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是一個抽象而具體的詞。說它抽象,因為相對來講,你不能給它下定義,有些人覺得好的東西,另外一些人看來未必是好的,并且,美好的標的物如青春吶就是抽象的;說它具體,是因為絕對來說,美好的東西都是對人很重要的東西。
可美好易逝,不能像鉆石那樣恒久遠永流傳。所以每當我們失去一些美好,內心都會無比憂傷。
當我們長大,才知道我們失去的是童年那份歡樂的純真;當我們變老,才知道我們沒有好好珍惜自己那溢光的青春;當我們回首往事,才明白自己虛度了那匆匆光陰……
人生在世,會路過許多美好風景,遇見許多美好事物。可,沒有什么是永恒的,那些生命中的美好,終會飄散,而我們所有的感傷,必是一次次深刻地祭奠。
有人會問:既然美好的事物終會消亡,那人為什么要為之傷感?
我思考了許久,唯一“情”字能解。
近年來,有關青春的電視劇,青春的電影是一部接一部的出,質量一般般,可收視率卻一直居高不下。
這么多的追捧者,這么多的需求,這么大的市場,也在悄悄告訴我們,大家都很在意那段青春年華,也在傳遞著一種訊息,大家都很懷念自己的青春,想借別人的演繹來詮釋一下青春,用想象為青春添加一些色彩。
觀眾們一邊調侃著電視劇里青春的假象,一邊感同身受的痛哭流涕。我們明知道自己的青春是平淡的,沒有電視里邊播的那樣傳奇,還狂熱地去追劇觀影,只因為,我們有縷思念需要寄托,有種情懷需要安放,有些幻想想要借劇情去實現。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心中放不下紅色綠色已經逝去的青春年華,放不下在那段歲月里遇見的人,放不下發生過的故事和每一個故事情節,放不下那些發生在故事里的感情。之所以能接受這些青春劇的悲傷與浮夸,是因為,我們都曾經幻想過一個轟轟烈烈卻蒙上淡淡憂傷的青春,我們也曾喜歡天馬行空的自己。
當我們的年華逝去,青春不再,故事里的人,那些青春里的親情愛情友情,也就成了我們最深的思念,最重的眷戀。青春是美好的,美好我們記得所有的情感,所有的細節,美好到回憶起來,淚水就開始奔騰。
就像小時候看到櫥窗里的娃娃,我們邁不動步一樣,當我們看到和青春有關的東西,我們被沉甸甸的情感阻攔。青春逝去,回憶永存,我們終將因美好而傷悲。
人的一生,是成長的一生。成長是什么?成長是得到又失去的過程。在成長中,我們失去了許多珍貴與美好,又得到許多美好與珍貴的東西。成長教會我們痛,教會我們哭,也教會我們哭著笑,笑著哭。
將以上問題升級一下就是,既然我們的結局是死亡,那我們奔波著生存的意義是什么?
我的答案依然是:唯情而已。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共同的結局,那就是死亡。可以說,我們每天都在向死亡靠近。“向死而生”原意為置之死地而后生,意譯一下,就是,我們生命一開始,就注定死亡,我們是為了死而生的。
可為什么,明白終有一死,卻依舊會懼怕死亡,會為死亡感到難受!
人終將成長,而成長終究是殘酷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最讓人痛苦的莫過于生命的逝去。
每次在電視上看到,哪里有誰誰因某某原因去世,我們是冷眼旁觀的旁觀者。并沒有什么感同身受,有時候,就包括那份同情,也是被某種氛圍渲染的。
就像當年小悅悅事件,當電視和各種媒體報道時,我們多的是憤怒,多的是對小悅悅的同情與可憐,我們為這個美好的生命可惜,為這個社會現狀感到羞恥與悲哀,可真正為這個生命本身傷心的有幾個呢?
后來,當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姑姑家的六歲女兒身上的時候,我就不光是憤怒了,還伴隨著撕心裂肺的傷心。以前,只覺得這種事只會出現在報紙電視上,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這樣的事就發生在我身邊。看著姑姑那絕望無助的悲痛,我才發現,原來,報紙電視那頭的悲傷是真實的,我們永遠也不能感同身受。
當年馬航事件時,多的是圍觀的人,多的是客觀冷靜分析的人,可是,馬航上乘客的家屬呢,那些天的擔驚受怕與渺茫的期望呢?當大家都在為這這一事件憤怒不止時,那些個或失去孩子,或失去父母,或失去愛人,或失去朋友,或失去親人的人呢?她們估計只剩下悲傷了,且,有些傷,是不會被時間洗去,只會在心底沉淀,化作歲月的傷。
人,終究會離去,不是以這種形式,就是以那種形式。可,悲傷還是在心中逆流成河。人世間,誰又能逃掉一個“情”字呢?無論是愛情,親情,友情。我們對遙遠的故事,總是一個旁觀者,可一旦和“情”字掛鉤,這就會漫出疼痛,生出悲傷。
最近在看蔡崇達的《皮囊》,當他失去了父親的時候,電視里播放的是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賽開幕式,全天下的狂歡,沒人知道,他失去了最重要的人。別人的熱鬧渲染了他的悲傷。如果沒有“情”字,哪有什么發自內心的感傷。
青春是多么動人心弦的詞語,可是,多少人不再是那個青春的少年。生命是多么美好的事,可終究,每個人終將失去。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美好終究會消亡。
當你和這種美好的人或事有感情時,無論是親情,還是友情,亦或是愛情,當你失去這份美好時,都會有很強烈失落與悲傷。
由情故生悲,由情故生傷,若離于情者,無悲亦無傷。
如果沒有這個“情”字,沒有傷,不會悲,不會痛,我們都是少了血肉的靈魂。也只有這份傷感,才凸顯了那份美好,痛并快樂著!也只有這份傷感,才使記憶中的美好更美好,這份更美好才叫人更感傷,二者彼此相成。
回憶很美好,記憶能生香。失去美好,又會遇見美好。誰能說,這份傷感不是另一種形式的美好呢!
一種美好存心底,一片傷心畫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