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腳步,總是一如既往堅定而又執著地前行著。年輪,似在不經意間悄悄地在生命之樹上,畫了一個圈又一個圈。當書桌上的日歷也在波瀾不驚的平淡生活里,一頁一頁地被翻過,17年的帷幕正在緩緩落下,新一年的序幕也即將被徐徐拉開,一個嶄新的歲月向我們款款走來……
又值元旦,這是一個擁冬蘊春的時節,處處春眠輕夢,結冰的日子氤氳著入夢的春生,且歲月也將在這里轉折。元旦,一個令人暇思的嶄新起點,是生命之旅的驛站,亦是生命進行曲的里程碑。不管我們是否留戀著幸福的過去,還是為從前的過失惋惜,舊年,終究成為了一張曝過光的底片,而被定格于天地之間。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年輕意味著平靜的憤怒
在青椒計劃開班典禮上,楊瀾這樣給青年教師寄語:希望你們開啟孩子們美好明天,也開啟你們自己明媚的未來。
從2012年開始,接觸了跨地域跨專業的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當時很單純地想著把我會的、孩子們能理解的,都以孩子們能接受的方式教給他們。 自認為是個脾氣極好的人,但慢慢的脾氣越來越火爆,我承認我的耐心被孩子們磨得幾乎是消磨殆盡了。有時候也會煩,每天都在重復著同樣的話題,卻總還是有那么一些孩子“不聽話”。最喜歡家長打電話說“孩子在家說很喜歡你”這些話,不管是客套話還是什么,即使沒有溫度,卻也能溫暖最柔軟的地方。
有時候會想,我就應該讓孩子們在學校玩的開心,有個美好的童年;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是我,還是學生家長,我們都深受著中國教育模式的影響,都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優異擺在第一,其他的都可以退而居其次。鄉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一直存在著。農村一線教師苦苦掙扎后的結果是,我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仍然沒有可比性。這樣的后果是二者的差距越來越大!
我們希望開啟孩子們美好的未來,也盼望能 點亮我們自己的鄉村之路 ;可是,真的太難了。
我相信那些選擇或者被選擇鄉村教育的老師,最開始的堅信是:留得下,守得住,教得好。可以守著那份孤獨和清貧,可以拋開一切世俗的偏見,去追尋那些古人向往的那種田園鄉村的生活,但是江湖這個大海浪最終還是把老師們卷了回去,最終還是惶惶不安遞上醞釀已久的辭職申請書。就像曾經風靡一時的的辭職理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確,世界那么大,鄉村老師更想去看看。
大部分鄉村教師辭職原因有兩點:第一,一眼看到頭。老師們面對的似乎只是在不斷機械重復,工作的時候也就在想:就這樣的工作,我在50歲的時候,也可以扶著老花鏡坦然完成;那我20歲左右的如花歲月為啥要在這里虛度?第二,不管其他的鄉村老師如何,看起來是否平靜,但是內心的好勝,肯定從來沒有放下,也許只是在私下里,放出自己的小野心,讓他在理想的道路上沖鋒。所以那樣的工作,自然是不適合這些老師的。這么年輕守著那樣的一份工作,內心是不甘心的。一個鄉村,說大它也很大,它有廣闊的創造天地,但是,套不住一顆不甘的心。所以,辭職。外向的性格,變成內向的行動的時候,才能看到年輕的身影。只是慢慢會多些可分享的故事,只為共勉。內心有些憤怒,更多的是會因為能夠看清楚自己無能的那一面,因為,自己內心的優秀從來沒有放下過。習慣了看到優秀的自己,不能接受這樣的自己。這是,想象中的完美和現實的自己碰撞的結果。你覺得會是怎樣的憤怒?然后,就不停思考,不停讓自己向前奔跑,感覺自己跑不動的時候,就讓自己再加速,這樣自己就可以跑起來了。因為,會害怕自己被高速的跑步機甩出去。這個可能就是:知恥而后勇。
只是,害怕看到自己的不足后,卻繞個彎,過去了,就是不去處理。會經常性地想一句話:我就是想不通,到底是我太把事情當事情了,還是他們太不把事情當事情了。然后,再想辦法將眼前的事情處理了。憤怒只是當時的情緒,我想,對于他來說就是已經沒有辦法可以抑制了,所以才會那樣的。憤怒,要么變成力量;要么變成懦弱。結果的區別源于選擇。
因為是自己主動選擇的鄉村教育,而非被選擇的那一方,所以自己內心是堅信的;未來不知道如何,但是把握當下是最有效的。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拿我最好的換我想要的
成長就是不斷的進行自我否定,自我肯定,自我搗毀,自我重塑。在摸爬滾打中,踏上了教師行業,依舊選擇了鄉村教育。不是因為自己多么高大上,因為離家近,因為這是一份謀生的職業,因為這是自己夢開始的地方。問題的關鍵是,得讓這份謀生的職業煥發應有的、更多的光彩。時常回頭,看看來時的路;想想未曾達到的遠方,所以告誡自己走好眼前的每一步,踏實而堅定。
初次接觸青椒計劃,內心有點擔心,因為對網絡幾乎是傻白甜,簡書、美篇更是從未下載過。但是愿意去嘗試,愿意去接受,或許這就是進步。1次開班典禮,2次青椒大聯歡,12次師德課程,15次專業課程……一路收獲,一路成長!
