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四個多月時,忍不住好奇,在社區醫院找熟人查了下男女,那天快中午了,社區B超室沒有別人,女醫生給我們看得很仔細,她應該早就看出是女孩,但又不好意思馬上說出來,就來回地看,直到我先生都看明白了,她才帶著點抱歉的語氣說:“寶寶像媽媽哦。”
知道是女孩,我不知道心情是怎樣的,但肯定沒有特別的高興,先生大衛和女醫生笑著打哈哈:“像媽媽好啊,媽媽比我漂亮,比我優秀。”
然后我們走出醫院站在路邊打車,天氣很好,我說去哪里吃飯呢?大衛說:“我們要慶祝一下,要是男孩,我今天要喝茅臺,是女孩,就喝紅酒吧!”我們在家附近的一個餐館吃了飯,他喝了一整瓶的紅酒,他說很高興,但我看不出高興在哪。
第二天我在電話里告訴我媽,查了是個女孩,她一時不知道該如何反應,語氣也是降調的,前兩天她還熱心地問我最后的例假時間,讓搞中醫的大舅幫我推算男女,我原來和她說過想要男孩,她就放在心上了,好像做點什么成全我才好。接著,她就擔心地問:“大衛有沒有不高興?對你的態度怎么樣?”
這時,我開始問自己:為什么是女孩大家就有了那么點失落呢?嘴上說著好,情緒卻明顯沒跟上啊,別人就罷了,我自己為什么想要男孩呢?我就是個女人,做女人難道不好嗎?
我想要男孩當然不是為了滿足媽媽婆婆或者老公的心愿,實際上他們也沒有表達過重男輕女,我的內心想法是:男孩子可以更加的自由,無論是孩童時的玩耍,還是成人后的生活,都好像更加有趣和豐富,上山下河,踢球打架,騎馬射箭,投資創業......而女孩呢,玩洋娃娃,扮小仙女,琴棋書畫,穿衣打扮,即使將來是個女精英,日行千里,飛來飛去,總覺得羈絆很多,不能真的如男人般灑脫豪邁。
看,這就是我對男性和女性的概念,我欣賞男性的特質多過女性,我有很多向往的場景、渴望的情懷,但沒有去做、沒有去體驗,其實,不是因為金錢或者能力的原因,而是被自己的性別所束縛,從來沒有法律禁止你,沒有韁繩捆住你,但是你從很早開始,就已默默地放棄了,退讓了,做一個自己和別人眼里都恰當的女孩。
巧的是,一位女友和我差不多時間懷孕,查了也是女孩,在微信里告訴我:“知道是女孩蠻失望的。”
她自己的父母在她十歲后離婚了,她隨母親和繼父長大,繼父那邊還有兩個女兒,對她并不友好,母親則比較要強挑剔,使她很難輕松快樂。她對家庭生活缺乏信任和熱情,和前夫經過短暫的婚姻和平分手了,現在的先生有過婚史,和前妻有個小女孩。所以,她很渴望懷個男孩,我想,可能一方面是想增加在先生心中的分量,另一方面,也是對女孩、女性身份的某種不滿意。
我的另一個女友,從小玩到大的,特別仗義勇敢的性格,因為去日本打工認識了一個福建人,回來就嫁給了他,一連生了兩個女兒,不行,福建的文化擺在那,生不了男孩就進不了祠堂,繼續懷,一個多月就去香港查男女,謝天謝地是個男孩,我還記得她那天給我打電話時的興奮,她是實在不想再生了。
反思過自己為什么想要男孩,也就更能接受是個女孩了,或者說,沒有什么接受不接受的,這就是客觀事實,事實的力量最強大,它讓你了解自己、拓展自己,在學習如何養育女兒的知識前,先學習如何看待自己的性別,如何定義自己的人生。
最有意思的是有些阿姨,看到你大肚子就神秘秘地問:“查了嗎?男的女的啊。”你微笑著說:“是女孩”,她還要裝著很有見識的樣子:“醫院查的不一定準啊,我看你這個就像男孩,應該是個男孩。”呵呵。
晚上我媽和我通話,又老生常談抱怨我爸:“你看他,老是帶朋友回家吃飯,一個星期要帶三四次,哪有那么多錢和精力招待啊,你看我,我舍得隨便交個朋友嗎?交朋友都是要花錢的啊……”
我說:“媽,你一年打麻將都能輸掉一兩萬,卻舍不得交朋友,不要再說錢的原因,這就是你自己的選擇。”她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