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和三爹都上了好幾年學,父親卻連學校的門檻都沒見過,三個人長大后的命運自然就有了差別。伯父被爺爺培養成了生產隊里的隊長,好歹也算有點知識能受人尊敬。
三爹被送去部隊當了幾年兵,復原以后又被送去進修學醫,光榮地成為方圓少有的赤腳醫生,而父親則因為身體瘦弱又沒念過書,想去當兵卻條件不過關,最后只好早早成為生產隊里的犁田耙地的大把式。
就這樣,另外兩兄弟在父親面前自然顯得高出一大截子,家里出力的活兒不少干,好處卻一點兒都輪不到他頭上。所以單獨立起一個門戶也挺好,不受別人的牽扯。
村子里最早蓋瓦房的是三爹家,他能四處行醫,家里生活條件自然要好很多,他們家瓦房的墻體基本都是用毛石砌筑到約有三米高后,才接著在檐口下面砌了五六皮磚。后來看著雖然不是很壯觀氣派,但在當時作為村里第一家,也算是出盡了風頭。
尤其是上大梁那天,全村男女老少幾乎都去看熱鬧了,那高大的木頭人字梁非常氣派,兩個人字梁中間的立撐柱上均用鮮艷的紅紙寫著一幅豎聯,一幅上面寫的是“白虎架金梁”,另一幅上面則是“金龍盤玉柱”。
兩個人字梁被十幾個干活的男人拉上墻,父親當時也在幫忙的人群中。人字梁在正確的位置被固定穩妥以后,有人用長長的竹竿挑著長長的鞭炮,鞭炮被點燃之后噼里啪啦地炸響起來,震耳欲聾,但下面看熱鬧的人群都顧不上這些,全忙著去搶有人從腳手架上面撒下來糖果花生什么的。
童年時期經歷一場這樣的喜慶,那情景會在腦海里清晰地留存很多年。村里的男男女女都開始在茶余飯后談論蔣醫生真厲害,給家里蓋上了全村第一家瓦房,住瓦房可比住茅草屋舒服多了,高大氣派,寬敞明亮,這樣的房子也只有人家醫生才能住。
三爹家的瓦房蓋起后的第二年,父親開始托人買來雷管和炸藥,在農閑的時候,每天都和母親去村西魯曉莊背后靠河南側的山邊開采石頭,村西的小河本來是從北向南,流到魯曉莊時拐向西流了二里地后又向南流去。
那里的黑石頭質地非常堅硬,以前有外村人在那里開過石頭礦,開出來的石頭用來砌墻很不錯,三爹家的石頭就是請人用馬車從那里拉回來的,不過是用錢買別人采好的。
那時家里根本沒有多余的錢買石頭,父母只好自己動手去開采石頭。開石頭礦是一個很費力氣的活兒,先把上層不好的石頭開采出來丟掉,因為受風化嚴重不適合砌墻,而下層的巖石卻又非常堅硬難以開采。
這時就要借助雷管和炸藥,一個人雙手戴著厚厚的手套握著帶鉆頭的鋼釬立在巖石上,另一個人雙手掄起大錘夯砸鋼釬的上端,大錘每夯打一次之后鋼釬就要稍微轉動一點。
那時開石頭最難的就是這項熬人的任務,不但需要消耗體力,更需要極大的耐心,不斷地重復著簡單機械的動作,在夯砸的休息間隙里要用專門的工具把洞里的石粉掏出來,經常是半天功夫才能在巖石上鉆出一兩寸深的圓洞。
通常在巖石上鉆出一個深洞要花掉兩三天的功夫,這個洞一般要有一尺多深才行,太淺了沒有什么效果。不然放一炮炸不出來多少石頭,盡浪費炸藥和雷管,還有白色的導火線,那時這些東西是受管制的,不是隨便就能買到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