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昨夜竟然一夜未眠,可能是日間在書店“偷學”了很多東西,不免竊喜而“不亦說乎”導致的吧。
蕓蕓眾“書”里被我隨手挖到一枚寶藏 - 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整整一個下午便慢讀細品起來,還做了數頁筆記,直至不知不覺中饑腸轆轆時方才離去。
木心說“我們有共享的心理訴求”,我實在是太同意這句話了。臨睡前,竟然主動地給先生阿亮分享起白天所學《論語》的心得來,我從那段耳熟能詳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開始逐字逐句講解,眉飛色舞地分析以前所理解的含義為什么有可能是錯誤的。。。不料想幾分鐘后,催眠效果立見,阿亮已然哈欠連天、睡意濃濃了。
而我卻方興未艾,黑暗中,大腦開始隨意游走,一會兒開始設計后續的測試分析課程、一會又心中一遍遍地默念東坡詞、一會兒又想起白天聽蔣勛先生解讀《紅樓夢》時的精彩片段。。。
當突然意識到不應該讓思緒盡情馳騁、要把韁繩盡快拉攏回睡眠的時候,大腦又不聽話地馬上想到白天看的另外一本哲學書(中文書名翻譯甚為古怪,叫做《本書書名無法描述本書內容》)中仿佛提到過,這種“實踐理性”的思考方式是有問題的,失眠的人越是想著快快入睡反而越難以入睡,“快樂生活的最佳方式就是不要去想怎樣生活才快樂”。
于是便不再強求了,天蒙蒙亮時我終于意識到,這是在提醒我,該是寫2016年總結的時候了。
收獲
2016年工作內容并無太大變化,測試培訓、測試咨詢、參會演講等活動依舊。重點總結下今年學到的或者有所收獲的東西吧。
完成第一本書
在《我的2015》中曾提到,希望2016年能寫一本書,今年確是用整整1年的時間,《海盜派測試分析:MFQ&PPDCS》一書即將出版發行了。相比于有多少人會閱讀此書,我更在意的是自己終于將一部分經驗總結了下來,也算不辜負多年的積累。
值得一提的是,有10來位志愿者幫我一起創作了本書的插畫,“眾創畫書”算是一個開辟性的嘗試,并且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測試方面的提升
我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總是能從平時的培訓和咨詢工作中感悟到很多、從我的客戶身上學到很多。
在MFQ&PPDCS的coaching技巧上,更得心應手了,測試分析課程也做了較大的改進,更加面向實戰和人員技能的提升。
ET方面,受客戶需求的驅動,今年最大的一個提升,是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探索性測試,我將多年來關于基于風險的測試、敏捷測試、測試技能、基于Session的探索性測試等內容有機地融合起來,以一個更加簡潔有效的方式指導用戶落地實施,目前已經在試點第二個項目了。
今年有那么一段時間不可救藥地迷上了智慧金字塔這款小游戲,從開始的隨意探索到后來的有規律探索,從中感悟到很多測試的道理。在7月份的ET公開課上做了一次現場解智慧金字塔的Demo,這個Demo視頻后來成為一個很好的向別人解釋什么是測試技能的有效手段。
通過這兩年和不同的tester結對測試,我發現測試的水平高低是很不相同的,如同文學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別,在杭州的敏捷之旅上就大膽地分享了“測試與文學的碰撞:測試的三重境界”這個話題。
當然,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今年我創建了“海盜派tester”這個微信群,提出了海盜派測試的核心原則和做事準則,強調以測試人員的思維和技能為中心開展測試,以區別于那種強調測試概念、流程、和理論為主的測試。
涂鴉練習
今年上半年看了很多關于涂鴉、畫畫、視覺筆記、右腦思維等方面的書,尤其是Don Roam的幾本書給我以很大的啟發,原本繪畫零基礎的我也開始嘗試練習涂鴉了。
我嘗試了畫書 - 以畫畫的形式做讀書筆記,這也算是一種很有趣的新穎的學習形式,還專門在一次沙龍上做了這方面的分享。
我嘗試了畫課 - 課堂上滿墻的長卷白紙展開,邊講邊畫,雖較視覺記錄師的水平相去甚遠,好在內容把握絕對準確,也落得個自得其樂。
也嘗試了視覺筆記,Daniel三天版的CSPO課程,我就畫得不亦樂乎,并且很開心地在課程結束后將我的視覺筆記共享給其他的學員。
開始閱讀文學作品
2016年伊始,心中就一直在隱隱思考一個問題:今年應該有什么不一樣的發生呢?
