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個很實用原則,能教你學會如何理解和主導未來!

作者簡介:

丹尼爾-伯勒斯(Daniel Burrus)是一位未來學家,也是科技發展領域的咨詢大師。微軟、谷歌、IBM等都是他的忠實客戶,他的演講足跡遍布全球,并著有多本關于創新的書。

約翰-戴維-曼(John David Mann)寫作了多本關于商業、領導力以及成功法則的書,暢銷書作者。

內容簡介:

“遠見力”是一種可以開發、細化、強化的技能。本書的主旨是d趨勢、軟趨勢加以區分,如何理解和預測未來。本書首次公開作者精準預測的邏輯,以理解未來的7大原則構建“遠見力”,一出版即登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榜首,受到美國商界精英的熱烈追捧。如今,只有少數人具有“遠見力”。跟隨本書養成正確的習慣,你也能看到硬趨勢。

這一本書,是一本不錯的規劃和預測商業、經濟的暢銷書,我看后受益匪淺,在此和你分享精華。

本書目錄:

第一章 從確定性開始

第二章 洞察先機

第三章 變 革

第四章 跳出你面臨的問題

第五章 反其道而行

第六章 重新定義和再創造

第七章 主導未來

1.理解未來的七個原則之一:從確定性開始

我們往往是帶著負面和分歧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的。國家、夫妻之間也會出現類似的問題,每個人似乎都要犯下這樣的錯誤。若我們只關注那些東西,我們就不能發成共識。

我們現在比過去更加的充滿了不確定性,世界是瞬息萬變的。根據科學家統計,我們最近一個世紀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之前綜合都要多。事實如此,我們就難以知道將面臨著什么?

作者提出了一個很有力度的原則,那就是從確定性開始。我們的未來其實是可以預測的,當你不相信能預測的話,很多有遠見的人,已經比你走得更遠了。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讓讀者確定未來,在未來未來之前樹立優勢。確定性,是我們預測未來的第一步。

作者又引出了幾個很有意思的概念:1.周期變化。舉下例子,例如生與死、日與夜、季節更替.....這告訴我們,事物有高潮也會有低谷。2.線性變化。這個變化主要是漸進的,有起有落。我舉下例子,例如:人的衰老、全球人口增長、全球化......

圖例如下:

作者在未來的25年里,精準的預測到的新科技趨勢不下百例。他創造性的提出了硬趨勢和軟趨勢。所謂硬趨勢:可測量、可預測的事實、事物或者客體得出的推測。軟趨勢:根據似乎看得到、可預測的統計得出的推測。前者是定數,后者是變數。

學會這一章,我們還能有效的避免“貓王謬誤”,讓你找尋到硬趨勢中的黃金屋。另外,作者還例舉了很多實例,你看完會腦洞大開。

*檢查生活和工作,把屬于你的周期性變化的現象列出來

*檢查你所從事的行業,所有的硬趨勢列出來,這樣你就會知道哪些事情會發生。并確定是否為為硬趨勢的項目去除掉。

*不要被未知數所蒙蔽。

.......

2.理解未來的七個原則之二:洞察先機

我記得2004年,印度洋發生海嘯,15國遭殃,死傷約25萬;2008年,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數約7萬......這些災害,很少有人預測到。但是在后來報道中,也有不少的人在海嘯和地震之前發現了海水有異狀或者水井冒泡而及時離開了建筑物,逃過了災難。

我列舉的例子,就是作者給我們闡發的第二個原則:洞察先機。依照作者而言,這是從內向外的主動改變,做到先發制人。很多人都說,只要主動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先發制人還要知道明天或者以后會發生什么。

日常生活也大概如此。油價飆漲,我們改變了開車的習慣;經濟萎縮,我們改變了花錢習慣,甚至改變工作、住處和生活的方式.....你不僅要知道這些現象,更應該知道這些現象會有怎樣的后果以及該怎么面對。這是作者在本章中所要表達的核心。

洞察先機,作者又提出了停、看、聽的方法,我把它稱為“把握先機三個必要動作。”另外作者還提出了未來標桿學習法。又提出了科技進步的八大路徑:分別是去物質化、虛擬化、移動化、產品智能化、網絡化、互動化、全球化、匯聚化。

未來是飛速發展的,就拿計算機處理能力而言吧。作者引用了“摩爾定律”。如圖所示:

未來,科技的浪潮將席卷一切,不管人們喜不喜歡,它一定會發生。這不僅在經濟領域會發生,而且在教育、保健、農業、能源等領域發生。這場巨變會破壞我們現有的行業,也會改變人類活動的方式,唯有洞察未來的人能夠幸免。

*下定決心成為一個洞察先機的人,懂得如何管理機遇。

*問問自己,“什么是是將要遇到的問題?什么問題是公司將面臨到的問題?我在未來的幾天、幾周、幾月、幾年能遇到什么問題呢?...."

*如果你在公司或者其他的組織工作,就下決心使你的組織成為一個洞察先機的組織,把握洞察未來所帶來的機會。

......

