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終結,又到總結時刻。
這個2016年總共讀了51本書(全部通篇讀完的,簡單翻翻的沒算),不算少也不算多。這一年讀書比較隨性和隨緣,我相信突然的書緣就是冥冥中的指引。“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顆偉大心靈的對話”,如此說來,這一年也是豐盛的。
下面按照類別來總結下今年讀過的書:
1.歷史類(共讀6本,其中有2本為重讀):
重讀篇:《萬歷十五年》 不再如5年前生澀難懂,黃仁宇對歷史的理解立體深刻,對體制、政權、規則、人性等分析到位,不愧大家之作。時隔7年終于全套重讀了《明朝那些事兒1-7》,再讀依然澎湃,向當年明月致敬,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混雜篇:呂思勉《中國通史》, 上半部分用18章篇幅闡述各類文化的由來和發展,下半部分按年代述說中國歷史發展,可以對中國歷史有些粗淺的認識。約翰·郝思特《你一定愛讀的歐洲極簡史》非常簡單的歷史概述,可以有一個基本了解,書中圖表很強大。度陰山《知行合一王陽明》:神一般的存在,一生俯首拜陽明。
特別喜歡的是:張宏杰《曾國藩的正面和側面》,作者選取的視角很值得稱贊,分析總結深刻且精辟,由此買了他其他書。
2.人物傳記類(5本):
企業家篇:李開復《向死而生》展示了一個強者恒強與病魔斗爭的故事,明白"面對疾病,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藥"。
文人篇:《我們仨》楊絳先生淡雅筆下一個溫馨家庭成員間的深厚感情感人至深,“一個人懷念我們仨”催人淚下。林語堂《蘇東坡傳》學貫中西的大家林語堂書寫千年來閃耀歷史星空的大家蘇軾,這樣一個層次豐富、多才多藝的天才選手,讀他的一生就是一場蕩氣回腸的體驗。
總統篇:《絕望鍛煉了我》樸槿惠這本自傳看得我很感動,擔與重任,磨難非凡,但凡優秀的,都是值得學習的。滿懷希望的《普京傳》鄭文陽版很失望,個人不喜歡。
3.文學小說類(8本):
中國名家篇: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讀時感覺拖沓難忍,讀完卻感嘆真是一部好作品,最記得的一句話“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從前“。王小波《黃金時代》感覺猶如層層寶藏,需要沉淀去懂得的精妙。莫言長篇《豐乳肥臀》似乎不太是我的菜。
歐美篇:五年前就該看卻沒讀下去的《百年孤獨》,讀時以為是“生生不息”,讀完方知是“命中注定”。加繆的《局外人》是我讀他的第一本書,一看就愛上,他對虛無主義和存在主義的理解和詮釋我還需要加強理解,是我今年收獲的非常喜歡的作家之一。
日本作家篇:最愛的當屬東野圭吾《白夜行》,膽小如我終究克服恐懼讀來欲罷不能,讀時腦海中一直揮之不去的是:“東野圭吾太強大了”!他的另一本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石神對靖子的愛讓人震撼,本書雖沒有《白夜行》層次豐富,但依然引人入勝精彩絕倫。太宰治《人間失格》里看過本年度最凄涼的一句話:“我喪失了做人的資格,我已不能被稱之為人了”,應了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4.職場/致用類(15本) :
年終總結才發現這個系列是讀得最多的,看來還是感覺自己太弱了要提高啊。不過這個系列里魚龍混雜的書就太多了,不像選歷史和文學小說,每一本讀來都是幸運。
讀書類:經典讀物莫提默J.艾德勒《如何閱讀一本書》全面但深奧,需要非常專注才能讀下去的一本書,一不小心就會感到自己智商下線。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內容簡單不夠豐滿,但收獲并運用了作者的“蔥鮪火鍋式”筆記法。韓國作者寫的《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對于想讀書卻堅持不下去的人很有用,書名雖狗血,但讀完半年至今,它依然激勵著我。《這樣讀書就夠了》比較一般,介紹拆書方法,閱讀本身不能創造價值,改變行為才可能。
覺得有收獲的致用類書:李笑來《把時間當做朋友》不與時間為敵,開啟心智,讓自己的時間更有質量,感恩時間。《精進》和前一本很接近,作者采桐知識面很廣,用別人的經驗優化自己,很有收獲的一本書。古典的《拆掉思維里的墻》慶幸沒錯過的一本書。《番茄工作法圖解》很好的實踐管理和注意力管理工具,實踐番茄工作法,更直觀感受到時間的流失與珍貴。
