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曾受惠于這個體制,受惠于這個群體。而如今尊師重道變成了無盡的口誅筆伐,我們都站到教育的外圍去做一個批判者,殊不知教育是終身的,教育更多的來自于家庭與學校的合力。請還教育以清流,還師者一方安靜的三尺講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房子
一、暗流
笨重的公交車在不斷翻修的路面上顛簸,長久站立后已無力調整身體重心的乘客,和著車的節奏左搖右晃。座位上的倒個個像精力充沛的戰士,整齊劃一的刷著手機。
“咦?你看!有學生跳樓了!”,一個精瘦的女人晃著手機,那感覺頗像發現了新大陸。“那個學校的?是不是又被老師體罰了?切!現在的老師……”。那鄙夷的神情從哪肥胖的脫了狀的半邊臉流出來,化成空氣中的興奮劑,在彼時安靜的車廂里流竄。
晚間,電話響起。
“那個是哪個學校的,你知道嗎?”那好奇與興奮的聲音和著嘴巴的吧唧聲。
“你吃什么呢?”
“西瓜,老貴著哩!”
“哦,吃瓜的呀。”
二、波起
遠隔幾百里的朋友,竟把現場視頻發給我,才知又多了個吃瓜的。懦弱的我沒有點擊的勇氣,同為人母,知那世間最剜心的痛莫過于此!
次日,頭條、朋友圈、各種媒介大量推送。大量的口誅筆伐充斥在網絡中、公交上、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在這個自媒體時代,輿論把學校和教師推向了風口浪尖。
前幾天還風靡朋友圈的《減負是寒門的一場災難》已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對學校、對教師這個群體的指責和無盡謾罵。
三、反思
風波之中的廣大教師應該進行深刻反思,示例如下:
(1)我無知!
竟不知學生并非自己的孩子,教書只是為了兩斗米,成才受惠的是其家庭,于我無干。
(2)我卑鄙!
為了讓其多學知識,竟無恥地絞盡腦汁想辦法。
(3)我自大!
解決了學習問題,還想顯神通解決人家家庭問題帶來的心理負擔。
(4)我多管閑事!
上課玩手機、看小說,課后不做作業、逃課、喝酒、打架等諸如此類,是其人身自由。
(5)我厚顏無恥!
在與學生發生爭執之時,不立馬公開道歉,非要人家把媒體找來,教育部搬來才肯折腰。
(6)我是法盲!
竟不知學生的背后是強大的法律體系的保護,而我的身后空空蕩蕩!那么多的弒師案還不能讓我覺醒,可見我已無藥可救。
經過以上深刻檢討,我保證以后絕不多管閑事,尊重其一切自由,讓其身心自由發展,視學生為祖宗,自己為奴才!切記!切記!
四、春來
三月的陽光奮力地撥開空氣中彌漫的沙塵,輕柔地灑向大地;石縫里的一株小草高高的仰著頭,順著風的方向搖頭晃腦;樓前精靈般的孩子們和著拍子跳大繩,在陽光中躍起、歡鬧;圍觀的食堂師傅輕輕握著圍裙邊緣,那歡樂沿著深深淺淺的皺紋蕩開、蕩開……
鈴聲響起,孩子們像風一般快樂地散向各個班級,讀書聲、寫字聲、歌聲聲聲如耳。而我已忘卻了昨日的檢討,繼續做起那個“無知”、“卑鄙”、“多管閑事”和“厚顏無恥”的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