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來自《從0到1》里面的這么一段話:
1992~1994年底的美國,彌漫著令人抑郁的氛圍。美國士兵死在索馬里摩加迪沙的畫面在電視新聞中循環播放。工作機會流向墨西哥,加深了美國社會對全球化和美國競爭力的憂慮。1992年,這股消極暗潮把時任美國第41任總統的老布什拉下了臺,并為羅斯·佩羅贏得近20% 的民眾選票——這是自1912年西奧多·羅斯福后,除共和黨和民主黨之外的“第三黨”候選人的最好表現。不管是涅槃樂隊的垃圾搖滾狂潮,還是人們對海洛因的癡迷,所反映的都不是希望和信心。
我看到之后的想法是,有哪些娛樂現象,其實是“消極暗潮”,或者說“口紅效應”的產物?
當時想到的是直播。然后今天就看到了知乎上的這個問題及回答:
為什么網紅直播網友喜歡打賞? - 以色列沒有唇膏的回答 - 知乎
土豪也罷,屌絲也罷。都是在直播里圖一樂,有人一擲千金換戲子一笑。有人榨干心血,換紅唇輕吐。找個存在感,回家睡個好覺,明天還是黃土地和太陽天,生活要繼續,直播也要繼續。
我想,人還是需要一點存在感的吧,不然在這座偌大的城市里,你發現熬了十年換來一張演唱會的門票,聽完了二十多首歌頌夢想的不朽贊歌,卻發現自己還是無家可歸寂寥落魄。臺上的燈光舞美和你很遠,臺下的人聲鼎沸稍縱即散。
對于直播,我一直有個“何不食肉糜”的疑問:有50塊打賞為什么不去買本書呢?
是真的完全對人生不起作用?還是他不知道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