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新歌聲》第二季的熱播,一首《從前慢》深入心底: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短短四分鐘的演繹,在《中國新歌聲》的舞臺上,葉炫清的演唱,直觸導師心底的柔軟。淡淡哀傷里的不急不緩,那一刻好像真的就讀懂了終身未娶的木心,有多少心事被鎖在了時間的無涯里。
我們時常告誡自己,早已過了耳聽愛情的年紀,很難再會為那些小情歌悸動。但聽年少時未聽懂的歌,才不枉這一遭的黯然神傷。每一段歌詞里的悲歡離合,唱盡了愛情的冷暖。每一首歌里的故事可能都會令我們感動。偶爾會因為一首老歌,一個故事,讓塵封很久的愛與心情無處可逃。因為歌里有人說故事,有人述回憶,有人念聲音,有人聽青春。
喜歡一位歌手,喜歡一首歌,大抵是因為某首歌說出的故事,某句歌詞,透過那首歌看到了回憶里的那個人。我們的青春里,曾有過那么多單曲循環的日子,每一首歌都承載了那么多那么多說不清的感情。那些年聽過的歌陪伴我們度過的那些時光,那些的故事也都存在回憶里,存在聲音里。
聽陳奕迅,聽到了故事。
讀到過年少時的瘋狂,那么不計后果,不知道什么叫害怕,沒有煩惱。現在卻再也找不回曾經的自己;讀到過少時的閃躲,心底的沉默,那些年的千思萬緒;讀到過一個人時的孤獨寂寞,一個人的悲哀;讀到過那些年你抓住卻放手的人,你想見卻又不敢見的人,你想抓住卻抓不住的時光;讀到過心里的百轉千回,以及歌詞里曾經發生在你身上的故事。明年今日,故事一直都在。
聽周杰倫,聽到了回憶
很多人的回憶。曾幾何時,渴望長大;曾幾何時,渴望再見。聽到自己用最平和的方式選擇懷舊,選擇回憶。回憶下雨那天,回憶刮風那天,回憶心里不能說出的秘密,回憶曾經一起走過的路,一起看過的夕陽,一起聽過課的教室。回憶走過的高山低谷,回憶那一年的夏天,回憶學著放棄,回憶里的過去默默流失了。走在街上,偶然聽到周董的歌,總能逐漸把人帶進回憶里。
聽林宥嘉,聽到了聲音
有一次,碰巧聽到一個電臺在放殘酷月光,心里滿滿里的想法。現在很多音樂軟件都聽不了他的歌,記憶里心里的聲音,慢慢響起來了。想起殘酷月光,想起說謊,想起心酸,想起浪費,想起想自由,想起那空靈輕松的聲音,想起了那聲音里淡淡的孤獨感。
聽汪蘇瀧 是我的青春
青春是什么?
我認為青春是某一個人,有那個人的時光才是青春。
我的青春是汪蘇瀧,很多人說他是一個非主流歌手,而汪蘇瀧說:“所謂非主流,就是曾經的你自己。” 高中時聽老大的歌的那個時代,就是曾經的我自己。青春里的那個人在另一個地方,我們再也不是無話不談,現在只有許久一句的寒暄甚至已經斷了聯系。每當聽到老大的歌,就會想起每天的綠箭,穿著校服并肩的日子,想起自己曾經想過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想起自己的拒絕,想起自己寧愿放棄。看到老大就像看到了整個青春,那個人永遠再也不會看到,永遠也只在青春里。
聽過的歌讓從前慢,我喜歡把情緒附在歌詞里吟唱、記憶,一遍一遍在不同的年紀里。一首歌,摻雜著記憶和現在的心情,想著自己的事情,沉浸在自由的世界里。但我希望下次再聽到老歌的時候,不是眼淚縱橫而是嘴角上揚。也希望每首歌曲都能被刻上美好的記憶,然后和我們一起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