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2017.11.29-30
公元前297-前273
趙章之亂
趙章是趙武靈王的長子,曾被立太子,但后來趙武靈王十分偏愛小兒子趙何,便廢長立幼,并在活著時就傳位給趙何,不僅如此,還把一朝臣子都換成趙何的親信。王位是個好東西,自古不立太子的,國君死了之后肯定大亂,立了太子的,兄弟叔伯也想來爭一爭。現在趙武靈王還活著,看到老大向老小稱臣,心逐漸生憐憫,甚至想把趙國一分為二給趙章。終于趙章和他的相田不禮預謀殺死趙何,這次叛亂被李兌和公子趙成粉碎,趙武靈王因可憐趙章并接納他,被圍行宮三個月,活活餓死。
說點什么呢?我不希望趙武靈王是這么死法。君王大事上給別人太留情,等于對自己不留情。
楚國
秦昭襄王繼續嘲笑楚國,給楚襄王寫信:楚國地六千里,是秦好幾倍,我秦聯合諸侯伐楚,你把軍隊捯飭捯飭,和我痛痛快快打一仗!
嚇得楚王日夜憂患,乖乖聽話。
就連司馬光也嘆楚國恨鐵不成鋼,空有六千里地,對強秦卻聞風喪膽。司馬老先生一定知道,王道霸業,和地沒多大關系,和人心謀略有太大關系!想秦楚環境差異,北方寒冷干燥的氣候,一年六個月得燒暖氣,貧瘠的土地,只能長點黍黍,景色更別提,就連綠色,秦國也是黃綠淡綠,怎比過楚國翠綠濃綠多汁的掐得出水的嫩綠!還有又甜又大的橘子,你秦國長得出嗎?更別提一年大部分時光都是風和日麗,每天心情都像出游,賞不完的美景,地里吃不完的稻米,沒事聽戲唱曲:來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時光。秦國有這詩情畫意的生活嗎?老秦人只會唱: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打仗了怎么辦,楚國地大,往東跑吧。楚國人生來不是打仗的。別讓楚國人干他不擅長的事。
白起
秦國魏冉把白起推薦給昭襄王。如果說蜀地是秦國的良弓,商鞅是秦國的精湛的加工技術,白起就是秦國征伐的利箭!伊闕之戰一戰成名。從此伐魏伐韓伐趙伐楚,從無敗績,身上背負的人頭數,戰國以來沒有第二人比他多。有些人天生就是會打仗,不是有勇無謀的莽夫,不是殺人狂魔,打仗用得不是武器,而是腦子。打仗如對弈,謀篇布局,開局就能望盡勝敗。孫子若泉下有靈,一定也想出來會會白起。
桀宋,暴齊
宋滅了幾個小國,與大國征戰勝了幾次,宋康王自信過頭,打砸祭器,引萬人呼萬歲,認為鬼神都得服了自己。所以人人叫他桀宋。夏桀的桀。于是齊湣王起兵滅了宋。
桀宋的戾氣傳染了齊湣王,也開始驕傲起來,想自立為天子,誰勸他他殺誰。
一般人有個高興的事都會喜笑顏開手舞足蹈,何況君王,人民群眾理解了你的興奮,但是也正是因為君王,要控制了自己,適可而止。
燕昭王和樂毅,聯合諸侯起兵滅齊。齊湣王逃亡途中被楚使淖齒殺死。
看到這里,會發現列國之間的制衡關系。他國領土,可以強攻,可以蠶食,但不要輕談滅國,不要輕易破壞平衡,那種占領了土地,又退回去,那種割地求和,一定程度上是平衡關系的正常浮動。秦國做的很好!秦國不講道理,卻懂得所有這些道理。
本卷還有:完璧歸趙,澠池會,將相和的故事。看了這些故事會越發發現,秦王是個有趣的人,他對待對手的態度反映了他的人品,當然,這個對手首先得算得上是個對手,同一智商水平上的人才能在一起玩。
樂毅,田單
接著說,齊王身死國破,樂毅的功勞大大的,樂毅是將,但很有仁義之心。
在抗燕過程中,樂毅唯一的對手是田單,很聰明,智謀和仁義雙高。
可惜燕昭王死了,燕惠王不信任樂毅。樂毅離開去了趙國。沒有樂毅,田單勝了即墨保衛戰,齊國的多數城池也重新復齊。但田單遇到了和樂毅同樣的問題,齊太子繼位的齊襄王因功高蓋主不信任田單。
兩個新王,齊襄王,燕惠王。面對不熟悉或沒共事過的有才華的臣下,嫉妒也好,防范也好,人之常情。
樂毅和田單,智慧很像,際遇很像,面對不信任,樂毅選擇離開,破了流言,與燕惠王修好了關系。田單的同僚貂勃,諫言釋疑齊襄王,王上與臣下的關系也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