王菲老師《從學生到老師,身份的轉變代表著什么》簡述了一位鄉村老師的成長之路。從一名普通鄉村教師到鄉村學生的“網紅”老師,成為萬名鄉村教師的培訓導師,她走過了10年的路。10年前因為學生一個渴望的眼神她放棄已有事業,留在了鄉村;10年后她帶著傳奇的故事站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舞臺上,為千萬鄉村教師代言。王菲老師是獨一無二的,但是每個人都能從她的故事中找到成為更好的自己的奧秘。
朱旭東老師在《鄉村青年教師的自信養成》中認為,“好老師”應該是這樣的——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四有”老師;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相對于城市的孩子而言,農村孩子大部分是在鄉村勞作中成長起來的。也正是因為農村生活環境中的靈動、自然、自信、歡樂的成長氛圍,孩子們在勞作中鍛煉能力,培養品質。但是由于文化環境、家庭環境和經濟環境的影響,農村孩子沒有那么多高大上的資源可以利用,這就要求我們鄉村老師應學會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鄉村教育資源。
鄭新蓉教授《我國留守兒童的現狀與教育》深刻剖析了鄉村教育面臨的最大難題——留守兒童。本應該是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童年,這些看似簡單易得的東西,對于留守兒童卻是奢侈之物。本應該在父母的懷里撒嬌淘氣的年紀,卻因為父母不在身邊,過早地承受著生活的辛酸;本應該在父母的羽翼下受到保護的年紀,卻因為父母不在身邊,過早的一個人面對困難挫折;本應該在父母身邊玩耍嬉鬧的年紀,卻因為父母不在身邊,過早地獨自承受著孤單……這些時代的孤兒既飽嘗著思念的傷痛又滿懷忌恨的憤懣,就像是一個可悲的矛盾體,不知所措。
留守兒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扎在繁華城市的邊緣,更扎在每為鄉村老師的心尖,融不進去拔不出來。時刻提醒自己我們是老師,更是家長。
時朝莉老師在《維珍的新家——閱讀的力量》這位致力于兒童閱讀推廣的老師,她用自己課余的時間走進了那些“閱讀貧瘠”的學校里,她為孩子們帶去有趣的繪本、帶去生動的閱讀課、帶去一顆顆愛閱讀的心。聚時一朵花、散時遍天涯的彩虹花在每個人心里燦爛綻放。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用晨誦溫暖冬日,用詩歌譜寫人生。這樣心中有大愛日子里,夢里也會開出絢爛的七彩花。
……
……
……
因為這樣一群人的存在,正在影響和改變著一部分老師的教育生活,縮小著城鄉教育的差距,讓更多的鄉村享受著教育的快樂,享受著教育的平等,享受著教育的幸福。所以愿意和他們一起幸福地走下去!
