妻幾乎不會說英語,但還是很熱情地試圖表達意思,在一陣指手畫腳下我得知這里有好多家公司的船都是載客人渡河的,不同的是線路和價錢。于是我們來到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碼頭,看到一個很不起眼的黃色牌子上用德語寫著幾個價格,看起來并不貴。在有船靠岸的時候我們就走上去問了船上的售票員,確認價格后就決定到對岸的St.Goar去看看。兩個人6.4歐來回,還好吧。這船很大,是可以載車的。車直接從碼頭開到船上,人都不用下車,船員會走到車前問司機買票,而我們則可以隨便坐,一層二層,我們很high地在船上跑來跑去,意外地發現,當船緩緩駛向對岸的時候,我們居然可以遠遠看到在St. Goarshausen的鼠堡了。
問船員拿了時刻表后就開始在St. Goar探索了。一下船L就被一家店的櫥窗吸引了,很多精致的玩偶,而我,則被這家店的名字吸引了,Stefan’s Paradise,Stefan,Vampire Diary里的Stefan嗎?暗自偷樂著和L一起走了進去,沒想到這一進,這家電占據了我們在St. Goar的大部分時光,但,很快樂。
進去后才發現,玩偶并不是這家小店的主營業務,他們家主要是,賣酒的!各種各樣的紅白葡萄酒放滿了貨架。店主是一個有點感冒的老太太,說著一口帶有濃重德味兒的流利英語,見我們好奇地探頭探腦,就停下手頭的包裝工作,熱情地給我們介紹起酒來。從純葡萄酒到果酒再到巧克力酒,我們嘗了不下10種,每一種老太太都耐心地給我們介紹這個酒的適用場合,可以搭配一起吃得食物,以及她最喜歡的味道,我們當時就喝high了。結果就是,1小時候,我們各自買了好幾瓶酒樂悠悠地晃出了Paradise,并且,開啟了我們這次歐洲的酒之旅,之后幾乎每餐,我們都會點些小酒,一路把當地的酒喝了個遍。
剛來歐洲的頭幾天就把酒買好了是一件很失策的事情,因為我們一路拖著酒從德國走到了荷蘭,汗。然而,歐洲很多地方都是自家釀制的葡萄酒,每家的釀制方法和味道都會有所不同,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味道也是幸事一件,錯過了,之后可能還會有自己喜歡的味道,但那個味道可能再也不會有。小作坊的樂趣就在于此吧,不傳播,不連鎖,想念那個味道?OK,自己再去那個地方一次吧。或者,如果你愿意出高昂的運費的話,呵呵。
拎著酒逛小鎮,有些狼狽。
遠眺了一下Rheinfels,午后溫暖的陽光下,一群學生在萊茵河邊的草地上讀書野餐,爸爸帶著兒子出門遛狗,行人閑散地坐在河邊坐在陽光下的咖啡座里,沒有喧囂,瞬間,我又感嘆了下,這才是生活。
這一晃悠,已經過了我們計劃時間不知道多少倍了,想想不能再晚了,這才坐船又回到St. Goarshausen,坐下一班火車前往Rüdesheim (Rhein)。
Rüdesheim,是一個種植葡萄的城市,早在古羅馬時期古羅馬人已經在此種植葡萄。
出了火車站,一如既往地迷茫,地圖看了好一會兒,終于選對了方向。
此時已經黃昏時分,Magic Time 倒是到了,可歐洲人特有的早關門的習俗也被我們碰上了。Br?mserburg,已經被改建成葡萄酒博物館的小古堡,我們到了那兒發現已經關門了,過了晚上6點了……幸好外面院子的門還沒關,我們進去感受了下大院里酒桶們的芬芳。