比較一般的書:《聰明人是如何思考的》深度一般,理論不夠,簡單但不啰嗦。《別告訴我你會記筆記》一本專研如何更高效做筆記的書。《跟任何人都聊得來》“真正的在意,是把對方看在眼里,放在心上”。重讀了鮑勃·比汀《人脈》,關鍵性朋友是我們多年來用愛和無私奉獻逐步構建起來的朋友群,我們相互準備著幫助對方。《博弈心理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會用到的技能。《你的知識需要管理》讀第一遍時領悟很少,做讀書筆記重讀時卻很有啟發。《讓未來現在就來》“簡書第一名”彭小六本身是很值得學習的,如果平時就關注他的文章,這本書就不用看了。
5.文學散文類(8本):
很喜歡的是:《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學會擁抱并珍愛內心的“不安”與“寂寞”,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和自己相處,推薦作者松浦彌太郎。劉若英《我敢在你懷里孤獨》作為一名藝人,劉若英對孤獨和生活的理解真的是不錯的。
過得去的是:白巖松《白說》“每一本在你心中值得閱讀和記住的書,都是因為書中蘊藏著你所期待的自己”。楊絳《走到人生邊上》依舊淡雅的敘述,是一個老學者對人生的思考。待我老去重讀,帶著探索人生價值的思考,再次在書中向大師請教。渡邊淳一《鈍感力》學習對眼前的事情頓感一點,對我這樣的人是當頭棒喝。
于丹篇:于丹的書一直很喜歡,《人間有味是清歡》翻來覆去讀了兩遍,于丹的文字總能讓我沉靜下來,至少在讀它那時,褪去了一身浮塵。《有夢不覺人生寒》無跡方知流光逝,有夢不覺人生寒。《此心光明萬物生》讀于丹此書,讓我真覺得心里的美好開出花來,蔓延在生命里。
6.勵志/心靈類(7本):
時不時打打雞血,保持戰斗力和對這個世界的愛:
王瀟篇:不知有多少人知道和喜歡勵志大姐王瀟,《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前半生就算再美,后半生也要靠智慧和錢過生活。《女人明白要趁早之米字路口問答》泄氣時讀一本她的書打雞血。
很喜歡的一本書:《考拉小巫的英語學習日記》對我特別有激勵作用的一本書,終于明白為何很多事情沒有達成理想目標,以為自己已然努力,實則差得太遠。
混雜篇: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心靈雞湯,茫時讀讀還是有用的。艾力《你一年的8760小時》更適合年輕一點的朋友。韓國作家《30年后你拿什么養活自己》這是我一想到就背脊發涼的問題,重讀,早作打算為好。咪蒙《我喜歡這個功利的世界》:今年讀過的唯一一本沒有買的書,在書店花了一個小時看完,對于這種受追捧的暢銷書,我只想看看咪蒙到底如何蠱惑年輕人。
7.其他(2本):
宋仲基《男人臉書》,中了“太陽的后裔”的毒,為仲基歐巴而買,讀后卻感到有收獲,對男人護膚有需求的可讀。《吃到自然瘦》敲黑板:沒有一點干貨,就是一本騙錢的書!雖然很多明星推薦,但千萬別買。
2016年的讀書感悟:
“經典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伊塔諾·卡爾維諾
1.讀書應該多讀經典。讀書這件事,總是你讀的書越多,越覺得自己讀的書太少,還想讀的書太多。寶貴的時間用在能讓心靈為之動容的事物上。
2.每年都應該重讀喜歡的好書。因為喜歡所以惦記,每次重讀,讓領悟更加豐富。
3.讀書求質不求量。年中讀完《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時也曾給自己定下一年100本書的目標,最終覺得這真沒什么用。為了完成這個量,可能很多大部頭和深奧一點的書根本不敢觸碰,為完成任務難免有時會囫圇吞棗。
4.今年平均的閱讀時間也不過每天1小時左右,在時間利用和效率上都還需要加強,把刷手機和發呆的時間多利用起來。
5.今年讀過的所有書幾乎都做了讀書筆記,部分寫了讀書心得。在讀后用筆記或心得再次消化和輸出上還沒有找到最合適的方法。
6.今年讀的書還是比較膚淺,結識了一些喜歡讀書的人,別人讀書的深度、廣度和閱讀量真讓我汗顏,感覺自己還是一個入門小白,路漫漫其修遠兮。
2017讀書計劃:
1.多挑戰一些更有深度的書、大部頭的書,并增加閱讀的廣度。
2.每月4-5本,讀50本上下足矣。
3.兩個月重讀一本喜歡的經典。
4.多讀,少買(存量太大)。
5.多輸出,多分享。
結束語:
在今年我堅定的確定了把“持續學習,終身學習”作為我的人生信條。
未來的路上,我希望自己能把所讀所學沉淀在我的生命里,真正成為一個較為博學多識的人,而不僅僅是我讀了多少書……
(最后PO一張我家書房玉照,感謝閱讀,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