和孩子們一起進行師生共讀,一起剪團花,的確讓孩子們很欣喜,但大部分時間總是因為各種原因各種理由被擱淺被耽誤。其實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更好的,只是陷于自身的問題:拖延,輕言放棄,不自信等,沒有將事情向著極致去推進。無論內心怎樣吶喊著該去做,行動上總是慢不止一拍。只是想的多了,顧慮多了,就放慢了速度。發現的時候,時間已經帶著更好的場景逃離。留下自己,在殘存的情形中尋找問題。于是,在過去某天,突然,明白過來。然后,竭盡全力。我想:拿我最好的,換我想要的。沒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如果有,那是因為還不夠努力!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應景 應心 應行
聽了三節涼水井的初中課程。數學課自主學習,把問題就近原則寫在黑板上,站起來討論結束后拍手示意;語文課學生自己分單雙號報聽寫,誰對誰錯立馬見分曉;歷史課思維導圖師生共同完成,歷史事件一目了然。教室的四面都有黑板,整個課堂學生可以四處走動,但是不影響學習;知識是學生在講解,而不是以老師講解為主;大家還可以看到黑板上面有很多知識,把語文知識、數學知識等等放到一起。這是他們初期課改形成的一種基本的模式——旋轉課堂。
涼水井校長說:我們的目標是建一所未來學校,建一所沒有圍墻的、以互聯網學習、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未來學校。所以他們跳出模式陷阱,旋出了課改新高度。
甘肅的“陽光課堂”打通線上與線下,用網絡聯結心靈,用流量喚醒生命,以全新的雙向實時高清互動直播系統,幫助教師端與學生端實現高清視訊互聯,突破時空,節約成本。
共享陽光課堂實行“1+N教學模式”,沿用了互聯網支教的模式,打破學區、學校之間的圍墻,直播課程在各校共享,老師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有了互相學習共同成長的氛圍;孩子們不僅可以學到本校課程,還能學習本地區其他學校的課程,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高效配置網絡直播課堂讓異地走教變成在線支教。這樣的教學模式,讓三個孩子的課堂也能大放異彩!
我不否認,我和孩子們的相處模式大部分時間依然是“我為師,他為生”,一面想著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另一面,現實又在不斷地提醒著自己,這個世界離了誰都照樣轉。我就在這樣的悖論中,尋找著自己的一席之地。或許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無非回家,無非重來。自己想要什么樣,生活也好,感情也好,可能現在不是那樣的盡如人意,但是,總歸是有所期待。“取其上者,得乎其中;取其中者,得乎其下”,可能最終真不一定能夠得到,但是,差別不是很大就好很多。相差很多,也無非當前的樣子。至少在面對最差的結果面前,我們無悔亦無愧。前面的路,很遠;同時,美好的東西在通往遠方的路上。路,千萬里,云月相隨。選擇的路,調整好姿勢,不讓自己跪下去,路肯定不會難走的。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時間,擠擠總會有的
走來的路,都是好的。后悔,是為了讓自己把現在的路走的更好,同時,規劃好未來的路。
《靜待花開,詩意成長》繪畫敘事,這是一種全新的模式。無論別人完成的如何,于我而言這是一種回味。在自己拙劣的畫筆中,跨越五六個省份的漫漫旅程,載著回憶的芬芳流瀉于筆尖。
大庭廣眾之下仍能閑庭信步,穩健而不失優雅地信手拈來,這樣的人歷來就是我所佩服的。我可以在熟悉的人面前無所顧忌地滔滔不絕,但是這樣的場合似乎總會被嚇破膽,因而在教師面試的道路上是總是屢敗屢戰。站上這樣的舞臺,源于一份信任一份鼓勵。初入職場的小菜鳥有興奮,更多的是忐忑。從來都是酣睡不醒的我開始徹夜難眠,甚至緊張的掉眼淚,好在最后呈現的結果大體還算是滿意的。
有那樣的一段時間,一直在糾結,糾結于那些自己沒有努力的時間,那些已經過去的東西,放不開,放不下,放不過。傷害了自己,也終究是為難了別人。拿著自己的美好年華,喂了時間這條蒼狗。所以呢,時間沒有讓現在的我足夠優秀,我就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
生命,就是一場遇見與告別不斷交替的盛宴,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馬不停蹄地趕赴著與生命的每一次約定。走過了山一程,踏過了水一程,邂逅了一群人;人生的歷程就是從一個不知到知,從否定到肯定,如此不但反復循環。無論怎樣,都要給自己微笑,給自己信心。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初心不變 君子不器
心中,無恥,無恨;有的是愛,是感激。所以,我選擇了初心。心中,最初,一直,最想要去堅持的東西。就像顧倩老師所說的:世界很小,請帶著你的夢想一起奔跑;世界很大,請帶著你的堅持一起抵抗。
