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篇文章講到,月薪要幾十萬,光努力是不夠的,還要做對選擇。
那么問題來了,怎么樣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呢?為什么有的人經(jīng)常能選對,有的人就老是選錯呢?全是運氣嗎?肯定不是。
做出正確選擇的基礎是認識升級。
讓你知道自己認知不夠,太難了
人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不知道自己認知不夠的。
前一段時間我寫過一個段子:
一個天生盲者,有人把他帶到太陽下,
盲者感覺到了熱,那人告訴他,這就是太陽。
盲者明白:哦,太陽是熱的。
盲者經(jīng)過一個火爐,感到了熱,問:這是不是太陽?
那人告訴他:這不是,太陽是圓的。
盲者:哦,又圓又熱的是太陽。
那人還解釋道:太陽在天上,太陽會發(fā)光,早上紅,中午白,晚上又變紅。
盲者迷糊了:天在哪里?是紅的還是黃的。什么是發(fā)光?有人能說清嗎?你們在騙我,根本沒有太陽。
我們很多時候都是那個盲者。我們看不到,沒辦法用肉眼去感知,那么我們就不知道。別人能看見的人,用語言告訴盲者,盲者依然不相信。所以讓我們知道自己認識不夠,這個太難了。
佛說他有五個眼
佛說他心頭有五種功能,叫五眼。分別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佛祖果然厲害,眼睛比我們凡人多,所以他的認知就比我們強一些。那五眼是什么意思呢?
肉眼,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眼睛。肉眼能看見物質(zhì)世界,看到山就是山,看到水就是水,看到沙就是沙。佛說一沙一世界,那不是通過肉眼看出來的,肉眼能看出一沙一世界,那就是忽悠了。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天眼,就是能看到超乎物質(zhì)世界以外的東西。比如說太陽,月亮,其他星球上的人事。或者能看到鬼魂啊,天神什么的。我們不知道的一些東西,佛稱之為天眼。現(xiàn)在科學也證明了,月亮是有地球上以外的物質(zhì)的,佛在幾千年前就說天眼也能看到。
慧眼,就是智慧之眼。是智眼,是戒、定、慧的功力才顯現(xiàn)。因為修行,悟道,然后才有了智慧的力量。懂了很多道理,比如知道自己脾氣壞,貪、嗔、癡,那就是有智慧了,那認知自然強了。
法眼,就是觀一切眾生平等,非空非有,在悟道的基礎上,真正達到一種智慧境界,你就擁有了法眼。
佛眼,不光做到平等,還要一切眾生慈悲,至善,無條件平等,這叫大慈大悲,也就擁有了佛眼。
知道的多自然就聰明了
佛比盲者聰明,因為佛比盲者多了五眼。看得多,知道的就多,自然就是認知比別人多。
春秋戰(zhàn)國時候有個醫(yī)生名叫扁鵲,據(jù)說有一次碰到一個神仙,給他一個能透視的寶貝,能看到人的五臟六腑,所以他的診斷就不會錯。后來唐代以后也有很多記載,有人的眼睛天生就會看風水,能看低下幾米深,能看清楚地下山脈。
現(xiàn)代醫(yī)學和現(xiàn)代科學也發(fā)明了這樣的東西,一個叫X光線,一個叫地下探測儀。
為什么要發(fā)明這兩個東西呢?就是想知道更多一點,那我們就可以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靠近真相
我們很多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首先是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是看到表象,其實離真相中間還差著低層認知和高層認知呢。
以前同事向我抱怨:老板太傻了,這個項目也做,肯定死啊。
還有同事向我抱怨:那同事也太不行了,怎么可以這樣下判斷呢?這肯定有問題啊。
一般來講,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80%是信息不對稱,產(chǎn)生了誤解。老板可能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而我那個同事沒掌握,所以覺得老板做出的決策是傻,其實不知道是誰傻。
同樣的道理,同事之間合作相互不理解,80%也是因為認知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大家把大家各自知道的信息進行交流,把大家的認知同步,那就解決問題了。
提高認知的模型
第一層,信息。提高我們的認知需要大量的信息,越多越好,就是要知道得多。為什么我們經(jīng)常要看書?看書就是一種信息的輸入,不光要看書,還要看網(wǎng)頁,公眾號,尤其是我的公眾號,都是信息的輸入。
不光要去看,還要和別人多交流,別人把他看到的告訴你,你也就有了信息的輸入,這也是提高認知的方法。
第二層,知識。信息海量,看過的信息容易忘記,還有很多無用的信息也會干擾我們的認知。所以我們要對信息進行處理,也就形成自己的知識。知識最好能現(xiàn)成網(wǎng)狀,不同的知識點能夠相互聯(lián)系,形成面,這樣知識就記得牢靠。
第三層,原理。再將知識過濾,總結,抽象,那就形成了原理。原理往往就是一句話,比如這篇文章信息很多,原理就一句話:加大信息輸入,提高自己認知,增加自己選擇的正確率。
第四層,應用。所有的輸入都需要輸出,只有將原理應用到實際中才有價值。在實踐中再次檢驗認知,這樣才能相得益彰。
最后,推薦大家一片文章,傅盛(獵豹的CEO)寫的《認知三部曲》之《成長就是認知升級》,我覺得非常有價值。在我的公眾號對話欄,回復:“認知”二字。我就給你推送這篇文章。
長按指紋
一鍵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