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品-劇本-《秦晉爭霸》

《秦晉爭霸》

故事取材于《左氏春秋》

劇本由Y8FGMn集體創作

鄭文公(鄭)

叔詹(鄭)

佚之狐(鄭)

燭之武(鄭)

石癸(鄭)

子蘭/鄭穆公【文公之子】(鄭)

守城士兵*2(鄭)

門吏*2(鄭)

弦高(鄭)

皇武子(鄭)

晉文公(晉)

狐偃(晉)

探騎*2(晉)

文嬴【秦穆公之女、晉文公夫人、晉襄公嫡母】

晉襄公(晉)

原軫(晉)

欒枝(晉)

梁弘(晉)

萊駒(晉)

陽處父(晉)

秦穆公(秦)

百里奚(秦)

蹇叔(秦)

杞子(秦)

楊孫(秦)

逢孫(秦)

孟明【百里奚兒子】(秦)

西乞【蹇叔兒子】(秦)

白乙(秦)

營吏*2(秦)

王孫滿(周)

(【】:均為動作)

(():均為讀音)

(均為上下場指示)

(均為燈光指示)

上篇 鄭國之圍

【第一場】流亡

鄭國城門外,守城士兵站在門的兩側。【表情嚴肅】

城門,4個守城士兵穿著古銅色鎧甲加頭盔(配紅色翎)

棕紅色的城門有像紐扣的青銅裝飾

(鄭文公:左側上場,位于左側,坐在椅子上。)

(守城士兵:左側上場,位于中間。)

(叔詹:跟隨鄭文公上場,站在鄭文公旁。)

(燈光亮)

旁白:公元前637年12月,為了逃避父親以及寵妃的陷害,晉國公子重耳逃離了晉國,流亡在外。途經鄭國的國都時,正值風雪交加。

(重耳、狐偃、原軫、欒枝、梁弘、萊駒、陽處父等:右側上場,奔向守城士兵。)

重耳:威武的鄭國士兵啊,可否請求你們的大王讓我入城?重耳必報鄭國之大恩大德【拱手仰面說到】

守城士兵:報!【細聲‘尖叫’】晉國重耳請求入城門,說必報鄭國的大恩大德!【單膝下跪,雙手抱拳】

鄭文公:我聽說重耳流亡各國,不得其所。他既然得不到自己國君的賞識,我怎能讓他進來?快快趕出,萬不可讓他們進入我國。【鄭文公坐在椅子上,拿手重重的拍了拍椅子把。皺著眉頭說道】

叔詹:【對鄭文公】重耳是一位賢人,他尊重賢才,體恤百姓,追隨他的都是英雄豪杰,我們應該以禮相待。【用敬重的眼神看著鄭文公,為表他的誠意】

鄭文公:【不以為然的搖了搖頭】

叔詹:如果主公不能以禮相待,就請下令殺了重耳,避免日后生禍端?!臼逭财姘?,先屈一膝而拜。雙手抱拳】

鄭文公:哈哈哈...大夫所言是何道理,一會兒讓寡人對重耳以禮相待,一會兒又讓寡人殺了他。以禮相待有啥好處,殺了他又有啥仇怨!【仰頭,嘴張大笑】

鄭文公:封鎖城門!【大聲對守門士兵說道】

原軫:主公,他們不開城門。我們還是去楚國避一避風頭吧!日后,定能報今日之仇?!竟笆衷谂詧远ǖ恼f到】

狐偃:對啊主公!再不走我們或許有生命危險啊!現在走。還來得及!【在重耳身旁復議道】

重耳:好!我,重耳再次宣誓。日后,定將百倍奉還!【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兩人,拉他們起來后嚴肅的點了點頭。咬牙切齒的瞥了一眼鄭國的城門,握了握拳頭。帶著眾人一同奔向楚國】

(重耳:右側下場)

(燈光滅)

(鄭文公,守城士兵,叔詹:左側下場)

【第二場】圍城

(燈光亮)

旁白:公元前636年,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耳返回晉國繼承王位,是為晉文公。公元前630年,為了洗雪當年鄭國不接待他的屈辱,重耳聯合秦穆公出兵,一起討伐鄭國。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汜(si四聲)水南面。

(燈光滅)

(鄭文公:左側上場,位于左側,坐在椅子上。)

(佚之狐:左側上場)

(燭之武:左側上場)

(營吏:左側上場,位于中間。)

(燈光亮)

佚之狐:主公三思?。椰F在的處境非常危險!【佚之狐猛的單膝下跪,抱拳低頭堅挺著跪拜著的身體說道。】微臣設想 現在只有派燭之武去見秦國國君了,只有他才有說服秦軍撤兵的能力?!咎ь^看著鄭文公】

