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帶三個弟兄去參加比賽,末了,兄弟單位一哥們請吃飯。
接到電話的時候,他說了幾個我們一起領隊的人,到下午再聯系,說大家都有事,就剩我一個了,還有他的幾個隊員。
好歹人家是個小領導,我一小嘍嘍,太矯情了也不好,就堅持去了。
只是姐們這一杯倒的酒量,沒個人壯膽總是不行。
團隊一號酒司令夫人駕臨,有重任在身;二號學霸哥貴體欠安,無法上場。于是就連哄帶騙,忽悠三號潛力股小弟陪我一起。
臨行前,孩子一個勁的跟我說他酒量欠佳。我給他吃定心丸:放心,有姐在,絕對不讓人欺負你,你就負責好好吃,姐不讓你喝你就不喝。就他們這樣的小菜,姐還是能擺平的。讓你一起去就是湊個場子,有個能端酒杯的人意思意思。
孩子無奈,在老前輩的再三忽悠下不得不去。
到達目的地,一進門我就為自己的聰明機智點了贊:對方來了四個人,清一色的大老爺們,連半個女同志影子都沒有。這要擱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估計會被直接嚇回去。
時移世易,姐們這七八年的職場也不是白混的。
大場子不敢說,就這五六個人的毛毛雨,外加對方來的人一看都是“光練不說”型,那就別怪我不客氣啦,權當練習hold住場子的課外作業了。
于是乎,單個自我介紹各喝一個,集體相互認識各喝一個,初次見面很是難得各喝一個,祝賀大家取得好成績各喝一個,坐了一圈“老鄉”著實有緣再喝一個,感謝大家熱情招待又來一個。
還沒開吃,先從氣勢上壓住對手,不能讓人家覺得我們勢單力薄好欺負不是。
哦,對。因為本人不甚酒力,所以用飲料代替,只要感情深,喝啥不是酒呢。
只是可憐了我那位小兄弟,這種場面見之甚少,剛開始忙著爭面子,人家喝完他也喝完。好在他喝酒上臉,幾杯下肚就臉紅,我趕緊借機說:孩子剛參加工作,酒精過敏,大家別勉強,然后示意他悠著點。
對方一看我們攻勢兇猛,自然想要還擊。可要拼酒,我們姐弟實在不是對手,就算我是喝飲料,那小身板也扛不住呀,唯一的辦法,就是主動出擊。
好在我短期記憶能力還不錯,在他們頭兒挨個介紹的時候,就把每個成員的姓名,年齡,職務和祖籍記了個一清二楚,以備后用。
你別說,還真就用上了。
由于我的名字是ABB型,他們頭兒跟著領隊團的習慣,都叫我的名字不帶姓,所以大家都忘了姓。
這也讓我有了可乘之機,在沒有頭兒提示的情況下,一眾兄弟,都不知道桌子上唯一一位“美女”的全名,這還了得。
我“揮淚反省”:長的嚇人了點,但這事不怪我啊!人品差點,可以當面提啊!名字難記?不是吧,全桌最好記,能聯想到好幾位金庸筆下的武林女俠!算了算了,為了加深印象,我還是左手酒瓶,右手飲料,親自為每一個人斟滿酒,然后一個字一個字地介紹自己。
余光掃到用欽佩目光看我的小弟,不禁暗自感慨:某某人,你神馬時候變得這么油腔滑調,這么會找借口灌別人酒了?
此時,腦海里傳來另一個聲音:你傻呀,在別人的地盤,吃別人擺的鴻門宴,你hold不住場子,等著場子hold住你才知道反擊,那可就晚了!
再說對方的頭兒,暫且斷章取義叫他輝哥吧,聰明人中的老實人。剛進入系統,還算是聊得來,也跟我一樣有些懶得隨大流,自己又不怎么能喝,也從側面助漲了我的囂張氣焰,來了一把反客為主的職場酒桌實戰演練。
當然,也是自身酒量欠佳,師傅們苦教無果。或者說鑒于本人多年前現場目睹過女人們醉酒后的洋相百出,對此項技能了無興趣,只能另謀出路。
無論體制內外,有些接待上的事宜在所難免。想要滴酒不沾,還想不被隔離在文化之外,還真得有點自己不喝,讓別人喝好的本事。
關于這一點,慘痛的記憶不勝枚舉,尤其是上班之初。
第一次吃“官飯”,是剛參加工作那一年,演講比賽獲得第二名,上司一高興請吃飯。我說不會喝酒,大家倒也體諒,給我抱來一箱花生牛奶,一罐頂兩杯啤酒。
那時候老實,領導說喝就喝。
農村孩子沒喝過花生牛奶,覺得甚是好喝,期初并未在意。
然而越喝越多,那玩意兒又很沉,原本的美味幾乎成了噩夢。
時至今日,我再也不喝花生牛奶。
還有一次,是剛換了單位,外單位來訪。飯桌上,雙方呈勢均力敵之勢,上司下了死命令,加上對方的激將法,年輕氣盛的小姑娘一咬牙、一跺腳就喝了。
倒是沒喝多少,就是酒量欠佳,以至于睡了一下午班都沒上。
幾次慘痛的教訓,加上看過無數個醉酒的混亂場面,在某師傅的細心指點下,我發現了“老司機”們的慣用伎倆。
什么白酒換白水,喝完擦嘴吐衛生紙,做假動作趁人不注意倒掉等等。
只要不被發現,或者說發現了不被點名,隨時隨地都能隨意處理。
我最喜歡的還是有地毯的包間,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倒掉,哈哈!
再到后來,隨著年齡和工齡的增長,刻意觀察過很多厲害角色的餐桌文化,也慢慢懂得看人下菜,因地制宜。
不過最好的情況,是一上桌就說自己不喝,說死都不喝,誰勸都沒用,反正現在這世道也不會有人故意灌了。
所以找借口,編瞎話,用符合當前環境的真情實感打動人也能加不少分。至少,在孤立無援的時候不會太慘。
以前當小徒弟,總有師傅護著,慣著,耍小性子倒也其樂融融。
現在經常需要獨當一面,自己代表一個單位,學不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也不會變著法兒的忽悠別人喝,那接下來的節目,會在長時間內進展緩慢。
尤其是身處別人的地盤,想要搖旗吶喊,搞不定東道主,那此行的任務已經出師不利了一大截。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那句話,身處擁有五千年酒文化的國度里,沒有hold住場子的酒量,就得有hold住場子的道行。
就如同我的某位前任上司,酒量也不賴,但就他勸酒那架勢,那豐富的詞匯量和出口成章的本事,可謂口口相傳,源遠流長。經常有人調侃,說能總結出一本“X氏語錄”來。
后來他調走,來了一位酒量深不可測,據說白酒能喝2斤的上司。我曾跟主任密謀:讓他倆同臺競技,你說是大酒量力壓大忽悠,還是大忽悠整懵大酒量。
六七年過去,此法尚未成行,一直是個謎,也是我們心中的梗。
關于職場酒文化里的歪門邪道,還在不斷總結進化中。別怪姐們太無賴,只恨酒量實在菜,曾今被人冠以“一碗面湯干翻一桌人”的美譽,不能因為上年齡就長斑生銹,得爐火純青不是,哇咔咔!
僅以此文,獻給只顧面子義氣,不顧身體容量的兄弟姐們。喝酒有風險,上場須謹慎。
當然,朋友兄弟、哥們閨蜜間不醉不歸的聚會另當別論。么么噠!
太陽花的職場經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