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十九年(公元830年)
1、
春,二月六日,將安黃軍更名為奉義軍。
2、
二月十八日,安南牙將王季元驅逐其觀察使裴泰,裴泰逃奔朱鳶。第二天,左兵馬使趙勻斬王季元及其黨羽,迎回裴泰,官復原位。
3、
二月二十三日,杜佑入朝。三月一日,任命杜佑為檢校司空、同平章事;任命王鍔為淮南節度使。
華杉曰:
杜佑入朝拜相,我們要記住他,因為他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編撰《通典》,開創了中國典章制度史的先河。《資治通鑒》是帝王將相史,《通典》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典章制度史,專敘歷代典章制度的沿革變遷,這是杜佑在亂世之后,痛定思痛,為重建完善制度,嘔心瀝血,歷時三十六年,整理記錄了上起黃虞時代、下迄唐玄宗天寶末年典章制度之沿革。全書共兩百卷,內分食貨、選舉、職官、禮、樂、兵、刑法、州郡、邊防9門,子目一千五百余條,約一百九十萬字。
4、
鴻臚卿王權建議把獻祖(唐高宗李淵的高祖父李熙)、懿祖(李淵的曾祖父李天賜)的牌位遷到德明(皋陶)、興圣(西涼皇帝李暠,李淵的七世祖)廟,每次禘祫大祭,將太祖(李淵的父親李虎)牌位面向東方。皇帝聽從。
5、
三月二十四日,任命司農卿李實兼京兆尹。李實施政暴戾,皇上寵愛信任他。李實恃恩驕傲,許諾給人引薦,都能破格提拔拜官,而且他說要誣陷驅逐流放誰,都能如期辦到,士大夫畏懼他,路上遇見都不敢抬頭直視。
6、
夏,四月,涇原節度使劉昌奏請將原州治所遷到平涼,皇帝聽從。
7、
五月二十六日(原文為四月,根據柏楊考證修改),吐蕃派大臣論頰熱入朝進貢。
8、
六月十二日,任命右神策中尉副使孫榮義為中尉,與楊志廉一樣,都驕縱招權,依附者甚眾,宦官權勢更加鼎盛。
9、
六月十三日,派右龍武大將軍薛伾出使吐蕃。
10、
陳許節度使上官涚薨逝,女婿田偁(cheng)想要脅迫他的兒子上官使繼承軍政。牙將王沛,也是上官涚的女婿,知道他的陰謀,向監軍范日用告發,討伐將他生擒。
九月十六日,任命陳許行軍司馬劉昌裔為節度使。王沛,是許州人。
11、
從正月到秋天七月,一直沒有下雨。
12、
七月十一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齊抗因病免職,任太子賓客。
13、
當初,翰林待詔王伾擅長書法,山陰人王叔文擅長下棋,都出入東宮,娛侍太子。王伾,是杭州人。王叔文譎詭多計,自稱讀書多,懂得治國之道,乘間常為太子說民間疾苦。太子曾經與諸侍讀及王叔文等論及宮市之事,太子說:“寡人正想極力進諫。”眾人都稱贊,唯獨王叔文不說話。大家退下后,太子叫王叔文留下,對他說:“剛才就你不說話,有什么看法嗎?”叔文說:“叔文有幸蒙太子信任,看見什么事情,能不跟太子說嗎?太子的職責,就是關心父皇飲食健康,早晚問安,不宜議論外事。陛下在位日久,如果疑心太子收買人心,太子怎么為自己解釋呢!”太子大驚,哭泣說:“如果不是先生,寡人都想不到這一層。”王叔文由此大受太子愛幸,與王伾相互依附。王叔文于是時常對太子說:“某人可以為宰相,某人可以為大將,希望以后任用他們。”又秘密交結翰林學士韋執誼及當時朝士有名而求速進者陸淳、呂溫、李景儉、韓曄、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等人,定為死友。而凌準、程異等又通過這些同黨的推薦得到太子賞識,他們每天聚在一起,行蹤詭秘,沒人知道他們在干什么。籓鎮節度使也有秘密給他們輸送賄賂,與他們相結的。
陸淳,是吳縣人,曾經擔任左司郎中;呂溫,是呂渭之子,當時為左拾遣;李景儉,是李渪之孫,進士及第;韓曄,是韓滉的族子;陳諫,曾經做過待御史;柳宗元、劉禹錫,當時為監察御史。
左補闕張正一上書,得到皇帝召見。張正一與吏部員外郎王仲舒、主客員外郎劉伯芻等相互親善,王叔文一黨懷疑張正一說他們的隱秘之事,令韋執誼在皇上面前反咬張正一,說他勾結朋黨,游宴無度。九月六日,張正一等都被貶竄遠方,人們都不知道是什么緣故。劉伯芻,是劉迺之子。
14、
鹽夏節度判官崔文先代理鹽州刺史,為政苛刻。冬,閏十月三日,部將李庭俊作亂,殺死崔文先,將尸體剁成肉醬吃掉。
左神策兵馬使李興幹戍防鹽州,殺李庭俊,向朝廷報告。
15、
閏十月十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崔損薨逝。
16、
十一月一日,任命李興幹為鹽州刺史,可以直接上奏皇帝,自此鹽州不再隸屬夏州。
17、
十二月十三日,任命太常卿高郢為中書侍郎,吏部侍郎鄭珣瑜為門下侍郎,都擔任同平章事。鄭珣瑜,是鄭馀慶的堂兄弟。
18、
建中初年,皇帝敕令京城諸使及府縣監獄所關押的囚犯,每季度末由御史巡案,有冤枉或濫用刑法的匯報皇帝。近年,北軍只是移交公文而已,御史們都不敢去巡察。監察御史崔薳(wei)對下屬要求嚴格,下面的官吏想要陷害他,故意引他進入右神策軍。軍使以下官兵驚駭恐懼,詳細向皇帝報告情況。皇帝大怒,杖打崔薳四十棍,流放崖州。
19、
京兆尹、嗣道王李實,一心橫征暴斂,進奉皇帝,對皇上說:“今年雖然天旱,而禾苗豐美。”由此租稅都無法免除,百姓窮到撤毀房屋賣瓦、賣木材、賣麥苗來交稅。戲劇演員成輔端編唱歌謠嘲諷。李實上奏成輔端誹謗朝政,杖殺。
監察御史韓愈上疏,說:“京畿百姓窮困,今年應繳納稅錢及草料粟米等征收無法繳納的,請等明年蠶事完畢或小麥收割后再補繳。”韓愈被貶為陽山縣令。
華杉曰:
德宗知道李實說的是假話,跟裴延齡一樣“騙”他。但這樣的“騙”正是他需要的,靠著這些假話,他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聚斂錢財。所以杖殺成輔端,貶黜韓愈,都是為了保護這些謊言帶來的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