鄭文公:哎。這或許是個不錯的注意。燭之武,您覺得這樣如何?【輕嘆皺眉看著身旁的燭之武。】

燭之武:我年壯的時候尚且比不上人家,現在老了, 更做不了什么了?!具B忙擺手推辭道】

鄭文公:我沒能趁早仍用您,現在國家有難了才來找您,是我的過錯!然而,要是鄭國滅亡了,也有多您不利的地方啊!【面露難色,眼神四處飄著】

燭之武:遵命!【燭之武大喝了一聲,微微鞠躬】

營吏:【營吏把燭之武吊出城門】

(燈光滅)

(鄭文公,營吏,燭之武:左側下場)

【第三場】退秦

(營吏:右側上場,位于中間)

(秦穆公:右側上場,位于右側,坐在椅子上)

(百里奚:跟隨秦穆公上場,站在秦穆公旁。)

(燈光亮)

燭之武:【在舞臺上轉一圈,直奔向秦寨】

燭之武:【大哭】

營吏:【攔住燭之武】何人在此喧鬧?

營史:【把燭之武抓進了營寨里?!?/p>

燭之武:老夫是鄭國的大夫,燭之武!【大聲哭喊道。跪坐在地上。慢慢的說】

秦穆公:為什么要在這里哭?【皺眉看著跪坐在地上的人,左手輕輕捋了捋胡子】

燭之武:鄭國將要滅亡了,我為了這件事情哭的啊!【抬頭直視秦穆公】

秦穆公:你們鄭國要滅亡,你為什么在我秦國的營寨外號啕大哭?【指著他大聲質問道】

燭之武:老臣哭的是鄭,也是哭秦。鄭滅亡了不可惜,唯獨可惜秦國?!狙鹧b抹了抹眼淚,捂住臉低聲嘆氣】

秦穆公:我秦國怎么可惜了?你說錯了話,應當被斬首!【原本坐在椅子上,猛的站了起來,神情大怒?!?/p>

燭之武: 秦晉兩國聯軍一起圍攻鄭國的都城,我們鄭國人已經知道自己死定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您麻煩這么多人還是值得的。但是,隔著晉國的領土把遠方的鄭國作為貴國的邊界,這樣就不好辦了。那又為什么幫助他人滅掉鄭國來便宜您的鄰邦呢?鄰邦的版圖擴張了,貴國的實力就會消弱啊。如果不動鄭國,鄭國作為您向東的接待站,這對您百利而無一害啊。再說,晉國是不會有滿足的時候的,等它往東方開拓了鄭國的疆土之后,就會往西方去。到那個時候,如果晉國不去損害貴國,它就沒有其他能去開拓的土地??!像這樣損害貴國而利于晉國的事情,請大王您一定要多多考慮?。 尽?/p>

【秦穆公聳然動色。連連點頭,表示贊同?!?/p>

百里奚:燭之武是敵軍派來離間我們兩國之好的,主公不可聽信他人之言??!【有一絲慌亂的說到,拱手作揖大聲喊道。語氣里微微顫抖著】

燭之武:如果您愿意幫助我們擺脫現在的局面,我們愿意與您定下盟誓。若您以后在東方有任何要辦的事,我們也會禮尚往來。幫助你們,就像你們在東邊的府第一樣?!究粗啬鹿嵵氐恼f道】

秦穆公:好!那我們就歃血為誓!傳令下去!杞子,逢孫,楊孫,你們帶領兩千人去助守鄭國!【揚手一揮,大聲傳令道】

(均為上下場指示)

杞子、逢孫、楊孫:臣,遵旨?!緡烂C大聲的回答】

【第四場】聯盟

【 舞臺從中為兩邊,一側為晉軍營寨中,晉文公和狐偃在低頭謀事。】

探騎:報!秦王派了兩千人去助守鄭國?!炯怃J的聲音說道】

晉文公:什么!我們的同盟國居然幫助鄭國!這是打算與我們為敵么!【拍案而起,怒著大喊道】

狐偃:臣請求主公去追擊秦師?!景咽址旁陬~前,低聲對晉文公說道】

晉文公:【皺了皺眉頭,沉思了幾秒。攔住了狐偃大聲對眾士兵說到道】慢著!不能這么做。如果沒有秦穆公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這個地步。利用了別人的力量之后反而去損害別人,是不仁義的;失去了同盟國,這又是不明智的;而用分裂來代替團結一致,這是不符合領兵的道義的。所以我們還是要繼續包圍鄭國!

晉文公:當年鄭國失禮于我,叔詹作為大臣,沒有勸說國君認清道理,如果鄭國獻出叔詹,我就撤兵回去!

