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大家分享過《終身學習:10個你必須掌握的未來生存法則》里的前五個法則,今天繼續來與大家分享后面五個法則,想要看先前五個法則的親們可以點擊我的用戶名查看我先前發布的文章。
法則六:樂趣為上,勞累次之
F愛好玩游戲并且玩得不錯,高中時朋友約他成立個游戲工作室專門給人代練游戲賬號及出售游戲點卡等,考慮到自己糟糕的學習成績和對游戲的熱愛,他鼓起勇氣跟父母商量看是否能讓自己退學出來專門做游戲工作室。無奈,望子成龍的父母拒絕了他的請求,他們認為只要跟“網游”掛鉤的事都是不務正業的。后來,朋友成立的游戲工作室越辦越紅火,F也不出意外地高考落榜,高中畢業后他除了玩游戲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于是在家里一蹲就蹲了兩年多。
幸運的是,F后來喜歡上了健身,重新找到了奮斗目標,從來看書就煩的他竟然能耐下心來看“人體運動解剖學”方面的書籍 ,他努力地鍛煉、努力地學習運動專業知識,考取了各類相關證書,最終成為當地某家知名健身房的教練主管。
樂趣對我們的成長至關重要,它能激發人的動力和創造力,當我們對某件事產生強烈興趣時,我們不自覺地就會全身投入其中,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當中所遇到的各種挑戰。如果你把精力放在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上,可能意味著你放棄了那些能讓你茁壯成長的好機遇。
或許有人會說“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我只知道自己不喜歡什么”,遇到這種情況要怎么做呢?首先回想下你最擅長的是什么,或者是你做什么事情時最有熱情,這些事往往能給你帶來樂趣,你可以在這些事情中找到持續成長的機會。如果都沒有,那你可以試著好好審視下自己當下正在做的事情,將它分割成幾項小任務,試著把它變成個游戲,給每個任務設定下可衡量的挑戰目標,讓自己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挑戰,這或多或少也會給你帶來樂趣。記住,目標的設定最好是你當前能夠完成但是帶有一定的難度,這可以在你完成任務的同時讓你獲得成長。
法則七:合作為上,地位次之
曾國藩曾經說過:“謀大事者,首重格局”,即一個人的格局大小決定著他的成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這樣個有趣現象:通常多數企業中的高層領導對底下員工的管控都相對寬松,他們只關注員工是否能順利完成工作目標,而不會過多在意自己在這項工作任務中是否起主導地位,他們更樂意僅在必要時刻給予員工相應的配合支援。反之,很多企業的中層領導會過于關注自己的地位,害怕底下員工風頭超越自己,于是搶功勞、炫技、不懂裝懂等行為時有發生,最終妨礙到任務的進展。
合作能融合各方資源和才能,帶來增大效應,讓人完成更多大事。如果一心只想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將會浪費你大量的精力,當你專注在打壓假想敵時,善于合作的人已經通過合作超越了你。
地位是成功的產物,只要你不在乎功勞是誰的,世界上就少有難辦成的事。學會歡迎別人的才能和貢獻,最強大的領導術是“掌管”而不是“控制”,提出問題,傾聽團隊成員的意見及設想,理解他們的顧慮和需求,放手全力支持他們,自然就能激發出他們的創造力和合作。
法則八:信心為上,安樂次之
還是點這家的外賣吧,雖然有點吃膩了,但是其他家的沒點過,萬一點來很難吃呢?
錢少事多,煩透了現在這份工作了,不過好在安穩,五險一金也都齊全,繼續呆著吧,不然辭職出去后能做什么?
房子有了,車子有了,家庭也挺美滿的,但是怎么感覺現在每天過得比以前還要無聊?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舒適區”,在“舒適區”里有著我們熟悉的生活模式和套路,它給我們帶來安穩和放松,讓我們沉浸其中,喪失繼續奮斗的信心。離開“舒適區”最大的挑戰就是“恐懼”,因為這意味著你將面對風險和壓力,但是如果不嘗試著跨出“舒適區”,你只會覺得日漸無聊,而喪失了接觸新鮮事物的樂趣和提高自身眼界及應變能力的機會,例如你今天點外賣時小小改變下點了家新餐廳的菜意外發現竟然相當好吃!
