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看到朋友圈大家轉發的一篇文章,文章是原山西運城副書記安永全講述自己的高考,文章很長,但卻是我最近唯一一字不拉讀完的文章,最平常的文字總是最能感動人的,讀罷,坐在公交車上的我已滿含淚水。
那樣的年代,初中畢業后不得不輟學,一邊干著體力活,一邊還在努力為唯一可能改變命運的高考夜以繼日的準備,文字寫出來,讀者都會覺得很感動,都會為他的意志噓唏。但道路的坎坷和命運的捉弄不是我們一句感同身受就能夠表達完整的。也許苦難對于不屈服的人來說,最終會變成財富,前提是你如何去看待它,運用它。
一切都是為了那個也許只有一線希望的目標
為了能夠在干體力活勞累后,依然精神飽滿的學習,他甚至用古代人使用的頭懸梁 錐刺股這樣極端的辦法以身試法;為了勤能補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學習,哪怕是推人力車的時候依然在背單詞;為了可以成功報名,不得不給那些嘲笑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世俗之人下跪;為了能夠在最后一天可以報上名,甚至在沒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況下靠走路12小時前往報名地
所有的畫面都那么逼真,猶如電影放映在我眼前。不管命運如何挫敗它,蹂躪他,捉弄他,他都依然用自己的意志和努力去抵御一切,我想,在他這種人面前,苦難都變得渺小無力,都會被他轉化成一切實現目標的可能性。
2.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我的父親也是差不多那個年代的人,受時代影響和家庭條件的限制,只能止步于小學六年級,深受沒有文化的苦,只能做一些拉平車一樣的苦力活,后來受益于北方發達的煤炭業,他進入了焦化廠工作。當然也逃脫不了干體力的命運,但是焦化廠的工作也分為很多工種,很多工作還是有技術成分在里面的,后來我就看父親去焦化廠很多技工那里借來很多書在家里看,不懂得就去請教那些老師傅,很多跟他一起干活的同事都說不用那樣,反正就是干體力的命,他直白地說他一定要做技工。然后大家會像聽笑話一樣嗨半天,用他們的話說,父親的想法猶如想摘天邊的月亮,癡心妄想。
父親全然不顧別人怎樣看他,那個時候,沒有什么文化的他,經常會跟我說:只要努力,總會有收獲。為了能學好技術,他步行數十里去臨縣的村子去請教懂技術的老師傅;下班后在家人入睡后仍戰斗在煤油燈下面看那本他已經看了倆月才看到不到一半的書;遇到一個問題可以死磕幾天,問題迎刃而解后又像小孩子一樣興奮地做筆記。所有的努力和執著,終于等來了這天。
煤炭業的興旺發達迎來了廠里技工的短缺,而我的父親,那個已經在技術上請教人員不下百次,專業書看了一大摞,筆記已經正反面密密麻麻寫了三本,學經驗的路上跑了幾百里的他.終于迎來了屬于他的春天,成為了一名正式技工,博得了專業師傅的稱號。因為專業后來廠子里新來的員工都會經常請教他,而他也一直在不斷學習。
父親經常跟我們說:知識改變命運。他雖然沒有什么文化,依然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所在的工作崗位上提高自己的技術含量,讓自己值錢或者變得不可取代。所以不管路多難走,他都不會放棄。
3.
那些年代,有太多的不得已,太多的命運捉弄,太多的艱難,但因為心里有目標,哪怕有一線希望,依然想渾身解數使出所有的能量去捍衛自己的目標,在這樣的野心,意志,勇敢和全力以赴面前,所有的野獸魔鬼都將最終為他們讓他。前進的路上,盡管布滿荊棘,時常會頭破血流,但他們依然沒有一絲猶豫的堅定前行,直到看到那絲光亮。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對于今天的我,我們而言,少了太多的懷才不遇和命運捉弄,但我們更需要的是帶著這樣的品質出發,不猶豫,不徘徊,去前進路上找到屬于我們的光亮。
致自己和一切有夢的人,無需豪華的裝備和萬全齊備的條件,讓我們就身著此時此刻這身行頭,義無反顧去往我們想去的任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