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支持嗎|興趣真的有高下之分!」

在法律允許范圍內,興趣真的是有高下之分嗎?看到這個辯題,我給出的答案是——興趣真的有高下之分。

至今記得,大二的時候,一個211高校的博士生導師,現今在我們學校任教。上他講的課的時候,他看到講臺下同學們在玩手機,于是就說了一句——讀書學習總是讓人不開心,因為都是自己不會的東西玩游戲;玩游戲總是讓人開心,因為總是拳打腳踢,都是一些重復性的動作,都是自己會的,當然開心啦!

因此,我們都很清楚,追求一些興趣,都是需要一些成本的。這成本,可以是金錢成本,精力成本,時間成本等等。

【從父母的態度上看】

當今社會,看周邊環境,沒有一個父母不會是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周末的放假時間,無一不是送孩子上各種補習班或者是興趣班的,是最舍的為孩子花錢的。

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說明了父母希望孩子可以有一個正確的興趣愛好,或者是有個特長吧。我就沒見過哪位父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走電競路線的,都是勸說小孩子多運動,多讀書,就沒教孩子說一天要固定幾個小時玩游戲的。

現在的年輕的父母,85后,90后的開始當爸媽的,尤其是家境不充裕的。在他們年輕的時候,也叛逆,也愛玩游戲。但是現在他們作為父母,卻不會教小孩玩游戲。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明白,玩游戲是很難有前途的,浪費時間又耽誤讀書學習。

正確的興趣是需要花時間,精力,甚至是大把的金錢培養出來的。而一些大眾的興趣,是不需要特別的成本的,比如玩網絡游戲。

不可否認,電子競技這幾年發展的很快。

然而,我們很容易的發現,電競選手普遍文化水平不高。說到這里,有的人或許說現在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的遍地都是。

對于這一點,我想糾正一下,很多大學生進入大學開始放縱自己,接觸手機電腦游戲,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這是事實。

讀書與玩游戲,如果這是兩樣興趣的話,我始終覺得讀書是比玩游戲有用的。

【從比例上來看】

一覽古今,成王敗寇。那么帝皇大都是飽覽詩書的人。或許明代朱元璋是乞丐出身,但是中華上下五千年,那么多朝代,這樣的情形畢竟只是少數。

現代的電子競技,拿LOL舉例,世界上幾千萬的玩家,且不說功成名就的只有幾百號人,或者是幾千號人吧?光是游戲的壽命周期,火爆的時刻就那么幾年時間。真能當一輩子的興趣?

事有輕重緩急,人有尊卑貴賤。同樣的,興趣亦是如此。玩游戲的普遍年齡偏低,大都是一些年輕人。試問,在最有作為的年齡,卻選擇了玩游戲,豈不是逐本求末?

【從個人發展上來看】

讀書可能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對于一般的家庭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出路。

首先,讀書學習的社會認同度較高。長輩們一般都會支持。而電子競技,即使是成名的電競選手,在最初接觸電子競技的時候,也是背負家里人異樣的眼光。

其次,讀書是不分年齡段的,可以終身學習。而電子競技,卻是靠吃青春飯的,并且容易落下傷病。

最后,讀書雖然不一定成名,但是卻可以明理,讓自己的生活在哲理的指導下少些困惑,多些明媚。而電子游戲,同樣不一定成名,并且對現實生活幫助微乎其微。

【總結】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現在這個功利浮躁的社會里,想必應該有了新的意義,讀書明理明智。玩游戲讓人覺得安逸快活,想著安逸快活又能賺大錢,這明顯有悖常理。

好的興趣是奠定成功的關,而一般的興趣卻只會浪費時間,一無所獲。

因此,興趣是有高下之分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