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為原創首發,文責自負。本文參與「海薇閣單月征文」第三期【人世百態】
馮驥才先生的《貓婆》這篇文章,可以說包含了太多的信息。
文章從先生對貓的厭惡,到喜歡、到愛貓如命。在失貓尋貓過程中,從對貓婆的審視疑惑到知道了她其實是貓兒們的守護神。貓婆的形象上升了一個高度,頗令作者慚愧。
文章采用先抑后揚的文法,先生厭惡貓, 自家的房子周圍有許多的貓。貓是一種在晚間尤為活潑的動物,此起彼伏的打鬧聲,斯叫聲讓人無法休息。 打開窗戶,叱責一聲,丟一塊石頭過去,安靜一小會兒就又開始了。以至于厭惡貓,到了什么程度呢?竟然產生了想要換房子的想法。
先生去一位朋友家拜者,朋友養貓,而且視貓如命。知道他特別的討厭貓,就把自己家新生的小貓娃,一只渾身雪白毛線球大小的小貓放在了先生的手上,它有一雙純藍色的晶亮的圓眼睛,柔和又膽怯的望著他,讓人頓生憐愛之意,太可愛了,情不自禁地把它捧在懷里。甚至用下巴去蹭蹭它毛茸茸的小臉。最后向朋友索要這只小貓。朋友笑了,笑得很得意似的。好像他用一種愛戰勝了“我”不該有的怨恨。
小貓成了先生家的一員。小時候的在他的手掌上睡覺,兒子拿手絹兒當被子給小貓蓋上,妻子呢,用小藥瓶兒喂它吃奶。當它長大一些時候,它可以為所欲為的鉆進任何人的被窩,吃飯的時候它可以跳到桌子上,想吃那樣就對著那樣叫個不停,家人會毫不吝嗇的把菜給它夾過去。兒子給它起名叫藍眼睛,全家人都寵這個小貓。波斯貓藍眼睛被寵愛到什么程度呢? 甚至淘氣打碎了杯子和花瓶,卻也不被懲罰。寫到這兒,先生竟然也成了一個視貓如命的人了。
貓兒丟了,全家人的情感中心突然失去,每個人都無心干活兒,妻子和兒子更是垂淚嘆息。
先生開始找貓,然后引出了貓胡同里的住著的貓婆。
貓婆是一個神秘的貓婆。她住在陰冷的地下室,一個很小很臟的燈泡亮著,屋內昏黃,只有一個柜子,一個爐子,一張床,地上有幾只放貓食的破瓷碗,再無其他。床上橫躺豎臥著幾只貓,另外煙囪上還有一長排,各種各樣的貓。這些貓都不是名貴的貓,也不是普通的貓,它們一點都不可愛。
看貓婆如是說:您瞧瞧吧,這都是叫人打殘的貓!從高樓上摔壞的貓!我把它們拾回來養活的。您瞧那只小黃貓,那天在胡同口叫孩子們按著批斗,還要燒死它,我急了,一把從孩子們手里搶出來的!您想想,您那寶貝丟了這么多天,哪還有好?現在鄉下常來一伙人,下籠子逮貓吃,造孽呀!他們在籠里放了鳥兒,把貓引進去,籠門就關上……前幾天我的一只三花貓就沒了。我的貓個個喂得飽飽的,不用鳥兒絕對引不走,那些狼心狗肺的家伙,吃貓肉,叫他們吃!吃得爛嘴、爛舌頭、渾身爛、長瘡、爛死!”
