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里提到要系統的學習繪畫的知識和技法,那么這一篇就要從很基礎的理論知識談起。這些干貨是豆花通過網絡和書籍收集整理出的一些要點,既為了梳理了自己的知識網絡,也方便了有需要的人。
素描是學習各類繪畫的基礎,之前在知乎里查零基礎如何自學彩鉛的時候,發現很多人會在評論里問作者:我沒有素描基礎,能不能開始自學彩鉛啊?大神,你有沒有素描基礎的呀?
其實之前豆花也有這個疑問,現在忽然想明白了:很簡單,沒基礎就學呀,學了不就有基礎了嘛怕什么?說干就干,昨晚一下班,就去扒拉了一大堆網頁,去翻各種回答教程之類的東西。看了很多關于素描的資料,遇見好的有用的就保存下來,一字一句的精讀。
豆花把關于素描不得不懂的要點整合歸納如下:
1.寫生時不要停留在初步印象上來作畫,不要被細節所迷惑,要從感性的觀察階段上升到理性分析的階段。“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深刻地感受它”。
這段話告訴我們,在繪畫時要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深入細致的觀察對象上面。不要著急去畫你看到的東西,觀察它,仔細觀察它。并且,要在觀察的同時,思考對象的結構特征以及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系。
2.整體理念一定要從始至終貫穿整個繪畫過程。因為,對象的結構關系、比例關系、黑白關系、體面關系、面和線的關系,都是相對存在的。沒有哪個部分是脫離整體的絕對存在。
這就要求我們不論是觀察,或者是打型、又或者是鋪明暗調子時,都要注意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這里暗了,就會顯的那里亮了。所以,我們要先通過理性的認識去分析好對象各部分的層次關系,再按照想好的步驟去畫出來。
3.藝術表現取決于作者的感受和藝術素養,取決于作者的精神表現,即內心世界的表達。作者感受越深,在感情上越是能鮮明地感受到對象精神的美和形象的美,就越能進行有效的藝術概括。
畫面構圖的主次虛實處理,用筆的抑揚頓挫,和諧的韻律節奏等構成了形式美。
豆花覺得前面那段話講的是繪畫的內功修為。要畫出美的東西,首先自身要被美打動的情感,要被美觸動內心。只有這樣,畫出來的東西才會有流動的生氣。
后面那段話具體剖析了形式美的構成。這讓我學到了,具有形式美的作品所必不可缺的三個因素:構圖的主次虛實、用筆抑揚頓挫、和諧的韻律節奏。
4.素描的兩種基本手法:線條、明暗
線條:①明確而富有表現力的造型手段? ? ?
? ? ? ? ? ②可以直接、概括地勾畫對象形體結構與? ? ? ? ? ? ? ? ? 特征
? ? ? ? ? ③不同的對象需要不同的線條? ?
? ? ? ? ? ④可以表現節奏(輕重起伏、剛柔相間、長短穿插、曲直彎轉、抑揚頓挫)?
? ? ? ? ? 例:《軋鐵工人》
明暗:①表現物體立體感、空間感
? ? ? ? ? ②能表現物體質感,使畫面顯得真實
? ? ? ? ? ③其產生的原因是由于光線的照射
? ? ? ? ? ④光線照射使物體具有不同的明暗,改變了物體的顏色。(注意:要區分物體的固有色和物體在光線照射下的顏色)——這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個大問題!以后豆花要為大家細致的分析光線究竟是如何對物體顯示出來的顏色產生影響的。
明暗在畫面中可分為5個組成部分:亮部、中間色、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
亮部和中間色屬于物體受光部。明暗交界線、反光和投影屬于背光部。
明暗五調子是塑造立體感的重要法則!如果正確的表現出這種關系,就可以達到十分真實的效果。
明暗交界線:這是物體由亮部向暗部轉折的部分。它不能簡單理解為一條重的線。它的寬窄、濃淡、虛實由光源強弱和物體形體特征決定。
暗部與反光:這兩個部分是一個整體。反光部很自然地統一在暗部。反光部的亮暗很有講究,過亮則與中間色重復,過暗則顯示不出光感。
中間色:這是物體固有色區域,屬于過渡區域。
投影:影響物體的體積感和空間感。
好了,這篇文章就到這里啦。回顧一下,我們學到的東西:
? ? ? ? ? ? ? ?
? ? ? ? ? ? ? ? ? ↓↓敲黑板!看重點咯↓↓
手機碼字累吐血( -?_-? )
???覺得有用請為豆花點亮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