之所以一直這樣問自己,是因為今年我整整40歲了!都說四十不惑,人生四十應該是個怎樣的狀態呢?我只是年齡到了四十而已,總感覺缺少點什么?我預感今年應該與前39年有著本質的不同,只是苦于找尋不到導致這種不同的那個神秘的東西究竟是什么。
也是機緣巧合,今年coaching的一個客戶,他們的辦公樓附近就有兩家書店,于是我每天coaching結束后就直奔書店去蹭書,直到打烊才回到酒店休息。起初只是隨意翻看,后來變成有目的的挑選書籍閱讀,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月有余,漸漸發現自己對于文學作品的喜愛竟然不亞于測試,著實讓我驚訝不已!
于是,我終于明白了導致今年與往年不同的這個神秘的東西是什么 - 那就是,在我40歲的時候,開始喜歡讀文學作品了!這在我的生命中,絕對是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因為我在前39年是個純粹的IT理工女,在文學上的積累等同于0 - 我是說,學生時代,我只知道閱讀數理化相關的課外書,語文從來沒有入門過;工作以后,我只閱讀工作內容相關的書,對于小說詩詞國文經典幾乎沒有發生過什么興趣,有些書買來后也只是翻了翻就束之高閣了。
雖然是從0開始步入一個新的領域,雖然直到40歲才找到進入另一個全新世界的的入口,不過我有在測試界積累起來的“快速學習的能力”和“極大的學習熱忱”這兩樣法寶,于是很快便有計劃、有章法地閱讀起來,還時不時地寫一些總結心得。當然,我這里說到的閱讀二字應該都打上引號才對,因為我還稱不上是個合格的讀者。木心說,“要能讀后評得中肯,評得自成一家,評得聽者眉飛色舞,這才是讀者”。
我很慶幸自己在不惑之年終于有了閱讀的興趣,不過我發覺以我的“有限身”很難讀盡想讀之“無限書”,也不清楚我的這個興趣會持續多久,我能做的就是計劃好自己的時間、更有效率地學習,以獲得更有價值的人生,在文學這個世界里,仿佛自己正在經歷一場新生 - 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昨日阿亮問我學習這些有什么用?其實,我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興之所至而已。木心說“文學是可愛的”、“文學是人學”。世間有許多道理是要人親身去經歷才能明白,這大概就是蔣勛先生所說的“歷劫”了吧,經歷劫難之后才能了悟,就像甄士隱只有在經歷了女兒走失、房屋燒毀、家財散盡后才肯舍棄功名和金銀,化作道士而去。我也曾經想方設法告訴軒軒閱讀的重要和樂趣,可惜皆以失敗而告終,只好等他長大后慢慢領悟了。
我是在10月中旬的一個晚上,聽蔣勛先生的文章“人生十年”而突然領悟到這個神秘的轉折點的:
人生第一個十年,是天真浪漫的兒童時代;
人生第二個十年,是二十歲的人生,經歷緊張的初高中學習、大學深造,對人生充滿豪情壯志;
人生第三個十年,是三十歲的人生,大多數人經歷了婚姻嫁娶、養育了下一代;
人生四十年,彈指一揮間,要把握生命當中最富有的四十多年人生的每一分鐘,學會有智慧的人生,學會聰明的人生,學會有計劃的人生,學會更有效率地學習,學會更有價值的人生,做事要穩妥、待人要謙和、處事要果斷、遇事要冷靜
。。。。。。
聽到這里,我便意識到最近這兩個月以來讀文學作品的行為,于我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我終于可以底氣十足地說,我的四旬人生正式開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