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生,姥姥養,老爺天天菜市場,爸爸回家就上網,爺爺奶奶來欣賞。想必現在很多的中國家庭都是如此,有的可能是奶奶養,但不管是姥姥姥爺帶還是爺爺奶奶帶,這樣的隔代親帶孩子究竟好不好?
1
因為工作和生活,現在的全職媽媽很少,大多都要出去工作。故而媽媽生,老人養,隔代教育成了更多父母的無奈選擇,其中隱藏的問題溺愛,包辦,是老人對孩子愛的太多,還是年輕父母管的太少,剪不斷理還亂的隔代教育如何揚長避短。
《虎媽貓爸》相信大家都看過,里面有這樣幾個小片段不妨大家來看看。
主人公一家,到奶奶的朋友家做客,5歲的茜茜嫌棄廁所太臟太臭不愿意上廁所,結果拉褲子了。
媽媽在一邊責罵女兒的小公主脾氣,奶奶則說女孩子嘛本來就應該富養,就應該像公主一樣生活,拉褲子有什么的!
有朋友可能覺得這是影視作品,里面必然會有一定的夸張成分,但不能否認的是隔代的溺愛在一些家庭是存在的。
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心里,他們不覺得自己是在對孩子溺愛,他們覺得孩子就應該被愛被呵護。
而溺愛的結果只能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知道去關心別人。
2
豆豆今年5歲了,因為父母工作忙,爺爺奶奶身體又不是很好,所以一直都是姥姥姥爺帶。而且豆豆的父母又是家里的獨生子女,自然就成了家里老人寵溺的焦點,含在嘴里怕化。
一天豆豆在外面玩,拿起一塊石頭就往別人的玻璃上扔,姥姥不但沒有責怪孩子,還夸贊豆豆好厲害,投的真準。
結果,被打碎玻璃的人家出來理論,指著豆豆破口大罵“誰家的熊孩子,這么沒教養”。姥姥看不過去說“只不過是塊玻璃,有什么的,他還是個孩子,跟個孩子生氣。我又不是不陪你,回頭讓他爸媽陪你就是啦!”
就是這樣,孩子!他還只是個孩子!不知道這句話曾經害過多少人。即便是孩子也應該從小好好的對其教育,犯了錯就要及時指出糾正,而不是因為是孩子而放縱。要知道在父母,在長輩眼里孩子多大都是孩子。難道要等他釀成了不可挽回的錯誤時再來反省自己曾經的溺愛,才發覺他已經不是孩子了嗎?
相信生活中不少老人會像豆豆姥姥一樣溺愛自己家的小孫子,小孫女。有人說其實很多老人知道自己是在溺愛,在溺愛的過程中也知道自己是不對的,可每到這個時候他們還是會順其自然的就去溺愛。
3
為什么會這樣呢?有人說是因為補償的愛,他們心里覺得當初對自己孩子的愛太少,太過嚴厲,又或者因為生活虧欠他們的愛太多。面對隔代的時候就想好好的去補償,彌補一下自己曾經對孩子的虧欠。
有位媽媽說自己小時候呢,孩子姥爺在我吃飯的時候不讓喝水,說什么喝水吃飯對消化不好,我只要吃飯喝水就少不了屁股挨板子。
可到了我女兒,只要孩子吃飯喊一句“姥爺,水”。立馬我爸就屁顛屁顛的跑去倒水了,我問他怎么當初我這么做就挨板子,他說時代不一樣了。
在孩子的撫養過程中老人也好,父母也好都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成長。
不要固守成規再用老一套的育兒觀念,畢竟時代變化,育兒知識也需要不斷的更新。
兩代人之間的育兒方式不妨揚長避短,彼此促進。
無戒訓練營90天第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