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個小包,塞幾件衣服,我們從寧波啟程了。
飛至西安三個小時,下了飛機就直奔鐘樓附近落腳。西安的旅游業相對健全,然而附帶的也少不了推拉扯皮的商人。先登了趟鐘樓觀望古城全景,下鐘樓后,我們便步行去感受嘈雜、擁擠、賣力吆喝的回民街。夜幕即臨,實在畏懼愈漸洶涌的人潮,便堪堪退出。信步往前,慢慢走至西安古城墻,再不計腳力地向前,一看地圖發現竟已繞了城墻半圈。在西安的第二日,五點醒來前往臨潼,望見了千年的秦兵馬俑。行至秦始皇陵,空氣逐漸混濁陰沉,那時還不知道是霧霾開始了,天空下的秦始皇陵安靜肅穆。在華清宮,望見了風流妃子浴,望見了西安事變舊址,這朱樓紫殿三四重,曾經是擁有多少叫人扼腕喟嘆的故事啊。
西安是座歷史名城,總體給我的感覺是由于旅游帶來的極大客流量,致使衍生出非常多的旅游服務。有好有壞,兵馬俑處買票排隊的幾分鐘就十幾波導游前來自薦,進了院門繼續幾大波導游圍繞自薦。感動于他們發揚歷史文化的熱忱,但更欽佩于他們孜孜不倦的游說口才啊。
洛陽,一個不在計劃中的地方,只因母親隨口一提龍門石窟。此時的洛陽城,牡丹盛景已過,我們直接行至洛陽龍門。龍門石窟,東、西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垂柳蓬茸。石窟密布于峭壁上,內里參差錯落著大小各異神態安然的佛像,有很多洞窟已經受到嚴重的風化和破壞,只剩模糊的殘像。一程下來,想象到它們在盛唐之時的情景,該是多么壯觀。
正值旅游淡季,人不多,商味不濃,一路走完東西山、蔣宋別墅、白園、香山寺,休息片刻,我們便乘車至著名的白馬寺,這個中國第一古剎,相傳是緣起于漢帝劉莊的一個夢。一下公交車,我就見四五個賣香火的老太太快步圍上下車點,挨個推銷了一遍自家香火。穿過一道商鋪,我們進了寺院,撲面而來的是繚繞的香火,草木蒼翠,亭院幽深。虔誠的香客絡繹不絕,間有和尚穿梭其間。步行不久就望見了白馬的塑像,恍惚間,好似真有千年白馬馱經來的夢意。
洛陽相對于西安,顯得更安穩,好客,親切,也少了不斷拉客,漫天要價的商賈。還有一點值得提的是我們找到了一間特別棒的客棧,非常舒適。
去開封,又是源于一朋友的推薦。洛陽行至開封,火車三小時,身邊的人換了幾遭,車上的人越來越多,尤其在鄭州一下子涌進了不少。途中有一對老夫妻抱著八月大的孩子坐在身旁,那娃娃不怕生,見人即咧嘴笑。眼角一彎,笑起來像個福娃,眼珠子黑澈透亮,好似裝下了一片星辰。
一到開封,就立馬趕往清明上河園,此地是再現古都汴京千年繁華的勝景,一路都有小演出。有趣的是這里的售票員、環衛工、售賣員等園內工作人員都身著色彩鮮艷的古裝,頭戴各式樣的冠帽。
開封城不大,景點集中,靠步行都能走到。一路的仿古建筑和牌坊,也是一大特色。下午五點半進入鼓樓,身處十字路口時,突然三四面街涌來成群的人推著小吃車往中心擠,這才恍然我們進了鼓樓夜景前的準備階段。短短半小時內,人擁街堵,商賈叫賣與霓虹彩燈齊鳴。
開封城內的第二日,下起了雨,動身去了龍亭、天波楊府和開封府。腳踏龍亭大殿時,聽聞地下埋葬了宋時的六朝皇城,玉帶橋兩側分別是潘家湖和楊家湖,百姓們也用清濁之分表達了對他們的態度。
開封給我的感覺更是安穩,畢竟出了站口一路走都沒有一人上前“自薦”或“拉客”,一路景點的游玩周遭商鋪都是一副你愛買就買,想看就看,不買隨意的態度,簡直難得的平靜啊。
幾天下來,人是累到上火,每天都是四五點自然醒,醒后發現鼻子里全是血塊,嘴巴也干裂到發白發腫。因為空氣不適應,在臨潼的那天就一度咳嗽打噴嚏,眼睛也難睜開。開封的空氣里茫茫地飄著白團團的飛絮,一開始以為是蒲公英,問了一餐店老板才知道是開封城里楊樹的飛絮。天熱時,飄飛的蟲子就朝著人橫沖直撞,尤其愛撞人眼睛,害得我老是瞇著眼前行,臉上一抹就有小蟲子。
還有一路的面食,一開始吃著還新鮮,嘗了肉夾饃,臊子面,泡饃,biangbiang面,燴面,驢肉湯加餅,灌湯包……但是早上面食,中午面食,晚上面食,到第三天就撐不住了,轉而到處找有米飯配菜的地方,口味也盡可能的清淡。
西安到洛陽,洛陽再至開封,這一路飚趕的旅途啊,使我們的體力真的透支了。五天,好快,然而,五天,夠玩,也夠累。
此時的小散客,頂著干裂發腫的嘴唇,一身的臟兮兮,乖乖乘上了回程的火車,躺一夜,明天就到家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