說到這兒時,貓婆氣得渾身發抖,以至于點煙的時候,煙卷兒掉在地上,煙囪上的小黃貓機靈的跳下來,叼起煙卷兒揚頭遞給給了貓婆。這是動物和人相處的最和諧的一幅畫面。貓婆護貓喂貓懂貓,貓兒也知道貓婆的需要。這個時候貓婆在先生的心中已經高大起來,貓婆是這天下受難貓兒的保護神。
貓婆為什么會收留這些流浪貓、殘疾的貓呢。
貓婆年輕的時候是米店老板的小老婆,被大老婆趕出家門,住在貓胡同那座樓的最底層的兩間房子,這是她第一次被家庭所拋棄。后來又被當做資本家老婆轟到了地下室,她第二次這是被社會拋棄。她無親無故,孑然一身,拾廢品為生。她每天到水產店撿些臭魚爛蝦煮好了喂貓,叫貓兒們有飯吃,也有個去處。
W革前也有人給他介紹找了一個老伴兒,是個賣肉的老漢。然而賣肉的老漢忍受不了貓鬧,貓的味道,短短的兩個月之后他就搬出去住了。即便是這樣貓婆也不放棄對這些棄貓的關愛和飼養,她堅持著與這些貓共享著的無人能解的快樂。她可憐那些被遺棄的病弱殘貓,它們的命運何嘗不是貓婆的人生寫照呢。
藍眼睛的丟失令人心傷,之后先生竟然也不由得關心起所有的貓兒的命運。貓胡同再吵再鬧也不再打擾他的睡眠,似乎有一只貓叫,就說明有一只貓活著,反而令他心安。貓叫倒成了他的安眠曲……
一年之后,貓胡同的忽然安靜,源于貓婆的死去,那些流浪的貓,殘疾的貓,病弱的貓就失去了庇護。被再次回到家里的貓婆的丈夫都給轟跑了,有留戀故土故人的貓再次回到這兒,更會遭到一頓死打。
聽到這個揪心的消息。一種悲憫之情,從心底里升起。那些個殘疾的貓,不好看的貓,瘦弱的貓都到哪里去了呢?他們是不是都被關進了籠子里吃掉了,還是孩子們給以酷刑致死,或者是漂泊他鄉,餓死街頭了呢?
僅有的幾只,貓胡同的貓從幾十只到這僅有的幾只,這幾只也都伏在暗影中,一動不動,更不敢“喵喵”的叫。它們這些貓婆生死相依的伙伴,他們在等待什么?等待人們的悲憫之心,等待人們的同情之心之心嗎。
自此之后,先生總是把把吃剩的一塊饅頭,一個魚頭或者是塊餅片,扔在貓兒胡同里,也只能做到這兒了。
此后卻不斷聽到貓兒或這樣或那樣的死去。即便被車軋死,先生心里也認為那一定是從貓婆家里被攆出來的流浪貓。
然而,更令人顫栗的故事發生了。 它不是一個故事,它應該是一個事故,就在一個寒冷的冬夜里,一只貓兒為了避寒鉆進了正在修蓋著的頂棚里,第二天瓦工把房子的瓦片覆蓋好,貓兒竟然被封在了里面沒有出來。
這只貓無法出來,急得在里邊叫。住在這樓頂層的五六戶人家都聽到貓叫,還有在頂棚上跑來跑去的聲音,但誰家也不肯將自家的頂棚捅壞,放它出來。這貓叫了三整天,開頭聲音很大,很慘,瘆人,但一天比一天聲音微弱下來,直至消失!
對于弱小的生命的求生掙扎,人類啊,竟然是這樣的無動于衷,漠然置之。
天降大雪,貓胡同一片死寂, 皚皚白雪貌似給人一個潔凈的世界。然而在這一片寂靜中卻有一種徹骨的寒氣直抵肺腑。
文章的結尾說,在大雪涂白了貓胡同深處,在貓婆故居的墻頭上,在凜冽的寒風中,依然有一只貓蜷縮在那兒,是小黃,那個會給貓婆叼遞煙斗的黃貓,它時不時的發出一聲哀鳴。然而當作為人類一員的對它發出善意的低喚“咪咪”時,它還是驚慌的逃掉了。
結尾
貓胡同里便空無一物。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慘白,還有奇冷的風在這又長又深的空間里呼嘯。
人的同情心和憐憫之心哪里去了?對于一個個生命的消失竟表現的如此冷漠。結尾以“空無一物”的胡同里,只剩下“夜的漆黑和雪的慘白”以及“奇冷的風在這又長又深的空間里呼嘯”這樣一個畫面,直接扣問人的心靈深處,人的良知何在?悲憫之心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