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共享經濟,普通消費者第一反應是聯想到Uber/滴滴、共享單車等等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實際上,最典型的共享經濟應用,要數Airbnb,一家世界聞名的共享酒店公司。它自己沒有一間客房,但已經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出行住宿平臺,管理著全世界191個國家的200萬+間客房,擁有全球1.5億+用戶,年入住1億+人次。目前Airbnb代理著紐約17.2%的酒店房間,巴黎11.9%的酒店房間和倫敦10.4%的酒店房間。而從報告來看,這些比例還在增長。Airbnb的估值更是已經高達350億美金,和Uber、滴滴、小米等并列全球最大的獨角獸公司。與Uber、滴滴還在虧損線苦苦掙扎不同,Airbnb在2016年初就已宣布盈利。
硅谷著名投資人、《從0到1》作者彼得·蒂爾認為,Airbnb會勝過Uber。對于用戶來說,Uber的每輛車差別不大(品牌及款式差異性有限),并且用戶也不會在意車的來源,因此想圍繞Uber來做社交營銷很難,也難以實現規模經營。但Airbnb不同,它的每間房都有獨特性,而這種體驗正是用戶想要的。這樣獨特的體驗一旦規?;?,就會形成很大的競爭優勢。
由于政策等多種原因,Airbnb尚未在中國市場發力,目前僅有數萬間客房,因此目前尚未為公眾所熟知。但這顯然只是時間問題,它遲早會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出行市場興風作浪。而Airbnb模式的成功,也促成了小豬短租、途家、木鳥短租等中國創業公司的涌現,一如共享汽車領域滴滴對Uber的模仿。
從2008年成立到2015年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酒店公司,Airbnb何以僅僅7年時間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我們來簡要總結一下它的成功秘訣。
一、特定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同時解決房東和房客的痛點需求
Airbnb成立的時代背景,是2008年次貸危機之后房地產泡沫破滅,很多人資不抵債,亟需開拓新的收入來源以緩解壓力。把房子里多余的房間、床鋪騰出來,用以接待住客換取收入,就是一個很好的低成本獲取收入的方式,恰好地滿足了廣大房東的需求。共享房間這個idea,就是因為兩個創始人以出租閣樓增加收入而催生的。最開始的公司名叫Airbedandbreakfast,即短時出租的氣墊床和房東親手做的早餐。在公司規范化發展之后,為了方便公眾記住,才把名稱縮減成了Airbnb。
另一方面,共享房間的成本非常低,不需要像傳統酒店那樣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交稅,因此價格非常吸引人。除了價格,另一個賣點則是個性化的住宿體驗。對于很多游客來說,去一個地方玩,當然希望有全方位的當地體驗,這樣的體驗好于千城一面的酒店、萬年不變的客房、早就吃膩了的標準化酒店早餐。此外,很多房東還可以提供適度收費的本地導游服務,這樣就進一步多大提升了游客的體驗,跟酒店比起來就差異化更大了,喜歡個性化服務的游客滿意度更高。Airbnb平臺上的房間類型可謂千姿百態,有市區公寓、郊區別墅、海邊度假屋、山上的城堡、密林樹屋、飛機/輪船改造而成的房間,等等,應有盡有。更便宜的價格+更個性化的服務體驗,使得游客們更愿意停留較多時間。以舊金山市場為例,據***統計,常規酒店住客的平均停留時間是3.5天,平均花費539美元;而airbnb住客的平均停留時間是5.5天,平均花費740美元。因此,Airbnb雖然單價便宜,但最終靠更好的體驗而使旅客愿意多消費多花錢,這非常精準地契合了商業的本質。
二、以社交鏈、支付保障體系、房東故事等解決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問題
Airbnb并非一開始就順風順水,大獲成功。在創立初期,公司也面臨少人問津,淪落到靠賣麥片維持生存的窘境。主要原因是這個全新的網站吸引不到游客瀏覽量,房東自行拍的照片效果較差,吸引不了房客,以及房客與房東兩方陌生人之間缺乏相互信任,這是更本質的問題。幸好,隨著創始團隊經驗不斷積累,以及參加YC創業課程獲得風險投資及創業指導等等,這些問題逐漸得到解決。通過從知名在線旅行網站Craiglist竊取用戶流量,引入3000名獨立攝影師負責拍照和審核房間,打通房東和房客的Facebook等社交媒體形成數千萬對朋友圈,增加雙方相互了解和基本互信之后,又通過建立支付保障體系、包裝房東故事等營銷手段,Airbnb迅速走上了快車道,實現交易量的指數級增長。