我還記得《中國合伙人》中有這樣的一句臺詞: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初心,就是想著就會讓我幸福的執念。通往初心的的路,不會是順利的。即使真的已經近在眼前,你壓根兒不知道會發生什么。所以呢,可能我想要的看起來也不是那樣的難,但是,我要得到,維護好,同時,保持內心不會懈怠的喜愛。需要的實在是太多了。“君子不器”,我方式有問題,我就改方式;思路有問題,我就換思路;自身能力不足,我就努力去學習。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初心。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之必然,順其自然。將初心變為執念,我們不會失去目標。生活,感情,皆是。回憶的同時,在行進的路上尋找更好的自己。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心之所向 一往無前
開學初,因為不用再投入到復習備考的題海戰術中,所以開始胡亂的畫水粉,最近又迷上禪繞畫,空閑的時候能夠靜下心來也是一種享受。與其不停地跳舞,不如靜下心來沉淀自己。這并不是我自己能夠多好地享受生活,只是我可以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屬于自己的時間,在工作、生活中尋找平衡點,哪怕是短短的幾分鐘,一首歌的時間。
不忘初心是前提,要想方得始終,剩下的就是去做,去執行。怠者,不足惜。憤怒也是一種力量,只是看你以何種方式釋放。保持一種讓時間都害怕的姿勢,向前奔跑,說不定能夠創造什么樣的奇跡。充滿期待的同時,欣賞沿途的風景。有什么你就享受什么,景是一樣的景,心不同。等待,是什么樣的景路過你只能看什么樣的景;前進,是你想看什么樣的景,什么樣的景就會路過。這個就是差距。現實中能夠阻擋我的東西很多,但是,我依舊自由。心有所向,剩下的請允許我一往無前。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痛之美好 路之行者
路,從來都不是直的。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有的,遠離家鄉,獨自面對、承受著一切;有的,只是能夠維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但是還在不斷地向前沖;有的,在步入社會工作之后,不適應重新返回學校。都有。因為,是有選擇的。因為,假如在一個環境中待一段時間,這個環境就會成為舒適區,離開這個環境就會感覺非常的不舒服,不適應,甚至是痛苦。但是,如果,不走出這個環境的話,就一直是一個樣子。
能夠適應這樣不斷的變化,因為比較清楚,現在的年齡,對于成長需求要遠大于對于安逸的需求,同時,也沒有什么害怕的。有時間,一天下來,身體沒有什么不舒服的時候,心里倒是有些不舒服了。最起碼,痛的時候感覺自己還挺有存在感的。越是不舒服,越是舒服。或許就是需要在這樣的不舒服中,汲取養分,才能夠不斷地成長。一直想做一位行者,雖沒有實踐,至少內心一直是有這樣的想法的。只是希望停留的理由能夠早點出現。行者,到底是什么我也沒怎么想過,我就是簡單地理解為:朝著自己想要去的方向努力。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旭日東升我不在 日落西山我是誰
休息的一天。暫時,放開工作,讓工作休息一下,會休息的人才能更好的工作。失去的我們不妨讓其失去,因為它可讓我們少些惆悵;得到的我們不妨少些滿足,因為它讓我們多些清醒。教學工作之余,在青椒群里一層一層地“爬樓”,怕錯過太多的精彩。我們絕大多數未曾見面,卻是彼此最好的“同學”,帶來無限向上的同伴力量。我告訴自己只有你自己足夠優秀,至少讓自己在一方面能夠散發光芒,這樣在遇到同樣優秀的對方時,你才能坦然自若,氣定神閑的站在對方面前而不覺得自卑。生活中沒有如果,今生有幸,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見。
心靜,才有心境;心晴,才有心情。心在哪里時間就在哪里。我很喜歡。那么,如若是:旭日東升我不在。那么:日落西山我是誰?預見,才能有美好的遇見!
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青椒計劃發起人湯敏博士說:“友成走過十年,一直非常關注鄉村教育,第一次嘗試這樣的培訓,從這幾個月的效果和剛剛看到老師們都非常激動高興的狀態看來,這個培訓是非常成功的。用最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武裝我們的青年教師,借助互聯網把最好的教育資源輸送、作用到農村地區學校,這是我們的夢想,我們將一直努力。”
滬江CEO阿諾老師說:人工智與教育的結合,可能導致20%的老師被淘汰。那些懶惰,那些不愿意改變、喜歡重復、缺乏創新的老師,都是有可能被淘汰的。事實上,他們出現在教育崗位本身就是個錯誤,一旦聰明的孩子提出略帶挑戰性的問題,他就可能阻止其發言,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慶幸自己是一個懂得改變、敢于嘗試的老師,感謝這美好遇見,讓我有勇氣做最好的自己。
元旦更像一個個圓滿的句號,把人生分成一段一段,每一段里都有精彩豐富的內容,讓人生變成一部大書,為你的一生畫上歲月的年輪。元旦,它既是去年奔行的終點線,也是新一輪征程的發起端。站在通往未來新的起跑線上,我們都要學會用心總結及反思昨天的一切,精心摹畫明天的藍圖,思索如何經營未來,如何播種希望,如何開拓創新,如何收獲成功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