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辭下》說:“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易經之道告訴我們,萬事萬物發展到盡頭,則要發生變化,產生變化則通達,通達后就能夠保持長久。一個人如此,一個組織如此,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更是如此。想要達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堅持循序漸進、永不動搖、以民為本的改革觀。
首先我認為改革是一個過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是一個有著眾多人口、眾多民族,也有著眾多問題的國家。我們自明朝末年已經落后于歷史潮流,自煙片戰爭以后,祖國飽受欺凌,歷史上我們留下的欠賬太多了。而我們改革開放的歷史也僅僅三十余載。相對于我們改革的時間相比,我們面臨的問題太多了,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我們都落后西方發達國家百年。但我們手中的資源、我們的精力、我們的時間都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做出取舍。這就決定我們的改革必須是循序漸進的,是片面的,是有選擇的。
但這絕不是改革流于表面的理由。我們的改革應該是一個由點及面、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過程,我們還必須毫不動搖的推進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國企、發展民營經濟等經濟改革到政治體制改革,改革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剛開始的改革就如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所說的“帕累托改進”一樣,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增加了社會的紅利。我們每個人都嘗到了改革的甜頭。但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們面臨的問題開始集中呈現出來,而這些問題也是不可回避的。我國經濟的雙軌制、權貴資本主義的出現、腐敗現象的日益普遍化、制度化的不平等等等問題。就如同很多人說的那樣,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更深入的改革將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也必然面臨著他們的阻撓。這就要求我們要堅定信念,永不動搖的堅持改革。
以民為本是堅持改革不變質的必然要求,是改革本質的要求。正如《孟子·盡心下》 中所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就要我們明確改革的目的在于改善民眾的生活,在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將改革的著眼點放在人民的利益所需上。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締造者、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文化的創作者,只有我們的改革以民為本,才能最大的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才能激發人民群眾潛在的力量。
改革之路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的改革之路還有很久的路要走。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堅持循序漸進、永不動搖、以民為本的改革觀,我相信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我們應該堅持怎樣的改革觀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成長記錄-連載(三十六) ——我的第一篇五千字長文,說了什么,你一定想不到 并不是不想每天寫公眾號,而是之前思考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