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篇簡書更文
朋友說她最近又失眠了,因為工作壓力大,她無時無刻不在焦慮,導致大腦怎么也停不下來,夜深人靜時想睡卻睡不著,白天又精神不佳。
我很能理解她的痛苦,她所經歷的,也是大部分人情緒低落時會經歷的。
據統計,一個人平均每天會產生4000-7000個想法。有些想法一閃而過,有些想法卻會在腦海中久久停留,這些想法直接決定了我們的感受和行為。
就在我為朋友失眠擔憂時,被另一個朋友推薦,結識了這本書《胡思亂想消除指南》。
這本書的作者是澳大利亞臨床心理學家、作家、培訓師沙拉.埃德爾曼,她除了臨床工作,還為心理學研究者和公眾提供培訓項目,在悉尼大學教授認知行為療法課程超過20年。
這本書是對認知行為療法全面而通俗易懂的介紹,覆蓋了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幾類消極情緒,針對每一種情緒問題,作者都提供了極其實操性的解決方案和練習。
01 控制憤怒,提升幸福感
當我們覺得某件事情很糟糕或者不公平時,就會產生憤怒的情緒。
憤怒時,我們可能會發脾氣、沖動行事、咄咄逼人或者說一些讓自己后悔的話,它會耗盡我們的精力,削弱我們的專注力,讓我們感受不到快樂,也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因此,我們都希望我們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心中的怒火,那具體有什么策略呢?
作者給出了幾點應對策略:
第一、? 標記和觀察,一旦注意到自己出現了急火攻心的癥狀或想法,就在心里將其貼上標簽,承認它們只是想法,然后把注意力轉移到內心,觀察身體的變化;
第二、? 呼吸,做幾次緩慢的深呼吸,轉移我們對情緒的關注;
第三、? 離開,可以外出、散步或回家,如果是在工作或其他不能離開的情況下,可以去洗手間或其他房間,做做深呼吸,給自己一些靜置時間;
第四、? 運動,可以的話,做些運動,比如走路,拉伸或者去健身房鍛煉等。
憤怒會嚴重地消耗我們自己,使我們不快樂,并且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掌握這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化解憤怒。
02 緩解焦慮,釋放緊繃感
焦慮,可能是我們很多人的困擾,有些人會時不時焦慮,有些人會頻繁焦慮,嚴重時可能會影響正常生活。
而我們有所不知的是,我們焦慮的事情90%以上從來沒有發生過,每次焦慮過后,我們的生活都像從前一樣正常。
但我們就是控制不住涌入我們腦海里的各種想法,常常陷在焦慮的泥潭中無法自拔,針對這一問題,作者給出如下策略: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冥想的方式來緩解輕度或中度焦慮,最常用的技巧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特定的物體上,同時釋放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思想。
近年來,正念冥想被廣泛應用,《高效休息法》一書中也圍繞正念冥想講述了很多種應用場景,我在實踐運用后,覺得的確很有效,能讓自己在短時間內快速放松下來。
其次,通過呼吸練習緩解重度焦慮,深吸一口氣,屏住呼吸數到10,接著慢慢呼氣,同時心里默念“放松”,重復這個過程5到10組,焦慮就可以得到有效緩解。
產生焦慮不可怕,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可怕的是無法及時將自己從焦慮的想法中抽離。
《焦慮的時候,就焦慮好了》一書中說:“我們要接受焦慮順應焦慮,和它玩耍,而不是拒絕它。”也就是當焦慮的想法冒出來的時候,我們該干嘛干嘛,讓焦慮的想法在腦海中飄著,和它和平共處,這時焦慮就會自然消退了。
03 良好溝通,擁抱好心情
良好的溝通,是好心情的基石。
沒有溝通,我們就會被孤立在自己的世界里,既解決不了問題,也滿足不了需求。
而我們的溝通方式決定了討論的基調、解決問題的效率、事后的感受,以及如何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友善的關系。
因此針對促進溝通成功的技巧,作者給出了如下建議:
首先,要果敢地提出要求,果敢意味著我們在愿意考慮他人權利的同時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果敢溝通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向他人提出要求或表達自己的需求,能夠簡短地陳述我們的想法。
其次,要學會運用以“我”為開頭的陳述,這可以幫助我們以一種不具威脅方式表達擔憂,簡單而有效,這樣會降低讓他人感到威脅的可能性,為溝通打開了大門。
最后,要給出完整的信息,完整的信息要表達出四個要素:觀察、想法、感受和需求,清楚地說出了我們想說的話,提高進一步溝通的可能性,還有助于消除誤會,解決潛在沖突。
04 寫作后面的話
我們的思考方式,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方式,也決定了我們最終的感受。
我們或許會將自己的不快樂歸咎于他人或生活中的煩心事,但實際上,是我們的胡思亂想造成了這種痛苦,我們無法改變他人或我們生活的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對這些因素的看法。
學會了不再胡思亂想,就可以遠離庸人自擾了,愿我們都能學著以一種健康的思考方式快樂地生活。