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如何閱讀一本書》Day 2 讀書筆記。
上篇文章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關(guān)于閱讀的一些定義 介紹了一個“檢視閱讀”的概念,檢視閱讀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先大概了解一本書要講什么。
這篇文章則講“分析閱讀”,分析閱讀的目的是吃透一本書,不過在此之前,一定要通過檢視閱讀確認這本書到底值不值得。
分析閱讀與天使投資
這年頭創(chuàng)業(yè)成了一個職業(yè),能否拿到天使投資決定了一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是否能邁出第一步。
面對全民創(chuàng)業(yè)的熱潮,投資者如何選擇、確認投資一個項目,其實跟我們選擇一本書也有著相似之處。
先來看看天使投資選擇項目的流程:
- 不同項目具有不同的市場潛力,市場潛力的大小決定了投資者要不要砸大價錢。因此投資者在選擇項目前需要先對項目進行分類。
- 接觸項目之后就需要仔細研讀商業(yè)計劃書
- 首先了解這個項目究竟要做什么
- 其次確認項目的商業(yè)模式,并推演該流程是否流暢
- 然后評價這個項目究竟解決了什么需求,是真需求還是被需求
- 接著投資人需要把創(chuàng)業(yè)者約出來面談,把商業(yè)計劃書的核心點和自己的疑問進行確認,確保雙方理解一致
- 如果項目順利并且確認投資意向,投資人就會對公司進行深入調(diào)查,比如實地考察等
- 等確認投資后,還需要不斷與創(chuàng)業(yè)者溝通,確認項目按期發(fā)展
以上這些流程,也和我們分析閱讀的流程相對應(yīng)。
分析閱讀的幾大步
1. 分類
不同的書需要我們投入的精力、時間都不同,因此在深入了解一本書之前,需要先對這本書進行分類。
這里舉個簡單的分類例子:
- 虛構(gòu)
- 小說類
- 非虛構(gòu)
- 論說類
- 理論性作品
- 實用性作品
個人覺得,理論與實用之分就在于它的價值能不能立馬體現(xiàn)。
教我們技能、常識、小技巧的書,就是實用性的。比如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或者《XXX指南》。
而那些咋一看沒什么卵用的,純粹理論,遠離實際生活的,其實長遠來說更有益處。
2. 透視這本書
每本書都有自己的骨架,分析閱讀的目標之一就是找出這幅骨架。
使用簡短的幾句話來概述整本書的內(nèi)容,但是不能滿足于一個模糊的概念。
因此你需要將書中重要的篇章列舉出來,并說明他們是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gòu)的。
最后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或者對某個問題給出的答案。
所以把這幾個規(guī)則連接在一起,就是:
你需要從書中找到核心的問題,然后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是如何被論述的。
3. 提煉字、句、主旨
分析閱讀的另外一個重要規(guī)則是煉字,從文中找出重要的單字,這個單字可能是作者反復強調(diào),或者文章始終詮釋的字,然后通過這個單字的含義與作者達成共識。
找到了重要的單字后,就可以通過這個單字,找出一本書中最重要的句子,從中發(fā)現(xiàn)文章的主旨。
發(fā)現(xiàn)主旨后,要確定你理解了它,鑒定是否理解它的兩個方法如下:
- 用自己的話來復述這個主旨
- 注意如果你僅僅是重復或者幾乎沒有修改作者的話,說明你可能真的沒有理解
- 舉一個自己所經(jīng)歷過的,與文章主旨相關(guān)的一個例子
4. 評價這本書怎么樣
好的閱讀更像是一場對話,作者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在耐心傾聽后,也要適時表達自己的看法。
注意,不要急著反駁,在說出自己的看發(fā)錢一定要確保,你了解了他的意圖。當你沒有明白作者在說什么時,就沒有資格評判。
在表達自己觀點時,不要太偏激,時刻做好被說服的準備。
尊重知識和個人觀點的不同,做任何評判前都要找到理論依據(jù)。
在反駁作者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出:
- 作者的知識不足
- 你需要闡述作者缺乏的知識點,而不只是批評
- 作者的觀點錯誤
- 你需要說明事實,或者提出比作者觀點更有可行性的的觀點
- 作者的觀點不合邏輯
- 不合邏輯分兩種:缺乏連貫、事件變化前后不一致。你需要能列舉精確的證據(jù),以證明你的批判
- 作者的分析不夠完整
- 最明顯的缺點就是作者并沒有解決提出的問題
- 不過這個錯誤是難免的,畢竟每個人的精力、能力有限
- 我們有責任指出,但是不必苛責
總結(jié)
這篇文章介紹了“分析閱讀”的主要規(guī)則,當然這些規(guī)則都是理想化的,沒有人能完全應(yīng)用這種方法讀完每一本書。
這些規(guī)則只是衡量閱讀層次的理想標準,你應(yīng)該達到你能夠達到的閱讀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