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想要了解一個城市,最好的地方就是菜市場。
即便是仙女兒,有時也要降落人間來品嘗一下,便有了煙火之氣。
美食大家蔡瀾先生就曾在他的一本書中提到,“認識一個地方的文化,要去菜市場。我去臺灣的菜市場,它的內臟比肉還貴,這就表示他們很會做內臟。香港的菜市場,牛肉豬肉比內臟貴,這種地方就不會吃內臟。所以,內臟做得好的還是臺灣人。”
所以,了解一個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吃”,而怎么吃、吃什么要搞得清楚,那你就要到當地的菜市場拜訪一次了。
1
上海有菜市場,就在一些居民區的旁邊,或是市區一些保留下來的老菜場,基本就是一個長方形的場地,大概有三四排攤販,兩旁還有小屋,或賣著面食,或是新鮮的肉塊,又或是雜貨鋪。
超市如今已經侵占了所有城市的生活,而人們也樂意去超市冷凍柜里挑選著可以儲存很久的食材。而菜市場,這個限制了時間的看似臟亂差的傳統,就慢慢地被拋棄了。
可是,于我看來,你要想吃,那么就一定要走一遭菜市場。
2
今兒,就趕了個早市。一個特大號的菜市場,如果從頭走到尾,大概得耗上個把小時吧。
拖著小車,坐著公交,提早下了一站,一路沿著花鳥菜市場便進入了那個人聲沸騰的早市。(其實都9點了,一點也不早了……)
這里,只想說說兩個小時碰到的一些人和事。
人是種群居動物,而現代人除了必要的買賣,似乎也缺少了真正的交流,而有時,雖然你的嘴不說,眼睛卻能看見生活中的不少道理來。
路口來了城管,那些特別靠外的小商販就被要求多走幾步,到里面擺攤兒。
現在大家提到城管都是談虎色變,可這個城管還是很禮貌的,只是說,“您不差那幾步,只要進去了,我不管,你們愛咋賣咋賣。”
而被命令轉移陣地的有好幾個商販,男女老少,各種商品,雖說不大樂意,也都動身開始收拾起來。唯獨有一個年輕的姑娘對著城管開始抱怨起來:“這天兒都快下雨了,也沒多少時間了,您就行行好吧……”
來回說了幾輪,穿戴比較好的姑娘假裝著搬著自己面前的大盆,大盆里面是幾條金魚,估計也是心血來潮來出個攤兒的,說:“哎呀,太重了,我搬不動。”
城管此刻說:“我給你搬。”
姑娘也不客氣,瞬間就讓出了道,可沒成想城管過來就開始倒水(當然也是虛晃一槍,嚇唬嚇唬姑娘倒了一點點水出來)。
可姑娘此時就氣憤了,開始大聲喧嘩起來,但到底還是磨磨蹭蹭地走了。
姑娘啊,不是有人故意為難你,可凡事都有規矩,無規矩不方圓,撒嬌賣萌不是生產力,怎么想想在社會的規則下走上一條光明之路,才是當務之急。
3
而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旁邊的一對老年夫婦。老爺爺和老奶奶大概有七八十了,瘦削的身子,頭發都已經全白了,兩個竹籃子里裝滿了鮮艷欲滴的大櫻桃。
對于每個上來詢問的顧客,都是很耐心的說,一斤多少錢,兩斤給你便宜點,你可以先嘗嘗。就在這時,我就看到了一個拉著小推車的中年婦女趁機就吃了好幾個,轉頭就走了。
老爺爺老奶奶沒一句抱怨,老奶奶挎著一個籃子,老爺爺用扁擔挑著另外一籃,一小步一小步地前進。
我能看出他們行動非常不便,可到市中心這個菜市場,他們又是怎么從農村過來的呢?還要保證櫻桃不被碰一下。
我也放慢了步伐,看著老兩口。他們先是找到了一個空隙,還沒等老爺爺把身上的籃子拿下來,旁邊一個精明的大拖車上的少婦便扯著嗓子吼了起來:“別擋著我家的生意,你們去別地兒!”
其實,市場雖然很大,但到這個時候了,基本上也是沒什么空位了,不知道老爺爺老奶奶還要遭到多少人的嫌棄和驅趕。
他們出來是想在老年賺點錢補充一點家用嗎?難道是他們的兒女不孝順?又或是家里櫻桃產量挺多?
無數的疑問在心中升起來,我只能祝他們的人生一切順利了,或許買上幾斤櫻桃才是對他們最大的照顧。
不管真實情況是什么樣的,在你老去之后,仍然憑借自己的雙手為自己掙一口吃的,這種精神我們永遠都不能放棄。
4
要離開的時候,眼前的一幕又是一個大驚訝。
一個戴著帽子的男子蹲著,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地面,旁邊站著個公安。
周圍的人指指點點,小偷啊,被抓著了。
大家指的那個男人頭發也已經有些花白,衣著整潔,在眾人的嬉笑中抬不起頭來。
或許,他也是鬼迷心竅?看上去那么忠厚。
生活有時會給你以重擊,但你卻不能喪失理智;因為你以為你報復的是生活,到頭來,搭上的還是自己的前途。
5
買好了菜,便離開了這個眾生相之地。
原來在上海地鐵上,就喜歡看來來往往的人群,想探知在冷漠表情下面他們會有怎樣的生活。而,今天的菜市場,不經意間上演了一場精彩的小話劇。
生活啊,你怎么過,它就會給你怎樣的樣子,最好是驚喜,少來點驚嚇。
有事沒事的,咱去逛逛菜市場,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