怎么走出“舒適區”,逃離“安樂”的枷鎖呢?這需要你有不斷迎接新挑戰的信心,嘗試去接受新事物,與自己的惰性對抗,鼓起勇氣克服學習過程中的恐懼、不快和不確定感,最終你將在挑戰的過程中獲得新能力。
不過,也不要總是游離在“舒適區”外,要知道如果一根弦老是繃太緊就會容易斷,適當地給自己個休息時間,讓自己短暫地停留在“舒適區”內,利用這段時間去放松、慶祝和梳理總結上一階段的成就,有利于我們更好地迎接下一次的挑戰。
法則九:目標為上,金錢次之
網上有一張圖曾經很流行,就是馬云說“我對錢沒興趣”時,撒貝寧一臉憋笑的模樣。在眾人看來,“首富”不愛財似乎很不可思議,不愛錢那你為什么那么拼命去賺錢?
后來馬云解釋稱:“在公司里我做的重大決定都跟錢沒有關系,企業家必須有擔當、有責任。雖然錢很重要,但到一定時候已經成了社會資源,是社會委托我們這幫人把社會搞得更好。”
人生因目標而有意義,我們要看清金錢的本質,金錢是為目標而服務的,它提供實現目標的資源和助力,只要目標順利完成了,金錢自然就會到來。反之,如果你把金錢設為自己奮斗的目標,短期內可能可以迅速獲得回報,但長期來看并不利于成長。
我家附近有兩家以眾籌形式開起來的店鋪,一家是咖啡館,一家是賣水果的。賣水果的店鋪一開始眾籌時打的口號是“投資2萬,每月輕松獲得店鋪營業額10%分紅”,金錢誘惑一出各方響應,大量資金流入水果店,店鋪負責人迅速在城區開了十幾家店,并且還在持續不斷地募集資金開店,某天突然全城所有門店都貼出了停業通知,投資人紛紛報警但負責人失蹤導致損失一時難以追回。投資人被賺快錢給蒙蔽,而忽略了水果店管理混亂、水果定價過高賣相不新鮮、店多客少等現狀,雖然開頭的幾個月確實獲得不少分紅,但最終還是吃了大虧投資款有去無回。
而另一家咖啡館,經營者對云南咖啡豆情有獨鐘,專門開家咖啡館來推介云南咖啡豆一直是他的夢想,他想只要這家店不用虧本經營他就會繼續運營下去。有天,他發起了眾籌,目的并不是籌措資金,而是為了吸引來欣賞云南咖啡豆的同好們,他希望這些同好可以利用各自的專業能力和他一同將云南咖啡豆文化推廣開來。他精挑細選找到了4名合作者,他們有的人擅長策劃推廣,有的人擅長拍攝,有的人在當地咖啡愛好者圈子里有一定名氣。幾人利用自己的專業各司其職配合默契地在我們這座城市里推廣著他們的小店,最終這家只賣云南咖啡豆制成咖啡的店火了。原本經營者只設想不虧本經營就好,沒想到咖啡館卻給他帶來了不菲收入。
有目標就有機遇,不以金錢為目標并不意味著你不能設法從中賺錢,你可以兩者兼顧,以目標為支撐,用金錢打造穩定的成長,始終記住金錢只是個實現目標的工具。那如何找到目標呢?聆聽你當下的心聲吧,你的直覺會告訴你的目標是什么。
法則十:問題為上,答案次之
兒童時期,我們學東西的速度很快,因為那時我們老喜歡纏著大人問各種問題。長大后,我們認為自己擁有了大量答案,習慣用已知的答案去理解這個世界,但已知屬于過去,成長總發生在未知領域,停止提問成長也會隨之停止。當我們帶著問題去學習去工作時,為了解答自己的疑惑,我們會主動不斷去搜索相關知識,進而引發新的思考,掌握新的能力和觀點。
好問題是開放式的,它能使你思考和成長。人生是通過不斷的對話,聽取各方觀點塑造而成的,不要對問題的答案進行預設,帶著探究答案的渴望不斷去提出各種問題,始終抱著開放的心態去發問,承認自己的理解可能有缺陷,懂得接納新的觀點和更多的可能性,這樣你將學到更多的東西,走上美好未來。
好了,關于《終身學習:10個你必須掌握的未來生存法則》這本書的內容分享到此就結束啦。對此書有興趣的親們不妨去看看全書,畢竟每個人看書后的體會都會有所不同。最近打算開始每天抽出些時間來認認真真地看書,如果你們有什么好書推薦,歡迎留言噢。
注:部分照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必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