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來分享上一講我們延續的話題,情境管理。
這時我就不得不跟大家分享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管理時間也好,管理事件也罷,其實就是把事件進行分類。
事件分類了以后我們就要根據情境來做安排了,什么是情境?
情境就是你有多少時間,你在什么樣的一個空間,你當時的體能精力怎么樣。
舉個例子:堵車,我們在堵車的時候,我們的時間很多,我們這個空間也很狹窄,如果你一開車更不方便,不開車在車里的空間也非常狹窄。
我覺得也許你忙碌了一天,也許你很焦慮,要趕著去上班,那這時候你的精力或者叫能量就不高了。其實你能做的事不應該是很重要的,你做的事應該是相對比較簡單的。
比如說如果我不開車我就會冥想一下或者靜養一下,閉目養神。或者我這時候就打開我的Ominfocus系統,看看我的清單。
比如說電話清單,我就調出了我需要打的電話,看看哪些是相對比較重要的,我就來播打。
打開清單看一看,不是把清單上所有的事情做完,而是選擇適合我當下情境的事情來完成。
所以這時候就回到了我們上節課所講的事件的分類,第一個是日程表,第二個是有截止日的清單,第三個是沒有截止日按照情境來分的清單。
比如說打電話,比如說在家,比如說電腦,這些細分的清單。它就構成了我們的一個清單系統。
日歷上的事情少,但是它是特定時間要完成的事。它必須非常嚴謹,遲到了就不行,早到太多了也不好,這一類我們要非常嚴謹,按照計劃來執行。
第二類就是我們有截止日的清單,這類事情對時間要求沒那么高,但是也需要有個截止日,在截止日之前我們可以比較靈活來完成。
日程和有截止日的清單這兩大類的事件我們不能太多,但是我們要保持嚴謹,到了就必須做。
與之相反第三類按照情境來分的事情,我們有很多,這時候我們主要按照情境來分,然后根據情境來做。
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分類,有重要、少以及相對不重要、多, 這樣的標準來把它分成這三類。
我們的工作生活當中總是有突發事件的發生,在這種變化的時代,如果我們安排過多嚴謹的固定的日程事件,那就會讓我們覺得焦慮著急,甚至對自己沒有完成造成了拖延表示自卑。
當我們安排的少我們就很從容。然后我們就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匹配做不同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顯得游刃有余,也能夠不斷完成清單上的事件。
所以今天我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話,保持嚴謹但不失靈活性。
嚴謹指的是日程表和清單上的有截止日的事件我們在特定的時間一定要完成,靈活指的是按照情境生成的各種各樣的清單,當我們在不同的情境根據清單完成不同的事件。它跟時間沒有太大 的關系,它跟情境有更密切的關系。
這樣我們把重要的事情放在日程,特點的時間也放在日程,這樣就可以做到要事優先,但它是少而精的。
然后80%的事情我們就放在情境當中來分解,它不著急然后又能夠讓我們去提前又符合情境,這樣不就很完美嘛。
聽到今天的課你會越來越覺得我們不能靠大腦,因為大腦無法去記憶,也無法去分類。
比如說我們來排3個水果的大小,它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如果要排7個水果的大小,就顯得很困難了。
所以我們的大腦是不擅于記憶的,也不擅于管理多而且復雜的事件。我們的事情遠遠比西瓜和檸檬排大小來的復雜。
那我們怎么來選出重要性呢?
比較難,所以只要我們把事情全部記錄下來,我們就可以對事情進行分類,按照我們所講的那3類進行分類。
然后我們才能保證首先完成日程表上的事件,其次才去完成那些按情境去分類的事件,這就叫做相得益彰,難易相成。
大腦很難去做這樣的管理,那怎么辦呢?
那我們就靠外在的系統,外在的移動手機,電腦,甚至紙筆也可以。但紙筆雖然不貴,確不能夠滿足當今社會越來越忙碌的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