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翻到予之三月末的那幾篇文章,在我看到那其中一篇的標題的一刻,我的思緒便像是被觸動的琴弦,在腦海中演奏著青春的和弦。
圖片來源于 占本夕.
三月二十三號清晨六點二十三分五十四秒,你從充斥著塑膠氣味風中向我走來,叫了我一聲:
“盧昔之,聽見我沒。”
我便從肆意的幻想中清醒過來,回首向你望去,你一只手遮住黑色外套的衣角,大概是怕被疾步走來所攪動的風掀開,另一只手在朝陽光輝的映照下朝我揮動著,那透白的手心反復遮擋住不算強烈的陽光,閃到了我的眼睛。
我說:“咋了,有啥事。”
你回答道:“我昨天夜晚又更新了,你周末回去記得要看。”
“好啊,那你寫的那一篇題目叫什么啊?”
“我被昨夜的冷風追了一路。”
你被昨夜的冷風,追了一路。
現在看來那并不是一篇太受欣賞的詩,但是那首詩所記錄的,是我們兩個人在那段搖擺不定的日子里,低首再奮發,將落日交給遠方……以至于我在看到那標題的一霎,靈魂為之一振。
你會在那搖擺不定的青春里,低首又奮發,將落日交給遠方。? ? ? ? ? ? ? ? ? ? ? ? ? ? ? ? ? ? ? ——占本夕《致盧昔之》
我曾無數次在作文里引用了你所寫的文章,尤其是那篇《致盧昔之》。
我想著,能遇到一個愿意為我在深夜執筆寫下并贈予我文章的朋友,該是多么榮幸。
我們都慶幸擁有著相同的愛好,也是你帶領著我走進了簡書,依然記得在我那段頹廢的日子里,是你在書桌前字字品讀著我寫下的文章,也記得在后來的某一天,你在我無意間寫下的句子上做了標記,還寫上了“牛啊”,感謝你這些日子以來的鼓勵,我一直欠著你一篇文章,今天,我還給你。
我們都一致的把寫文章當作是救贖,我們都在這平凡的日子里,記錄著枯燥乏味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的共同點,就像是兩個韋恩圖交織在一起,寫文章,便成了那相交的一部分。
這篇文章很短,僅有750字,因為那是老師要求我們語文作文的字數。
謹以這750粒文字,紀念這未完結的青春,那是一段,沒有遺憾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