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活?六根是生活。無有六根,世間蕩然無存。倘若六根放逸,不能攝受,那么你的生活談何自由?縱然熟讀五經又能如何?只不過為六根之貪欲服務罷了,而你最終被六根撕得粉碎,疲勞而死。是故擋住六入,作不放逸行,才是生活,活生生的生活。
有問題問
師父慈悲,請師父進一步明示,這個活生生的生活是怎樣的一種生活?
我們的問題從哪里來?當然從七識來。若意不啟用,何須分別?是故,一切所有問題,實不真實悉皆虛妄。然而,如來慈悲眾生,故而方便解答,令其熄滅七識。七識安止,則意不啟用,因無緣起故~鼎然
六根放逸的生活實不可取。降服六根即是生活,如實知根無常,如實見根是苦,能於中觀察,作不放逸,是名活生生的生活。
頂禮師父!
人之所以狂妄,悉皆來自我見。我見即七識作用,不離無明掌控。因貪戀所得,故而有所賣弄。是故,我見深厚之人,必生堅固我執。我執不破,修行徒勞,於解脫遠亦。如何破除我見?當觀無常。
師父慈悲!意不起用,不通透,詳細開示。
頂禮鼎然師父!恭請師父慈悲開示!長期持楞嚴咒及其他咒語可否將六根放逸減少最低?末學合十敬上!
師父,七識的問題是八識作用的嗎?
請師父開示:如何令七識安止呢?
眼無常,生眼見,眼見無常,有何可?。慷鸁o常,生耳識,耳識無常,有何取聲?鼻舌身意也是一樣。如此觀察,如此思維,漸除我慢。
我說六根不放逸,不是讓六根不放逸。我所說六根不放逸,指向如實知眼耳鼻舌身意悉皆無常,無常不實,不實不取,不取於不實,得心止息。心止息即是不放逸。
至于讀經持咒誦經拜懺念佛坐禪是否也令六根不放逸?答:善法可取。然不究竟,走漏之修。
感恩師父慈悲開示!
如何令七識安止?當於六識堪能降服,不是貪念。貪念不起,七識不緣六識,因六識安止,不緣所得,所得不緣,七識枯竭。
師父好,再解釋一下,無間就是道。
如何令六識安止?當修六入,如何修六入?鼎然已經親傳。
學了十多年。聽聞師父如此說 心里踏實。
感恩師父!
無間,指向沒有間斷。何故沒有間斷?於色如實知無常是苦,變易生死。如實見於色起貪愛是苦不實不應愛戀。耳鼻舌身意也是一樣。是故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是名無間,也名是道。
無間道,涅槃之路,解脫之樂。
師父,什么是金剛藏?
師父,慈悲示冥觀和止觀。
法供養恩師!
金剛藏,指向智慧心遍滿一切無所不達。
冥觀,微細分別識;止觀,不放逸行。
智慧不可得,是名金剛。
師父,智、慧、智慧和聰明有別嗎?
師父,止觀的基礎上才是冥觀?
什么堅不可摧?答:柔軟堅不可摧。何為柔軟?於色堪能清透,不放逸住,即是柔軟。受想行識也是一樣,不放逸住,即是柔軟。
智慧如母親,聰明似孩子。
感恩師父!
智為體,慧是用,智慧是相應,慧力是平等。
老鼠愛大米,不是老鼠愛大米,是貪欲愛大米,貪欲如何愛大米?答:因觸生愛故而有貪。
師父,心止息即不放逸,可否這樣理解:當知曉六根向外攀緣所觸之物皆屬于妄想所生,虛幻無常。就可將心時常簡單,遇人遇事遇物不多思維,不外直取,保持寧靜狀態嗎?末學合十敬上!