Rüdesheim比先前去的那兩個小鎮更像一個旅游小鎮,街道蜿蜒曲折,處處燈紅酒綠,花花草草映襯著彩色的小房子,趁著天還亮著,先去看了看著名的畫眉鳥巷 Dosselgasse,這是一條傳說中很窄很窄的巷子,想象中應該窄到只能容納一個人,但其實,它只是稍窄,容納四五個瘦子并排走也是沒問題的。
想起西塘那條窄得只容一個瘦子通過的小巷,頓覺要論之最,還在天朝啊。不過區別在于,西塘的小巷子已經窄到兩邊只有墻壁,而這條畫眉鳥巷兩邊還是紛紛繞繞的店家,五花八門,異常美麗。
我們找到很多色彩斑斕的小屋子,一個個比下來,看哪個最好看。
整個Rüdesheim小而精致,雖說已經很商業化,但還是給人以美好的感覺。在人人都戀家的歐洲,這算是一個少有的燈紅酒綠的小鎮吧。
這一天的萊茵河沿岸下來,只有在Rüdesheim,才看到了一些華人的身影,也看到了葡萄酒的專賣店出現了中文的標記,由此可見,這一處也已被很多中國人踏足過了。
我們來到Rüdesheim還是有些晚了,除了飯店酒吧,一些其它的小店都已紛紛關門。好不容易看到一個很可愛的賣胡桃夾子的小店,正在櫥窗前徘徊準備進門,店主突然出來開始鎖門,我們上前問道能不能讓我們進去看看,遭到拒絕,拒絕的理由很簡單,我下班了要回家了。多么戀家的歐洲人啊,多么守時的德國人啊,多么把生活高于一切的老外們啊!若在天朝,關門生意通常都是店家們不愿錯過的吧。不同的理念成就了不同的生活狀態。
在蜿蜒的小巷子里漫無目的地穿越了很久,我們最終回到了主路上,找了一家看起來人還挺多的餐廳吃飯。菜單已經不想看了,直接看別人吃啥,以及廚師端出啥。這一次這樣的做法看起來比較明智,密制豬頸肉和Flammkuchen,翻成中文叫作德國火焰薄餅,而我,更愿意叫它,德國Pizza。這個Flammkuchen看起來和意大利薄底Pizza比較像,底脆脆的,上面灑滿了各種餡料,因為它的底薄而脆,所以特別香,一整個下去也不會覺得特別飽。從這天開始,終于慢慢發掘了德國的美食不僅僅是咸豬手這么單一,各種口味的Flammkuchen后來也成了我們幾乎每餐必點的主食。一開心,倆人又喝酒了,這次是滿滿一杯紅葡萄酒和白蘭地調制的火焰咖啡,制作過程甚是好看,入口感覺有點像愛爾蘭咖啡。服務生很nice,除了點餐時的耐心,還常跑過來看我們有什么其它需要,末了給了他一些小費以示感謝,他的表情看起來很驚喜。
在我們大快朵頤的時候,別人大概已經進入了飯后劈情操的階段。一對白發蒼蒼的老夫妻走了進來,坐在離我們不遠的位子上,沒有點任何吃的,只是要了兩杯紅酒,開始喝酒聊天。再次感嘆歐洲人對于生活的熱愛,想象一下在中國,有多少老夫妻甚至年輕夫妻會在飯后出門到一家餐廳點點小酒劈劈情操的,估計大多在家柴米油鹽醬醋茶吧。看著老夫妻時不時低聲微笑的樣子,突然很羨慕。
再次吃撐,挺著圓鼓鼓的肚子,欣賞著Rüdesheim的撩人夜色,穿過小巷,回到萊茵河畔,赫然發現,對面有些城堡開始亮起燈來,雖不十分明亮,但夜色中點綴著城堡多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恍然回到了中世紀。
夜色下坐上火車,沿著萊茵河畔返回,小鎮們的燈光有些微弱,一到晚上,好像整個河畔都睡著了。
當我們回到Koblenz時已近晚上10點,匆匆洗漱后就睡下了。
從Koblenz到Bingen這段的萊茵河兩側還有很多美麗的古堡和小鎮,無奈我們時間有限,只能選取其中幾個游覽,如果有時間,建議大家這段古堡游可以放2-3天的時間來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