在建立保障體系的過程中,發生過一些典型事件和插曲。比如2011年的EJ房東財產被盜事件,起初Airbnb不肯協助房東EJ解決問題,后來迫于輿論壓力才給了5萬美金補償,并進而推出了5萬美金無條件補償計劃。后續更是建立了100萬美金保障計劃,這樣就進一步促進了有房者加入Airbnb的信心。
國內方興未艾的共享住宿市場,也有過類似的案例。2017年中一篇《浙大碩士夫妻出租婚房慘遭洗劫》一文在微信和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瘋轉,使得廣大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紛紛嘲笑和質疑共享住宿這個新興的模式。究其原因,本案的“小豬短租”平臺理應承擔應付的責任,從源頭的未嚴格審查住客身份證,到對房東財產被盜情況的保障制度建立。平臺引入商業保險機制,或許是低成本保障房東和房客利益的多贏解決之道。
三、技術手段為房客匹配信息,為房東引流,優化雙方體驗
Airbnb可不止是一家旅游公司和網絡社群公司,更是一家技術公司。起步階段“黑掉”Craigslist網站為自己拉流量就證明了Airbnb的技術能力,目前它使用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為房客提供房間偏好類型推薦和匹配,為房東提供定價指導和詐騙檢測等等。未來可能還會使用AR/VR/MR等計算機視覺技術幫助房東更好地展示房間亮點、為房客挑選房間提供體驗更好的服務,等等。簡言之,Airbnb現在已經是一個居家旅行的社會化平臺,對房東和房客的黏性都很強。而它全球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服務最到位的優勢,又形成了后來者和模仿者難以逾越的壁壘,可謂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四、用并購和投資打造生態鏈,完善布局
除了自身能力的持續發展壯大,Airbnb還通過一系列的并購和投資來完善布局,例如
2016年收購一家小額支付公司,希望通過區塊鏈幾乎保護用戶信息
2017年1月投資了餐廳預定APP開發商Resy
2017年2月收購移動支付公司Tilt,提升用戶的支付體驗
通過一連串的并購和投資,Airbnb正在打造一個覆蓋餐飲、機票預定、行程計劃、家庭度假、團隊支付等領域的綜合社會化平臺,進一步提升服務價值,鞏固客戶粘性。
那么,Airbnb會所向無敵、成為商業帝國嗎?
作為一家估值310億美金的大公司,Airbnb還在全球范圍內快速地擴張中。在各種重大事件中,公眾都能經常看到它活躍的身影。比如巴黎恐怖襲擊事件鴻,Airbnb就迅速做出了反應,呼吁巴黎房東們打開房門,為四處奔逃的人們免費提供安身之所,并且許諾免除手續費等一切費用。在贏取公眾好感等公關領域,Airbnb比Uber要稍微高明一些。
但顯然,任何成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Airbnb面臨的很多歷史問題尚需解決,很多新的問題仍將會不斷涌現。比如當地法律法規的酒店許可經營問題,違章建筑問題、當地酒店服務業最低門檻(消毒毛巾/獨立洗漱間/消防要求及緊急逃生通道等),都還需要進一步多方協商和解決。在中國市場,Airbnb的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與歐美日等市場的發達程度相比還有明顯的差距。除了本地競爭對手等因素,還有更嚴的政府管制、更本地化的管理模式等問題需要妥善解決。
而另一方面,騰訊、阿里巴巴及各自體系內的美團點評、餓了么+口碑、飛豬旅行,攜程+去哪兒,乃至滴滴摩拜ofo等一眾本地玩家,尤其是近兩年野蠻成長的共享經濟公司們,都在對共享出行當中的住宿這個大蛋糕虎視眈眈,紛紛做出了很多布局和行動。假以時日,一旦政策環境利好,這個市場將會像共享汽車、單車一樣,出現群雄逐鹿捉對廝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激烈競爭狀況,行業也會得到爆發式的成長。
最后,下次商務出差或者個人旅行,在星級酒店和連鎖酒店之外,你會嘗試Airbnb或者小豬短租等共享酒店平臺嗎?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