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課上,與孩子們共同尋覓春天的蹤跡。
五寨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已是農歷三月,校園的小草,才剛剛露頭。凍僵的柳枝在春風里初見柔軟,嫩綠的柳芽頂著春寒方悄悄冒頂。然而課件上,卻早已春花嬌艷,綠意盎然,柳條披風,春燕呢喃。
好美啊,春天!孩子們沉浸在美麗的春景中歡呼。情不自禁地吟誦詩句來應這一幅幅美麗的風景。在這樣明媚的春光里,感受什么是“萬紫千紅總是春”;什么是“二月春風似剪刀”;什么是“梨花一枝春帶雨 ”……
在這一草一木、一花一朵面前,所有的講解都是多余的。孩子們熱情高漲的描述著春天,講述著有關春天的故事,我靜靜地看著他們,聽他們盡情地表達。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孩子們盡情地賞著春光,我盡情地賞著孩子,他們那靚麗的青春,燦爛的笑容,猶如這蓬勃的春天,或說或看,怎么能隱匿這么自然的美麗呢!
人心是不待風吹而自落的花。歷經歲月,才會懂得。擁有時間的人,不會覺得時間的珍貴;擁有春天的人,也不會感受到春天的美好。總是走著走著才懂得,而懂得時,許多時光已一去不返。可這群孩子哪懂,盡情享受著春天,也揮霍著春天。活動完畢,滿滿的都是一觸即發的寫作激情,看著孩子們伏案寫作,我不忍打擾,悄悄地坐下來,靜靜地沉思。
春天是個多情的季節,而我此刻的心也隨著樹萌綠,隨著花盛開,隨著春天的心情回到兒時。
記憶中那一片片綠油油的田野,只有風才知道它的盡頭。春風把殘雪消融,田野里有不知名的野花,悄悄的在風中搖曳,淡黃色的花瓣,纖細的花莖,夾雜在去歲的枯枝殘葉中顯得格外淡雅。
在這樣的田野里和同伴們坐著,躺著,打兩個滾,玩幾回游戲……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你會和朱自清一樣感受到那種愜意,那種舒心,那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美好享受。
遠望田野,有些拎著籃子來來回回移動的身影,那是挖野菜的人們。春風讓萬物復蘇,野菜也在春天萌芽,于是餐桌上多了一盤翠綠鮮嫩的山野菜,那是大自然按著季節,給勤勞者的饋贈。
我家附近有棵柳樹,也是我們兒時喜歡的去處。許多男孩子喜歡爬到樹叉高處,看遠處的風景,看趕過來的小伙伴,看出來覓食的羊群……每逢清明時節,柳條剛抽枝發芽,淘氣的男孩都要上樹,找一根在看起來最帥,最合意的柳條,干嘛?扭柳笛!柳笛只做一支是遠遠不夠的,長的,短的,粗的,細的,放嘴里吹的,拿手里吹的,那不成調的聲音,伴著清風流水,成天嘹亮的響著,聽來別有一番趣味。
我雖是女孩子,也對扭柳笛羨慕的緊,終日纏著爸爸教我。其實扭柳笛也是個技術活,首先就是要找到最合意,最合適的柳條。最合意還好說,最合適還真有點麻煩,什么是最合適的柳條?它得具備扭柳笛的條件,它不可以有分叉有小疙瘩,否則扭好外皮,抽出柳枝之后柳笛就破了。扭好之后將柳笛的兩端拿小刀削齊,再在吹的一端拿小刀將表面的皮削掉一點,柳笛才可吹響。晚上睡覺千萬記得把它泡到水里,要不然第二天干掉就不可以吹響了。
當柳絮漫天飛舞的時候,柳笛就不能再扭再吹了,天上紛紛揚揚的柳絮,落到地上,風一吹就變成一簇簇小棉花團到處亂滾,這時我們會到處追著這些棉花團亂跑,把它抓住,捧到手里,走到別的小伙伴面前伸開手吹的一臉都是,調皮點,悄悄的放到她脖子里,我看著她笑,她追著我跑。
不知什么時候那棵榆樹也抽出嫩綠的枝丫,一串串榆錢兒掛滿枝頭,就像一串串霜凌冰掛,微綠中帶有一點黃色,水嫩嫩的,孩子們看到,就想捋一把,塞到嘴里,嘗到甜絲絲的青草的香味。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榆錢的美味勾起多少饞孩子的口腹之欲。
緊接著風大起來了,小伙伴都要試著做一只風車,跑到村口,迎著大風,一決高低,看看誰的風車轉的最快,看看誰的風車最結實,這時風越大越開心,倘若不小心在這場爭霸中勝利了,在小伙伴之間可以自豪那么好幾天,然后開始你幫著我,我幫著你,仿著那個冠軍風車,幫自己或別的小伙伴也做一只這樣厲害的風車。
有時候,也會去做風箏,不過做的好多都飛不起來,每每吃過午飯就會拖著自己飛不起的風箏滿街跑,背后的風箏尾巴時而翹得高高的,時而劃著大地飄起陣陣塵土。時間長了,風箏還是飛不起來,就會垂頭喪氣,這時媽媽就會給我在繩子上拴一個大大的塑料袋,去吧,出去飛吧,大風來了,塑料袋飛的高高的,開心壞了。
風也有生氣的時候,在大街小巷嗷嗷亂叫,拿電線桿做他們的笛子,吹起來嗡嗡響,有時候飛沙走石,吹得人們邁不開腳步,我們用紗巾整個的蒙著頭還是睜不開眼,這可把我們都嚇壞了,只能待在家里隔著門窗,厚墻聽他們演奏了。
就這樣聽著聽著,春天就翹著尾巴,悄悄走了。
春天太美好又太短暫,就像一個人的青春,所以張愛玲說:怎么過都是浪費。只是人生是條單行道,青春只有一次,而四季輪回,春天年年來。不知我眼前的這群孩子用文字找到了怎樣的春天,但愿他們能不負這大好春光,能珍惜這逝水年華。
2017年4月18日 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