鄭文公:因害怕,不敢對叔詹說。

叔詹:【得知后,對鄭文公說】我曾經提醒過您,大王不聽我的啊,晉文公終于成為了鄭國的禍患。既然晉國圍攻鄭國的原因是為了我,那就讓我的死來使得鄭國得到赦免吧。這就是我的心愿!【聲音中帶著苦澀和心酸】

【叔詹用劍抹了脖子,死后的尸體被鄭國人交予了晉國。】

晉文公:還有一件事,我在走之前一定要見一次鄭國國君,恥辱他一番再離開?!韭冻隽藙倮唑湴恋男θ荨?/p>

【 舞臺另一側為 鄭國宮殿,鄭文公對此很是犯愁,有些懼怕】

晉文公:你當年放在我這里做人質的子蘭,我挺喜歡的,只要你將他立為太子,之前的事就一筆勾銷!【雙手叉腰】

石癸:我聽說姓姞的女子是周朝宗族始祖的正妻,她的后代一定會興旺的。子蘭的母親就是姞姓的后裔啊。況且,國君夫人的兒子早已都死去,剩下的兒子沒有子蘭一般的能力。如今情況危機,對于現在的鄭國蘭說,答應立子蘭為太子的要求是最好的選擇了。

【語重心長的說,雙手相握,置于腹前】

鄭文公:【無奈地】準!立子蘭為太子, 與晉國定立盟約。

【 舞臺左右兩側合并】鄭晉兩國訂立盟約,晉文公率領軍隊撤兵返國。

中場休息

下篇 崤山之戰

【第五場】出兵

旁白:公元前628年,秦國宮殿內。

【秦穆公從舞臺左幕上場,于舞臺中間,做研究地圖狀;老臣蹇叔側立一旁?!?/p>

【杞子手下從舞臺右幕上場,面對秦穆公,畢恭畢敬的彎下身子】

杞子手下【自信滿滿,興奮但是努力抑制】:大王,杞子將軍讓小人從鄭國回來向您稟報。鄭人讓我們掌管鄭國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派兵來襲擊,鄭國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摸了摸胡子,點著頭笑了】

【杞子手下鞠躬,從舞臺右方下臺】

秦穆公:【沉吟片刻,長舒一口氣】八年前無獲而返,這一次我不會再放過天賜的機會。

【蹇叔走向秦穆公,微微鞠躬】

秦穆公【向蹇叔微微點頭】:蹇叔啊,今天杞子派來的人說已經是時間了,現在出手再合適不過了。

蹇叔【想了想,意味深長的看著秦穆公】:興師動眾去襲擊遠方的國家,不是我所聽說過的。軍隊勞累不堪,力量消耗盡了,遠方的君主防備著我們??峙虏豢梢园??我們軍隊的行動,鄭國一定會知道,勞師動眾而無所得,士兵們必然產生怨恨之心。況且行軍千里,誰會不知道呢?

秦穆公 【皺了眉頭,背過身去】

【蹇叔嘆了口氣,搖著頭痛心疾首,走到了舞臺右下方】

秦穆公【恢復了興奮的神情,大聲向舞臺右方幕中喊】:傳令下去,讓孟明、西乞、白乙帶著兵候在東門,等我令下,他們就從東門出發!

【孟明、西乞、白乙三人帶著秦國軍隊(群眾演員)從舞臺右幕上臺,走向舞臺中間的秦穆公】

【蹇叔叫住了領兵三人】

蹇叔:孟明啊,我今天看著你們軍隊出征,卻看不到你們回來??!

【秦穆公聽到后變了表情,開始不耐煩了】

秦穆公:唉,這老頭怎么這么多管閑事。

秦穆公【向舞臺右方的蹇叔喊道】】:你知道什么!假如你活了個差不多的年歲,你墳上的樹早就長得有合抱粗了!

【蹇叔再也無心勸說,老淚縱橫】

【秦穆公用手勢作出吩咐軍隊出發的動作,軍隊行禮準備出發】

蹇叔【抬頭流著淚,看向自己的兒子西乞】:我唯一的兒子啊,這是我第一次跟你認真的說,也會是最后一次了。崤有南北兩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國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過風雨的地方。晉國人必然在崤山設伏兵截擊我們的軍隊。你一定會死在這兩座山之間的峽谷中,我準備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

【西乞,不解,但還是微微點頭 向 父親辭行。秦軍大隊人馬從舞臺左幕下臺,蹇叔拄著拐杖 一直目送遠望】

【第六場】犒師

旁白:秦國的軍隊于是向東進發了。公元前627年,根據《春秋》的記載,也就是魯僖公在位的第三十三年,這一年的春天,秦軍路過了周都城的北門。

【孟明、西乞、白乙三人帶著秦國軍隊(群眾演員)從舞臺一側上,然后在舞臺上行走?!?/p>

孟明:經過周天子的都城啦!