頂禮師父!請師父您老人家開示“正法眼藏”。
師父心止息即不放逸,可否這樣理解:當知曉六根向外攀緣所觸之物皆屬于妄想所生,虛幻無常。就可將心時常簡單,遇人遇事遇物不多思維,不外直取,保持寧靜狀態嗎?末學合十敬上!~可取,屬于善法。但不可取的是止息無妄,無妄可知,是名止息。止的是假幻,知止的是假幻即是熄滅心妄。於心能如實知即是行於世間悉皆安止。
知道了。
正法眼藏,指向心性如虛空廣大無相清亮通透猶如眼睛智慧遍滿無形無相,世間無正法,正法無世間。
感恩師父慈悲開示!
師父,那正法眼藏與如來藏有關系嗎?請師父為我們進一步開示。
文字有限,有限於文字,智慧無量。
正法眼藏即是金剛藏,然金剛藏演繹正法圓滿眼藏,不生智相,不摳一門,不取智慧,不舍生死。
一切因緣合和而成,是方便說法,方便說法悉皆不真。是故,六識不實,非合和非不合和。就像眼睛能見色,若見非所見,不是不見。
請師父開示:有句常用語:一切因緣和合而成,楞嚴經上又說六識是非因緣,非自然性,怎么解?
和以前所聽到的:一門深入,不相溶。
頂禮師父!
請師父開示“打坐可以成佛,也可以成魔,參禪、念佛、持咒……亦復如是”
有因有緣世間生,不是不生。有因有緣世間滅,不是不滅。然,世間有因,因不生因。因妄想締造,所以世間無因。世間無因,無所合和,是故,非自然性,悉皆有因。
打坐不可以成佛。然,打坐堪能打掉無妄心識,故而堪能成佛,不是不打坐念佛誦經持咒。
一門深入,不是一門就能深入。而是一心即是一門,不放逸即是深入。深入者,寂靜亦。
師父,“因”就是“妄想”嗎?
言簡意賅,通透!
吃飯不能吃飽。然,不能吃飽不是不吃飯。
因若是妄,應是妄。
摯誠頂禮感恩鼎然師父!末學今天終于領悟非自然性含義了。末學合十頂禮敬上!
若能了脫生死?誰當了脫?眼當了脫?眼無常若了脫,無有是說。是故,言說了脫生死,才是生死。言說不了脫生死,亦復生死。
人老了,就要死,是有因有緣有老死。無因無緣無老死。一切外道言說一切自然而然,此自然而然也是有因有緣,非自然性。
大家悟性都好高啊,我還是不懂非因緣非自然性。
若言說一切皆有因緣,是名妄想心生也是因緣,此因緣因妄想心生,所以不真。不真,又何言說一切有因有緣呢?是故,非因緣性。
師父,五陰的受和十二因緣的觸緣受,這兩個受有區別嗎?
五蘊受,是觸集;十二因緣受,是觸,觸集,即是彼此粘連;觸,即是合和。
彼彼粘連是受,合和是觸。
師父真是大智慧!
師父慈悲,前面的提問至于讀經持咒誦經拜懺念佛坐禪是否也令六根不放逸?答:善法可取。然不究竟,走漏之修。? ? ? ? ? ? ?
請師父開示何為究竟,不走漏之修呢?
師父,請您老人家再辛苦下,為我們開示《楞伽經》中的一句偈:一切法無性。
究竟,指向寂靜。何為究竟?不取於色,於色不取。若取色,如來心寂滅。若不取色,如來心寂滅。所以,不取於色,即是寂靜也名寂滅。
一切法無性,指的是一切法因緣而生,是為不實,不實也無真性,不是沒有作用,是故一切法無性,非是不作用。
無性,沒有恒性,非沒有作用。譬如:雪花飄落,無常非真,不是不飄落。
譬如:眼無常不實,不是不能見,手無常不實,不是不用。
一切法不實,不是不用。用因眾生妄想不滅,所以要用,非如來執取為實。
師父啊,這么講我就沒問的了,太謝謝您老人家了。
大家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