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星期三
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會逛一兩個菜市場。這個菜市場不是超市,而是藏在居民小區、街道或是小弄堂里的菜市場。
慢慢的我就發現,城市越大菜市場的管理就越規范,菜攤的擺放就更整齊,環境衛生也更好。尤其是菜品的整理就更加干凈。
還有,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城市的菜場全部都是固定的攤位、固定的攤主,他們都是從批發市場批發蔬菜魚肉再來售賣。
中等城市的菜市場絕大部分也是固定的攤點,攤主或是從市場或是從農民手中一次性批發、購買,然后利用固定攤點的優勢慢慢賣,從中賺取差價。但菜市場除了固定的攤點以外,還有流動的攤點區域,專門提供給城市附近的農民來售賣。這些農民售賣的蔬菜大都是自己種了給自己吃的,這些蔬菜吸收了自然的陽光、雨露,少有打農藥、施化肥。只是自家有多余的就會拿過來售賣。
小縣城、城鎮的菜市場也有固定的攤點,但相對就會少一些。絕大部分屬于流動的攤點,住在縣城附近的農民,他們主要以種植蔬菜為生,往往是每天清早采摘,早上趕到市場售賣,中午之前就回家,沒有賣完的就便宜處理或是賣給固定攤販。下午回家繼續勞作種菜,他們的蔬菜就是從田間地頭到菜市場,然后就到了各家各戶的餐桌。
早起走進小縣城的菜市場,就會感受到與自然的親近,能夠聞到蔬菜本來的清香,下雨的時候,蔬菜上有晶瑩的雨水,深秋打霜的時節,菜葉上就會有薄薄的白霜,下雪的時候,這些蔬菜都會帶著積雪,甚至還有被凍傷的痕跡。
記得父親每年過年前一個月的樣子,就會回老家,因為這個時候小縣城冬天的蔬菜已經陸續上市,每天可以吃到被霜打過的蔬菜,這種蔬菜脆、甜、軟、香。父親回老家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早起到菜市場買菜,專挑農民自己種的菜,他總是能夠分辨出哪一種白菜最好吃,然后每次用最簡單的烹飪方式就能夠做出特別香甜的小菜。每次回家過年,餐桌上一定會少不了一碗大白菜,或是一碗白菜臺,每一次父親炒的小菜都會被我們一掃而光。
我似乎也有和父親一樣的癖好,每次回老家都會去逛逛菜市場,趕早去買鄉下農民售賣的自種的蔬菜,甚至過年結束返回工作的城市,還要在汽車的后備箱里裝上幾籃子蔬菜,讓這份滿足能夠延續得更長一點。
到不同的城市逛菜市場,是想去體會不同的城市、地域充滿泥土芬芳的食物。但城市越大,生活的節奏就越快,人們已經沒有時間、精力去處理那些帶著泥土、帶著蟲洞的蔬菜,人們需要以最快的速度獲得食物,把吃飯當作任務去完成,因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考慮或者是去奢求食物來自于哪里?經過了什么,他應該擁有的本色是什么?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繁華、豐富與更多的機會,小縣城也有他的從容、簡單與另一種豐富。菜市場反映的是一日三餐,也體現了時代的發展,城市的文化,地域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