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突然想起一位老人,一個二十二年前已經離我們而去的慈祥善良無爭的老人。我與她只有兩面之緣,卻深印在心田。她就是我的岳母。
那是上大學期間第二年的“十一”,在放假之前,一個老鄉找到我問我假期回不回家,聽她說完何事時,本來沒打算回來的我決定回。到老城探望一位老人家。見到老人后,見她很慈祥和善,身子有點弱,說話有點底氣不足的樣子,但精神面貌很好。現在回想當時特傻,沒有買點禮物孝敬她。走的時候,兩位老人家硬讓我帶走兩個又大又甜的蘋果和一大堆不讓女兒操心的話語。
第二次見面是因為工作上的原因。那天,她老人家執意留我吃飯,交談之中那句“我女兒不太會做飯。”給我印象很深。也沒能和她說多少話,吃完飯后就匆匆地離去了。誰知道這次見面競成了我見她的最后一面。
通過兩次簡短的接觸,她老和善慈祥,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后來,同妻戀愛、結婚,聽妻子慢慢說起她老的一些事情,特別是對子女生活習慣養成、道德品質、人生觀、價值觀、做人做事的原則、理財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有獨到的見解和方法,并不是一味說教,而是通過講故事、比實際等一些小孩易懂易接受的方式方法。那種對孩子的愛是世上最真切最無私最無以言表的。不論是生活中聽到的見到的只要是能對子女有教育意義的都當做聊天的內容,在餐桌旁、火爐邊、電視機前、樹蔭下、床頭上等一切地點和機會對子女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誨和傳承。
如餐桌禮儀,吃飯定要等老人到了再開始,盛飯定要先給老人盛,有什么好吃的定要緊家里的老人和最小的吃,吃飯時打噴嚏咋辦吃飯流鼻涕咋辦,吃飯不能挑三揀四亂翻,吃飯不能吧唧嘴等等。
再如堅決不能和有貪占小便宜個品行不好的人交往。你跟著這樣的人一點點不知不覺中就能學會壞的毛病和習慣。
再如教育孩子“生活中沒有害怕,只要肯努力就能成功!”等生活理念。她說她剛結婚時什么也不會做,自己慢慢摸索著做,自家人沒有什么好賴,慢慢就能做好啦。
天下那個父母不溺愛自己的孩子,但凡是兒女觸碰到道德底線、做人底線時,堅決黑子懲戒,毫不留情!
再如對待家中老人,一定要孝,不管老人對自己如何,身為兒媳一定要孝敬公婆。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婆婆對她不好,雖然也有妯娌和小姑,雖然她也有嚴重的心臟疾病,雖然有心疼她的孩子們跟她一塊幫忙照顧,但伺候兩位老人的重任仍落到她一人肩上。不管出現什么狀況,從沒因嫌棄過老人,直到把兩位老人伺候到生命結束,最后在辦理公爹的喪事時,操勞過度而陪老人而去。她就是兒女的榜樣和楷模!她的三個女兒在婆家都非常孝敬老人,得到鄉鄰的的贊揚和學習!蒼天不公啊,為什么這樣一位好人不能長壽呢?是她永遠活在親人心中嗎?
再如她從不與人爭,在與人交往中,總是自己吃虧,從不貪占別人便宜,哪怕是小小的一點,她也從不傳閑話議是非。因此,鄉鄰總是愿同她合作干活、聊天。鄉鄰總說與她在一起心里舒坦,是鄉鄰公認的好人!為何不能長壽呢?難道真是天妒好人?!
再如教育子女不能把錢財用盡,要學會理財,家里要常備應急之需。還要學會存儲,學會打理。
……。
這些就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我們有時也不一定能想到做到,但就是這樣一位連中學都沒上完的母親做到啦。就覺得沒能接受她老人家教誨是一件特遺憾的事,同時也為妻子有這樣一位淳樸善良智慧的母親而感到驕傲和幸福。
不論怎樣,沒有人能像父母那樣初心不改地心疼你!愛著你!
不論怎樣,父母永遠都是兒女內心深處最軟的那部分,并永遠珍藏在最深處。
我們想念您啊!愿您在天國安好!也愿天下所有父母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