3.理解未來的七個原則之三:變革

怎么理“變革”一詞呢?也許你會說,這不是“變化”?其實變革的本質不只是簡單的變化,而是“進行徹底巨大的改變。”變革意味著做一些本質上完全不同的事。

在90年代,我們總是要告誡自己要“解放思想”,但是我們在現實之中又不得不再次爬回思維的牢籠,處理現實的問題。事實上,無論束縛你思維模式的是工作、公司、職業或趨勢,也不論你是否喜歡,變革都將發生。未來所有的領域和專業,企業,國家和社會,都將發生根本性、基礎性的革命。

也許你覺得我在吹牛。我列舉生活的實例闡述一下。

1.經濟危機過后,我們永遠都復蘇不了到了曾經,而是繼續前行。

2、智能化的未來。例如智能汽車、智能醫療保健(預防性醫療保健、自我保健)

3、我們從web3.0進入了web3.0,也即將進入web4.0.、如圖所示:

作者又闡述了我們的未來是一個共生的時代。我舉一個例子:虛擬的電子書是不會取代紙質書的,因為一批讀者喜歡電子書的同時,另一批讀者喜歡紙質書。就像實體店鋪和虛擬店鋪一樣,都會共存。

未來是變化的,是可以實現的。我們在給顧客最大的誘惑,就是給予客戶目前無法實現而一旦實現就會想要擁有的能力。例如,鍵盤手機的用戶,想要取消鍵盤的手機,于是智能手機到來了。

由此,我們可以寫出兩條黃金法則:

1.只要有可能,必將會實現。

2.你不會去做,別人都會做。

未來的科技浪潮就滾滾而來,我們唯有掌握確定性、洞察先機、脫胎換骨大轉型才能面對和生存。

l>4..理解未來的七個原則之四:跳出你要的問題

棘手的問題很容易成為看似無法繞過的龐大路障。導致的結果往往是拖延和裹足不前。要解開我們最大的問題,關鍵要認識到這些問題通常并不是我們真正面臨的問題。跳過這些問題,讓頭腦自由地探索,思考真正的問題。

本章開頭講了大家面臨的最大問題。

本章的核心觀點總結:

1)不要停滯不前,要向前邁進。當你無法看到問題的時候,往往是因為你被你自以為正確的問題所蒙蔽。忘掉你認為的問題。通常情況下,一旦你忘掉了這些你自以為是的問題,真正的問題以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會浮出表面。

(2)像剝洋蔥一樣的思考。把你的問題想象成洋蔥的表面,你處于問題的組成部分,一層一層的剝離。不斷問自己:“為什么這是一個問題?”

(3)每一次只專注一個問題。有時候看似復雜,許多環節都很棘手。不要試圖去解鎖所有的事情。

(4)不要妄下斷論。先入為主的判斷和下意識的評估,無論它們避免看上去是多么的合理,往往是掩蓋了真知灼見。

5.理解未來的七個原則之五:反其道而行

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人的思想都是一樣的,我們往往形成了“慣性思維”,逆向思考這一策略往往能以驚人的速度揭示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化無形為有形,甚至解決你渾然不知的問題。

水對遠洋船只的阻力有30%來自船舵,而船只轉向時受到的阻力更大。設計師們專注于船舶的前部,摩根·戴爾卻想到了相反的方向,它發明了智能舵,使船的阻力減少了80%;卡洛馳的鞋子其貌不揚,卻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戴爾電腦邀請消費者自己來設計,給消費者提供了充分的選擇......

以上的例子都是國外的,那么我來舉行下國內的例子吧。當智能手機太貴了時候,小米手機騰空出世,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當郵政很慢的時候,快遞誕生了......

這些實例,其實就是在告訴你,墨守成規是我們向前發展的最大阻礙。走沒有人走過的路,我們才會贏!

6.理解未來的七個原則之六:重新定義和再創造

需要再創造是什么?重新定義是什么?

首先我們來理解一下概念。重新定義和再創造是利用脫韁野馬般變革之力的一種方式,能夠把變革力應用到產品、服務、行業和職業之中。

在某種意義上而言,變革是硬趨勢,再創造是軟趨勢。現在正在處于轉型的時期,唯一的解決之道是重塑自己,改變我們的事業和所做的一切。這一句話,可能初次讀來,看上去也有“偏激”,但是這是事實。以我們現在的發展速度和對未來的預測,現階段的東西,過不了很久就會得到大幅度的改變。正如新知識和信息以光速在世界各地傳播,想法在轉念間就能成為技術創新。

俗話說:“以前是大吃小的世界”,而現在是快吃慢的世界,現在的快,就是以前的大。

如果你開了一家企業,你應該思考這些問題:“客戶的變化速度是否比你快?”“他們的學習速度是否比你快?”“你是否能解決用戶帶給你的問題?”等等,這些都是你所急迫解決的,因為你處理不好,你的客戶就淪為了別人的客戶了。

既然世界的發展這么迅猛,那么我們該怎樣去定義和再創造呢?

第一,忽略競爭

涉及競爭的領域,有兩件事可以肯定,那就是:現在比前一年更加的競爭激烈;明天競爭比今天更加的激烈。如何在競爭中求生存呢?那就是:不去競爭。不去競爭,不代表放棄了自己,而是在自己的優勢上,找準自己的位置,培養自己的利基市場。

第二,持續的去商品化。把賣商品,作為賣服務是否能行得通呢?是的,這值得大家好好思考。

第三,舊瓶裝新酒也是再創造。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例如醫院人太多,忙不過來怎么辦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合理安排患者。可以使一些患者外出曬太陽,空著的位置供其他患者用。

第四,重點不在工具,在而在于你如何使用工具。

第五,利用你的核心優勢。

第六,做到與眾不同。

7.理解未來的七個原則之七:主導未來。

當你20或者30歲的時候,你會變成怎么樣?我們都要樹立“未來愿景”,因為未來愿景決定了我們的未來。我們永遠不可能回到從前,只能不斷的向未來前進。

對未來的愿景,我們可以在教育、管理、工作、成敗合作上進行思考和規劃,找回問題的力量,打造自己人性化的世界,實現自己、社會的價值。

我是小輝,精彩待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