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畢業季,很多畢業多年的班級都會選擇這時候組織同學會,再聚首總會發現有的人混得風生水起買房買車,有的人卻還在底層苦苦掙扎拿著不到個稅起征點的工資,為什么相同的奮斗時間,差別竟會如此大呢?
原因可能出在某些人停止了成長,不再學習。
想想離開學校后有多久沒有好好讀過本書了?想想在公司里是否日復一日地在重復著類似的工作內容,偶爾擔心著沒有一技之長的自己如果失業了要找份什么樣的工作?想想是不是這么多年下來,除了年齡變大體重增加,其余的都基本沒變?
當你被固定思維束縛,不再像孩童時期一樣積極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害怕去迎接沒把握的挑戰,總是把精力放在擔心自己的位置被他人超越時,你就容易停止成長,不再進步。
如果你的人生正困在死胡同中,不妨讀讀丹.蘇利文和凱瑟琳.野村合著的《終身學習》,此書是很多世界知名企業的培訓教材,作者為戰略培訓公司創始人及合伙人,在全球范圍內為企業家提供管理培訓及咨詢服務。在長期和企業家打交道的過程中,他們總結出了10個黃金生存法則,重置我們固化的思維,幫助我們科學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讓我們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未來。
法則一:將來為上,過去次之
明天總比昨天更美好,“昨天”已經過去了,不論好壞我們都無力再改變。但“明天”尚未發生,我們可以去規劃它的運行軌跡并且努力將其實現。
有的人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于是得過且過,每天重復著枯燥的生活。有的人沉浸于過往的成功,言必提及自己當年的“輝煌史”,卻憂心地看著一個個新人超越了自己。陷在過去,讓人失去方向,停滯不前,不再成長,如何抽身而出呢?
給自己設定個目標,你就自然而然地能從過往抽身,懷著對將來的美好期許,你將有勇氣去為之行動為之奮斗。假如你現在很迷茫,暫時想不出目標,可以試著寫下5~10個你去年取得的成就,然后想想這些成就的前景如何,以此來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假如你覺得自己去年沒取得什么成就,那可以想想哪些事是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然后試著去把這些事做得更好。
相信自己會有美好的未來,敢于設想將來,這會讓你保持成長。
法則二:學習為上,經驗次之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但現實中我們卻可能經常在同一個地方栽跟斗,原因在于我們沒從上一次的經歷中吸取教訓。人生的經歷中蘊含著大量的學習機會,只要善于發現,用心將經歷轉化為學識,我們將獲得成長的原動力。
怎樣將經歷轉化為學識呢?首先要認識到經歷具有有益及無益兩部分,我們要盡可能地去將有益的部分最大化,同時去除無益的部分。比如“減肥”這事很多人都經歷過屢戰屢敗,那可以從自己歷次的減肥經歷中總結出有益的部分如“上次減肥周期做某項運動時掉重很快,可惜沒有堅持”,試著去堅持這項有益的運動。無益的部分如“每次運動后都一身汗還渴得要死,所以總忍不住買瓶冰可樂來補償自己”,試著渴時喝礦泉水而不是碳酸飲料。
其次,你一定有大量可以轉化成學識的經歷,關鍵在于你要善于去發現,哪怕是一件小事,如“梅雨天氣打開門窗通風屋內反而會更潮濕”這種小事。
最后,改變談話方式,學會傾聽,可能可以從別人的談話中了解到自己尚未接觸過的事物。學會分享事件本身而不是反復地表態或抱怨,旁觀者清,他人可能會通過你分享的事情給到你有益的建議。
法則三:付出為上,回報次之
自私是潛藏在我們意識中難以克服的本性,但也是出于這種本性,人們通常想跟愿意付出的人交往,而討厭貪得無厭的人。所以,想要有回報,你最好先學會付出,先為別人做出有價值的貢獻,為他人付出能鞏固并拓展你與外界的聯系,這種聯系將成為你成長的助力。
“老干媽”起步初期,陶華碧到貴陽第二玻璃廠定制裝辣椒醬的玻璃瓶,但由于訂貨量太小,貴陽二玻拒絕了她的訂單,但卻允許她每次用提籃到廠里撿幾十個瓶子拎回去用。后來,“老干媽”火了,陶華碧始終堅持與貴陽二玻合作,“老干媽”60%產品的玻璃瓶都由其生產,這使它能在國企倒閉狂潮中得以留存并發展壯大。
把創造價值放在首位,不要急于求成只關心回報,專注做事過程,專注真正的付出,讓受眾決定你的回報。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的,你需要明白這點。不過即使付出沒得到回報也同樣有益,你可以從中反省是自己選錯了付出對象還是錯估了對方的需求呢?領悟后你將獲得成長,在將來的某一天或許可以給你帶來出乎意料的回報。
法則四:表現為上,贊譽次之
未來是通過行動及表現去創造的,只有行動起來才能達到既定目標。贊譽是表現所帶來的副產品,它令人陶醉,你會在其誘惑之下不斷去重復當初給你帶來贊譽的做法,當你把重心放在如何獲得別人的認可和贊美上時,就容易忽略繼續提高自身的表現。
如今,娛樂圈里流行“賣人設”,人氣明星們可能一開始被粉絲注意是因為性格中的某個點如清純或老干部等,為了繼續獲得粉絲的喜愛,他們會不斷圍繞當初這個點去表演展示來強化自己的標簽形象。但由于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人設”塑造上,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來提升自己的本職能力,以致當某天自己行為和“人設”產生沖突時就迅速地被粉絲拋棄路人嘲諷。
贊譽雖然能促進成長,但如果只關注贊譽,它會扼殺你的想象力和動力。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表現,但無法控制別人的反應,不是我們的每一次行動都可以獲得贊譽的。與其將精力放在關注別人的反應上,還不如用心投入于自己的表現,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當你為受眾創造出更好體驗時,贊譽自然隨之而來。
法則五:感恩為上,成功次之
人是群居動物,很少人能單打獨斗就獲得成功的,基本上我們每一次的成功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和配合,就連“倒垃圾”這種小事也不例外,假如沒有小區清潔工的配合,你家樓道相信不用多久就會被你扔出來的垃圾給淹沒了。因此,對他人心懷感恩,不斷認可別人的付出,你將很容易建立起與幫助者或潛在幫助者之間的紐帶。
在工作及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見這三種人——孤芳自賞者、自我中心者、傲慢自大者,孤芳自賞者覺得自己最厲害所以拒絕接受他人能提供的重要才智和能力,自我中心者總是曲解別人的好意和支持,傲慢自大者容易引起別人敵意。這三種人都不容易獲得成功,但假如他們學會感恩,懂得謙遜放低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敞開心扉向周圍人學習,那情況就大為不同了。
常懷感恩之心,通過感恩我們會注意到他人身上的價值進而對其產生尊重,人們愿意和心懷感恩的人共事,面對懂得感恩的人他們樂意為其提供幫助。想養成感恩的心態,可以試著每天寫下5至10個感恩的對象(包含人事物),這樣就能主動而有創造性地學會感恩。如果你想要對某一特定對象表達感恩之情,記住要投其所好,也就是俗話說的“送禮要送到位”。
鑒于篇幅問題,另外五條法則歸納下次再與大家分享,如果您迫不及待想要了解地話可以自行閱讀《終身學習:10個你必須掌握的未來生存法則》一書,畢竟每個人看書的體會都會有所不同,如果您看過此書歡迎留言交流下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