秦軍兵車上的戰士們都脫下了盔甲,下車敬禮,接著有三百輛兵車的戰士們登上了戰車。

【軍隊做相應動作?!?/p>

王孫滿:【站立一旁觀看,評】秦國的軍隊輕狂而不講禮貌,一定會失敗。輕狂就少謀略,沒禮貌就紀律不嚴。進入險境而紀律不嚴,又缺少謀略,能不失敗嗎?

【孟明、西乞、白乙三人繼續帶著秦國軍隊前進,在舞臺中繞圈走?!?/p>

西乞:經過滑國了,大家就地休整。

弦高:【商人模樣,從舞臺一側上,走至三將面前】敝國國君聽說你們會帶兵經過敝國,所以就冒昧來訪問一下您的部下。并命令小人獻上四張牛皮和十二頭牛。雖然敝國并不富裕,不過要是您的部下要在這里住的話,食糧會每天給的。要走,我們就會做好那一夜的保衛工作?!鞠蚯剀姀澭狭艘还拖聢隽恕?/p>

孟明:鄭國有準備了,不能指望什么了。

西乞:進攻不能取勝,包圍又沒有后援的軍隊,我們還是回去吧!

白乙:將士們出征不能空手而返,不如順路滅掉滑國。

【孟明、西乞、白乙三人帶秦軍做搶奪狀,然后挾裹著從滑國搶到的物品,奔下?!?/p>

【第七場】逃館

【杞子等人的所住的館舍里,杞子及其部下在捆行裝、磨兵器、喂馬匹】

【鄭穆公的手下在舞臺旁邊偷偷察看,然后奔回】

皇武子:【上,威嚴地】我來想諸位傳達敝國國君的問候。敝國國君說,各位在敝國居住的時間很長了,只是敝國吃的東西快完了,你們也該要走了吧。鄭國有獸園,秦國也有獸園,你們回到本國的獸園中去獵取麋鹿,讓敝國得到安寧,怎么樣?

杞子、逢孫、楊孫【互相看看,撇下手中物品,四散】

【第八場】擒敵

【孟明、西乞、白乙三人帶秦軍慌慌張張從一側上,士兵相互擁擠沖撞。】

眾兵士叫嚷:“這里是哪里?”

“崤山,這里是崤山?!?/p>

“什么,這里是崤山?”

“啊,這就是崤山??!”

【秦軍慌亂間, 只見黑衣的晉國軍隊從舞臺兩側上,一側由原軫、欒枝、梁弘、萊駒、陽處父駕御兵車,一側由梁弘和萊駒帶領眾武士,兩隊人馬整齊抖擻,將秦軍包圍?!?/p>

晉襄公:俘虜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班師回朝,身著黑衣為我的父王送葬。

【第九場】放敵

文嬴:【邊說邊揣測】大王,他們的確是離間了我們秦晉兩國國君的關系。秦穆公如果得到這三個人,就是吃了他們的肉都不解恨,何勞您去懲罰他們呢?讓他們回到秦國去受刑,以滿足秦穆公的心愿,怎樣?

晉襄公:【微微瞇眼看著文贏。揉了揉太陽穴,抬了抬眉毛,斟酌之后,重重拍了下椅子】母后的這個提議甚是有道理,這事兒準了。

文嬴:【笑】好孩子。

原軫:【上】拜見陛下!

陛下,牢里的人去哪里了?您動他們了?

晉襄公【微微抬眉,心虛,看看文嬴】:母后為這事情請求我,我把他們放了。怎樣?

原軫【跳起,憤怒地】:戰士們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把他們從戰場上抓回來,婦人幾句謊話就把他們放走,毀了自己的戰果而助長了敵人的氣焰,亡國沒有幾天了【不回頭,就對著襄公吐了口唾沫】

文嬴:【冷笑一聲】背過身去

【晉襄公嘆了口氣,慚愧、后悔】

晉襄公:快快來人!速命陽處父去將孟明等人重新擒了回來,快快趕去!

【第十場】"拜謝"

孟明、西乞、白乙【快速從舞臺一側跑上,急急跳入船中,揭開船繩,急欲開船離開】

陽處父【駕馬車追趕而上】孟明將軍慢走!敝國國君命我給將軍帶一匹良駒來,以示恭謹【解下車左邊的驂(cān)馬,假托晉襄公的名義贈給孟明】

孟明【在船上叩頭】說:貴國國君寬宏大量,不把我們這些俘虜的血涂抹戰鼓,讓我們回到秦國去受死刑,如果國君把我們殺死,死了也不會忘記這次的失敗。如果尊從晉君的

好意赦免了我們,三年后將要來拜謝晉軍的恩賜!

孟明、西乞、白乙【在船上叩頭、齊聲說】三年后我等必將前來拜謝晉軍恩賜!

【伴隨著“拜謝晉軍恩賜”的回聲,大幕緩緩合上】

全劇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